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閱讀夏LaLa》Ep. 49:提點人生真相的五本書,有時,真的不必急著回應這個世界

文:沈眠

先前的閱讀有時誠品書店「名人夜讀」現場活動好評不斷,童童和夏民經過一個月沈澱,夏L相再次討論這五本書,點人決定重新錄製一集,生真世界以更深入的本書不必內容,和大家一起討論「為何覺得人生徒勞」。真的這個

你是急著否覺得人生只是白忙一場?明明很努力了,達成目標時卻還是回應很難開心?其實你已經很努力了,可能太努力了,閱讀有時才沒有發現自己忙錯方向。夏L相但我們普通人,點人要如何看清自己的生真世界目標呢?本集《閱讀夏LaLa》,夏宇童、本書不必陳夏民分享提點人生真相的真的這個五本書,向大家揭曉醍醐灌頂的急著美好滋味。

有時候該學習「放棄」

首先,夏宇童想要推薦諮商心理師周慕姿的《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寶瓶文化),整本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探索,主要是有幾篇故事案例,例如有不斷追求勝利一定要贏的高階主管、不犯錯小姐等等的故事,來提醒、感受自己現在的狀況;第二部抗拒,不想面對的、不願接受的延伸出來的壓力介入生活;第三部覺察,承認脆弱;第四部行動,接納自己的模樣。

夏宇童直率地說道:「讀完以後,我就了解到,其實不需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不用總是在檢討自己,把人生活得好累。就像周慕姿寫著的『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心裡都是受了傷的;之後,以為「努力」可以讓自己不受傷,就停不下來了。』我必須適時地停下來,得回過神來好好愛護自己,生活裡已經有很多人給意見與批評了,千萬別只在意於努力獲得別人的認可,而忘了自己到底要什麼。」

《過度努力》有一段寫著:「情緒需要被看見和理解的,所有的情緒都有功能,特別是負面情緒,當它出現時,是為了提醒我們有事情不對勁。如果我們可以發現,因而提醒自己作些調整,其實這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憤怒的出現,其實是在提醒,你需要保護自己、建立界線,不能無止盡的退讓與犧牲。」夏宇童也深深地被觸動與啟發。

「周慕姿寫得很好,情緒就像一個小孩,當你可以看見他、理解他,他就不用花很多時間與力氣大吼大叫,只要一發現的時候就安撫他,讓他不要過度巨大、難以控制,就不會落入重度失落、憤怒和憂鬱的狀態。換句話說,不要害怕情緒,情緒反而是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現在的處境,去理解自身的決定與感受。當開始能夠以平常心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後,心情就不會那麼焦慮,也會因為接受它,而有改變或進步的可能。」夏宇童掏心掏肺地說。

陳夏民誠摯地自白:「真的啊,人生到了另一個階段,最重要的功課是學習放棄。人呢不能夠什麼都要,我們只能挑目前做得到、也做得好的,不能夠貪心。以前我是任何機會都不願意放過,會一直拚命衝,把迎向前來的全部都當成磨練。現在就會想,我需要這個磨練嗎?我想,求質再求量,讓自己變得舒服一點,不可以一直招喚內在的勇氣,總是火力全開,那終歸是透支。我想,讓人生慢下來是非常必要的。」

緊接著,夏語童想推薦的是《綿長的訣別》(天下文化),作者是夏河靜――她曾在泰緬邊境、印度、雲南投身移工教育與社區發展工作多年,認識一些流亡人與緬甸移工,聽到太多人訴說想回鄉卻迫於經濟等因素,無法如願。於是夏河靜想要代替他們回家,代替他們探望年邁的父母、親人,凡此種種。書中記錄了各種移工的故事,像是用尊嚴換來的鈔票,用眼淚堆疊的愛跟思念,還有些人是永遠回不去自己的家。這不單單只是簡單寫下人事物風景的旅行,這是刻下來的生命歷程,作者的真情也就迴盪在讀者心底。

作者在自序寫:「我終於可以坦然接受過往失去的、逝去的、遺忘的、後悔的一切,試著與自己和解。別離,是生命中的禮物。」夏宇童認為這不只是一本記錄移工在邊境模糊地帶如何生存,以及他們背後每一個人的故事,它比她想像的重量還要更沉凝厚實,因為這本書夏宇童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地圖。且書裡存放著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再見――

夏宇童的語氣難掩傷懷,「而有些離別,是這輩子都不不可能再會的,令我忍不住會想想自己怎麼面對離別。透過夏河靜的文字,彷彿我也遇見了她筆下的人們,而他們的故事也折射出我的模樣。《綿長的訣別》不僅僅是記錄下旅程中的人事物,也包括作者一路上對自己的提問。跟著作者的文字,我與自己走了一場邊境旅行的救贖之路。加上作者的內心告白,心理深處不願意說的,只有自己知道的傷痛秘密,也就被治癒了。」

「逗點文創在邁入第十年的時候,我有一個體悟,」陳夏民表情無比地真摯:「人生最大的功德,並非普渡眾生這麼巨大的懷抱,而是把自己照顧好。其實,不要耽誤到別人,就是生而為人呢,能夠為世界做的基本奉獻。唯有顧好自己,才有餘力把手伸出去給別人。」

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原因

在進入推薦書環節之前,陳夏民先講道:「剛才提到的書,其實是我們討論人生是否徒勞一個很好的起點。我不太確定大家是否會過度努力看待自己的成就或失敗,但我相信大家應該很少過度努力看待自己的生活。因為我們多半把力氣,花在和外在世界打交道了。接下來,我想介紹三個質疑的點,然後各自用一本書來介紹,並且介紹書中的重點,陪伴大家一起思考,如果急著回應這個世界,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容易焦慮?容易往壞處想?

「我們這些年常常覺得這個世界好像要毀滅了,無論是天災人禍,或是某一個地區的戰爭與痛苦,透過新聞媒體或是網路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下意識也會去追蹤,例如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們可能每天都要盯著媒體看或是一直上網搜尋新聞,但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資訊嗎?而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世界,真的這麼糟糕透頂嗎?」陳夏民語氣裡充盈著困惑。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