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逸萍(運動防護員)
講到急救,跑步你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119救護車,比賽不該救護技術員(EMT)把傷病患從事故現場經過急救,時選手倒再送往醫院,下運我們稱為「到院前急救」。動防第時不過急救也存在於其他的護員場合,像是為何運動賽事、大型活動、間衝野外活動等,出來每個領域都有它的跑步專業之處。
在運動賽事場邊,比賽不該常會看到有一群人,時選手倒在協助參賽的下運選手做伸展熱身、貼紮、動防第時冰敷......轉個頭,護員可能場上有個突發狀況,或者裁判的哨子召喚或手勢,這些人又一陣風似的奔跑上場。這是「運動防護員」(Athletic Trainer,簡稱AT)在賽事場邊的工作,也是民眾最常在賽事場邊看見運動防護員的工作內容之一。
運動防護員在運動場邊並非只有上述大家所看到那樣的工作內容,其實在綜合型賽會有很多幕後工作要先行準備與規畫。隨著許多救護技術員(EMT)踏入運動賽事的緊急醫療,除了需要學習這領域的專業內容外,一定要認識守護運動員的運動醫學專業人員──運動防護員。就讓我們利用這篇文章介紹給大家知道吧。
綜合型的運動賽會,像是國高中學生參與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大專院校學生參與的全國大專運動會,非亞奧運項目的全民運動會或者全國運動會都屬於這類。舉辦的項目除了既定項目,也可以由主辦的縣市選辦。像這次108年桃園全國運動會就選辦了保齡球、武術、卡巴迪和滑輪溜冰。
對於一個賽會,運動防護員不是比賽開始只要人到就好,有許多事前的工作需要確認。在人力的需求規劃上,則是需要靠著過去的經驗與賽程的時間、同時競賽的場地數量與競賽規模等級做安排,絕對不是所有的競賽項目都僅需一個人或兩個人,帶著一個小小的急救包就可以勝任的。
先了解不同運動項目的醫護規則,小心別讓選手失去資格
當人力都安排妥當,我們需要做行前教育跟演練,行前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項目的運動防護員對該運動項目的特性、相關醫護規則,以及常見的傷害和比賽的場館緊急應變規劃(Emergency Action Plan, EAP)做討論與整合。
舉例來說,在田徑的相關醫護規則中,徑賽項目的選手如果出現身體不適,這時場邊運動防護員是不能碰觸選手的,必須由裁判先確認該選手要棄賽,並脫除號碼布或記錄號碼之後,場邊的運動防護員才能在不影響其他選手競賽的情況下,碰觸該名選手,將其帶離賽道做後續的處置。
田賽項目規定就更多了,例如擲部項目(鉛球、鐵餅、標槍等)是禁止將手指頭合併貼紮或包紮的。如果運動防護員沒有事先了解所支援項目的這些醫護規定,在協助選手的同時可能就不小心讓選手失格了喔。
至於運動傷害的類型,也是依照運動項目的不同特性與參賽等級,常見的傷害也不盡相同。比較常見的骨骼肌肉傷害,像是扭傷、拉傷或撞挫傷等。武術技擊類的項目,例如跆拳道、柔道或空手道等,因會有高強度的身體碰撞,就會比其他運動項目常見關節脫位、骨折甚至是頭頸部的傷害。而隔網的球類運動,例如網球、羽球等,雖有較少身體的碰撞,但因需要短時間反覆的跳躍或折返跑,則比較常見下肢的傷害。
事前場勘、詳擬應變計畫,一旦事發才能快速應對
至於緊急應變計畫內容,則是要知道比賽的地點位於何處,該場館的比賽場地動線怎麼規畫、緊急出入口位於哪裡、場館電梯或者走廊寬度能不能容納長背板或擔架的轉彎、有沒有配置自動體外去顫器(AED)、場館附近醫療院所是否能處置可預期的傷害、如果需要救護車則應該怎麼通報、如果場上發生創傷該怎麼上場處理、處理的程度可以到甚麼等級等等。
大型或國際賽事,還需要特別註明該賽事的特約醫院與就診的綠色通道與通報模式。甚至有的賽事還需要列入萬一發生災難時的大量傷患應變計畫。也因此,賽前的場勘就變得非常重要了,運動防護員要在場上發生狀況時,依照規畫的動線盡速上場處置受傷選手,所以一定要知道上場動線是不是通行無阻。大家總不會希望萬一選手在場上受傷,運動防護員可能還需要爬欄杆,或者還被記者觀眾擋在後面,一邊推人一邊大喊借過才能進場吧?


開箱!運動防護員腰包內容一探究竟
至於大家常看到運動防護員奔跑上場之後,都會從身上拿出當下需要處置選手的物品,這些物品都會被放置在個人習慣使用的腰包內。
每個運動防護員對於自己常用的物品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與收納方式(如下圖),只要處置是符合該運動項目的醫護規定,自己慣用的器材是不會有特別的要求的。當然隨身的腰包容量有限,多數的器材耗材還是會依照運動項目的特性跟等級,而有不同的種類與數量的多寡。也許大家比較常見的棒球賽,打者被觸身球打到,這時就會看到運動防護員拿個一罐冷凍噴劑上場。但同樣是冷凍噴劑,在柔道場卻是連帶都不能帶上場的啊。

「運動防護員」是一種需考取專業證照之運動醫學專業人員,專門從事運動防護以及運動訓練。在台灣,運動防護員證照由教育部體育署委託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辦理運動防護員資格檢定考試。目前大約有400多位運動防護員通過證照檢定,在職業球團(棒球、籃球、羽球等)、各級學校、社會球隊或國家訓練中心、健身房或工作室等都有其身影。
- 相關考試資格與內容,可至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網站查詢
本文經安妮怎麼了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