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参与过网上公益活动吗?近七成受访者最关心钱款去向
九成受访者参与过网络平台上的参过公益活动 近七成受访者最关心钱款物资使用去向 近些年网络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在网络平台上,网上时常可以看到慈善机构发布的公益关心活动信息。对于网络上的活动公益活动,大家关注哪些问题?近成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受访对2029名受访者进行的钱款去一项调查显示,90.6%的参过受访者参与过网络平台上的公益活动。参与网络公益时,网上68.3%受访者最关心钱款物资的公益关心使用去向。 受访者中,活动男性占42.9%,近成女性占57.1%。受访00后占18.6%,钱款去90后占50.1%,参过80后占28.4%,其他占2.9%。 在进行网络捐款时,82.0%受访者会核查机构账号并在支付前进行确认 70后郑白阳(化名)平时会参与很多网络平台上的公益活动。郑白阳说,自己对环保比较感兴趣,看到相关的活动,一般都会参与捐一些,“单位平时会组织扶贫相关的公益活动,在一些特殊时点也会组织捐款。此外就是个人求助类的,看到认识的人转发的求助信息,一般也会捐助一些钱”。 数据显示,90.6%的受访者参与过网络平台上的公益活动。具体说来,72.7%的受访者会在微公益、淘宝公益等第三方平台捐款,54.4%的受访者会在红十字会等官方组织的平台捐款。 00后李诗颖(化名)平时会关注公益活动,也会参加后援会组织的捐款。河南发生洪灾后,她看到后援会在超话中发布了捐款链接,自己也查看了项目的发起方,“第一个帖子转发的是壹基金的公益活动,后来显示这个项目已经捐满了,又转发了一个红十字会发起的”。查看了项目情况后,李诗颖觉得发起方挺令自己放心的,就捐款了,两天后通过后援会微博看到了捐款物资使用的截图。 调查中,82.0%的受访者表示在进行网络捐款时,会核查所捐机构的账号并在支付前进行确认。交互分析显示,00后这样做的比例更高(82.5%)。 今年22岁的罗金宜(化名),在参与网络平台上的公益活动时,会关注资金的用途。“如果是在粉丝后援会等渠道看到的消息,我会先去查一查以往活动,项目发起方是否有后续的反馈”。 数据显示,参与网络公益时,受访者最关心的是钱款物资的使用去向(68.3%),然后是发起捐款方的基本信息(61.1%),其他还有:网络募捐平台的资质(56.6%)、公益活动的组织流程和负责人(52.3%)、公益机构的项目公开情况(51.2%)和公益活动的后续反馈信息(32.9%)等。 70.3%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督 郑白阳说,自己对一些官方认证的平台会更加信任,也会更多地参与此类平台发起的活动,“有的平台是跟微信绑定在一起的,平时可以通过公众号看到各种公益活动,种类也比较丰富。但我没太留意项目的后续进展,不清楚有没有反馈捐赠钱款的具体用途”。 在北京工作的刘帆(化名)觉得现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慈善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有的时候不太能辨别哪些更值得信赖,“尤其是在发生一些特殊的重大事件时,自己也想参与公益献爱心,但又不太确定一些组织能不能有效组织好活动,能不能把款项用到前方切实需要的物资上。这时可能会等单位组织捐款捐物,觉得在款项的使用上更加放心靠谱”。 数据显示,在参加网络公益活动时,受访者的主要顾虑有平台不能保证善款善用(72.2%),不能确定发起活动的真实性(59.3%)。其他还有:在支付中跳转其他二维码,误导参与者(49.0%),借明星、排行榜等吸引参与,盲目攀比(40.3%),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39.7%)等。 “普通公众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可以选择较为知名或者自己熟悉了解的慈善机构,参与他们的活动。”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章高荣分析,现在慈善组织在网络平台发布的公益活动比较多,普通人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更高的慈善组织,“比如救灾时,可以选择从事该领域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如果他们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会更高,减少资源积压等问题”。 “我参加过一个环保的公益活动,说会发带有名字的证书,但最后没有收到。”郑白阳期待公益组织在运行上可以更加透明,将捐款明细等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反馈给捐赠者。 李诗颖觉得,一些公益项目通过粉丝后援会等平台进一步推广,但平台更多是中间渠道,还需要慈善组织从源头上做好信息公开。此外,李诗颖希望可以淡化公益榜单,“我觉得不管捐多捐少,都是奉献爱心,没有必要做榜单相互比较”。 规范网络公益活动,你有哪些建议?80.5%的受访者建议对公益造假等行为进行惩处,抵制不良行为,70.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督管理,70.0%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要求,加强执法检查。其他建议还有:提高网络捐赠平台的专业化建设(55.6%),坚持自愿原则,不过度宣传捐款排行(42.3%)等。 “慈善捐赠是一个长期信任的建立过程,需要慈善组织加强平时的运营管理、品牌塑造。”章高荣认为,慈善捐赠要形成常态化的氛围,这样在一些灾难发生时,大家才会更加愿意信任慈善机构,在筹措资金款项时也会更加容易,“有的慈善组织平时运营得比较好,他们会加强对捐赠人的拓展和维护,这样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人们也会更愿意信任他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穆怡璇你参与过网上公益活动吗?近七成受访者最关心钱款去向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29 08:51:0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葡萄中的爱马仕”价格下跌 阳光玫瑰种植是否仍有“钱景”?
- 村里来了“CEO”,助力江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速跑”
- 四年新记录物种逾60种!广东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
- 宋画神品《雪景寒林图》期待“双璧”合体展出
- 塞尔吉尼奥将参加国安冬训
- 「毆打、電擊、吃動物飼料」 巴勒斯坦人獲釋後講述遭以軍虐待經歷
- 網紅激推行動電源炸傷人! 業者霸氣「吸收上億成本」補償
- 提案内容实在 被认真采纳办理
- 国道108线名山段整治工程月底完工
- 外交部發言人就美國大選答記者問
-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將訪華
- 德國南部發生槍擊事件致數人喪生
- 吴晓波对话巴奴创始人杜中兵 解密餐饮业逆周期增长的哲学
-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附近发生5.5级左右地震
- 9·12!寻找制茶大师!广东省农事运动会茶叶加工技能大赛即将启幕
- 定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_
- 给农村党员“充电” 为乡村发展“赋能”_
- 探访“网红打卡地”:到底是“打卡”还是“打扰”?
- 保护珊瑚礁可考虑“生态替代”
- 歐盟擬使用被凍結俄資產收益援烏 佩斯科夫:俄將作出回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