严惩冒用身份行为 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如果不是严惩去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冒用胡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已婚”状态。更荒唐的身份社是,她还是降低和两个不认识的人同时都处在婚姻存续期。从发现“被结婚”到今天已经快两年了,治理胡娟一直希望解除两段所谓的成本“婚姻”。胡娟无奈地说,严惩这件事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冒用名誉和生活。 近日媒体又报道了一起类似事件:因九年前丢了一张身份证,身份社贵州人王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的降低困扰,他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治理自己“被入职”了数十家公司,成本还是严惩其中一家杭州公司的法人代表。调查过程中,冒用王伟又发现自己被登记成为另一家杭州公司的身份社监事。 被冒名事件频发,大多缘于有关职能部门在办理相关事项时审核把关不严和失职失责,有关部门理当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当事人被冒名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同时更应该看到,冒名者才是最应该受到惩戒的始作俑者,只有严惩这些故意冒用他人身份的作恶者,才能让更多人更加尊重规则,不欺不诈。 如今,身份证件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工作、就业等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交易的通行证。离开了身份证件人们将寸步难行,一旦身份证件被他人冒用,则会给自己带来难以估量的法律责任、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譬如,“被贷款”后可能面临巨额债务;“被结婚”、“被上学”更会导致自己无法结婚,无法入学。 虽然发现身份证件被冒用后,当事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查清真相后更正清理与自己无关的信息,恢复自己的清白,但这一过程漫长复杂,而且,当事人为恢复清白需要承担高额的成本,冒用者却鲜见受到惩戒。 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最高可处1000元罚款或者10日拘留。但是,根据《刑法》,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身份证件,情节严重的,方可能构成犯罪。单纯的冒用他人身份证件行为未必构成犯罪,至多应承担治安处罚责任。这显然有纵容冒用者和投机取巧者的嫌疑。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可以给冒用者带来诸多便利,让其逃避责任,如果没有足够严厉的制裁措施,定然无法遏制冒用行为。而且,冒用行为既扰乱了相关部门的管理秩序,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又侵犯了真实身份者的合法权益,危害更大。 长远来看,既要健全身份证件管理体系,确保身份证件挂失、注销立即生效,在核验身份证件时融合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确保“人证合一”,更要强化打击力度,将冒用他人身份行为作为犯罪予以刑事制裁,进而倒逼人们在社会活动和市场交易中不欺不诈,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和社会交往成本。 严惩冒用身份行为 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编辑:王丹妮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09 08:43:53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东部署 “五一”节日期间安全监管相关工作
- 油价2024年首次下调 家用轿车加满一箱油少花约2元
- 组团邀请“城里人”去农村“打工” 乡村日渐成为更多年轻人创业热土
- 云南曲靖:做强全国“菜篮子”基地
- 无有机碳的水:超纯水标准,保障痕量分析准确性
- 新年迎来“热”消费 神州大地到处喜气洋洋“烟火气”升腾
- 2024年春季征兵工作有序展开 多措并举确保输送优质兵员
- 2023,你踏上过怎样的旅途?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发布烟花爆竹选购提示
- 广东省汽车客运站推出携带宠物乘车服务,目前有3条带猫路线
- 6国超11万人次免签入境中国
- 从年年有“鱼”到“花”团锦簇 各地供销两旺热热闹闹迎新年
- 阿富汗警方證實一中國公民在阿遭槍擊遇難
- “文字无声却震耳欲聋” 冰雪旅游中的家国情怀让人感动
- 笑容里的美丽家园:让生态“好风景”变成百姓“好生活”
- 元旦假期全国出入境517.9万人次
- 北京石景山:开展端午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 新春座谈、走访慰问……广西玉林市多形式关怀台胞台企陆配
- 持续瞄准“看病贵、报销难”痛点 久久为功守护百姓“救命钱”
- 每年这个时间,这个县要“甜翻”全国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