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擠壓變形 氣象局:台灣恐從「番薯」變「香蕉」
台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交界處,板塊變形常因板塊運動而發生地震,擠壓局台中央氣象局表示,氣象為了觀察地層變化,灣恐在全台建置了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從番結果顯示,薯變地震前後台灣斷層都會偷偷移動,香蕉像是板塊變形蘭嶼、綠島移動最明顯,擠壓局台一年移動約7、氣象8公分,灣恐經過上百年長期板塊擠壓,從番台灣的薯變形狀恐怕會越來越瘦長,外型可能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香蕉 位在板塊交界的板塊變形台灣時常有地震發生,長年累月,台灣的地層也悄悄發生變化。中央氣象局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2009年至2018年板塊擠壓碰撞出現造山運動,發現東部地區移動最明顯,尤其綠島、蘭嶼每年平均向西北方向移動7至8公分。 地震測報中心進一步表示,長期下來,板塊不斷往中間擠壓,受力點在台灣中間往兩邊推,沖繩海峽的板塊和北呂宋島弧一南一北被拉開,台灣的形狀恐怕會越來越瘦長,外型可能從「蕃薯」逐漸變成「香蕉」,但因地殼一年只變動7、8公分,因此可能也需要好幾百年的時間,甚至還要考量其他因素。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我們(東邊)壓縮它,看起來好像變窄,但是其實我們的西部平原原本很多斷層,它會變成山脈,所以西部平原會擴大,你要看壓縮的速度跟那個(西部)長胖的速度,當然另外還有一個是海岸的泥沙堆積,堆積的時候,它也會讓你國土變大。」 台北/鄭伊珊、周煒傑 責任編輯/朱怡玟氣象局設置160個GPS測站 台斷層「偷偷移動」
地殼變化不只地震過後 「能量累積」過程也會
專家也解釋,不只是地震後地殼會出現變化,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地表就會出現微量的變形,地球科學家透過這個原理,長期連續監測台灣地表的定位,希望研究出成熟的技術,有朝一日可以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湖北武汉:近三年粽子抽检全部合格 包粽子买粽叶莫贪“绿”
- 孙梅君会见美国农业部副部长泰德·麦肯尼
- 田世宏出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2018年全会
- 田世宏会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
- 水质铋(标样):精准检测水质中的铋含量
- 我国新版标准认可转换工作基本完成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二十三项国家标准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646项国家标准发布
- 场村合作造林助力乡村振兴_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二十三项国家标准
- 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哈尔滨众联广告有限公司被罚
- 张茅会见丹麦环境和食品大臣雅各布•埃勒曼
- “常回家看看” 在农村遭遇“水土不服”
- 2017/2018年度中国棉花质量情况通报发布
- 上海市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实现信息共通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管
- 福建泉州:专项整治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
- 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在部分地区先行上线运行
- 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布置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件查处工作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张茅:对疫苗生产全链条监查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