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力三轮车沉浮70载 面临淘汰路在何方
人力三轮车 末日,泉州还是人力新生 泉州市区三轮车,踩车的轮车临淘越来越少、越来越老 海峡网2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永清 陈莹钰 摄 影 田 米 王金淼 编 辑 陈世国 视 觉 方立祺)元宵前夕的沉浮一天早晨九点多,古城的载面大街小巷才懒懒地热闹起来。65岁的汰路吴阿婆,抬头看一眼时钟,何方到点了,泉州把早餐吃的人力稀饭和芥菜倒进保温饭盒里,利索地收拾好,轮车临淘推着三轮车走出泉州西湖边的沉浮小区,还不忘回头逗逗地上的载面流浪狗。 “天气好,汰路元宵又快到了,何方希望今天能多拉几个客人。泉州”踩了37年的三轮车,吴阿婆早已摸清了这行的规律。只是这几年,电动车载客、网约车兴起,“小黄人”满街跑,客人越来越少,差的时候一天只有二三十元收入,临近元宵佳节好点,比平时至少多两倍。 过去,踩三轮踩出了全家人的生活费、小孩的学费,可如今踩三轮车的越来越少、越来越老,这个在泉州存在70多年之久的行当,会消失吗? 从上世纪80、90年代泉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没落,不少三轮车师傅开始考虑转型。在三轮车上讲古,泉州文化历史故事,信手拈来,靠长期积累和学习,三轮车师傅吴恩典已开始把目光投向日益庞大的外地游客。 但是,懂文化又能说会道的师傅不多,这样的讲解也有类似“野导游”的嫌疑,这条路子能否成为三轮车的新生之路,还犹未可知。 其实,早在2004年,泉州市交通服务公司(1980年,由泉州三轮车公司更名而来),就曾向有关部门递交“转型报告”,结合泉州古城景点藏身大街小巷的特点,提出了旅游观光三轮车的想法。可惜,最后无疾而终。 那么,这条路是否可行?泉州师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指出,由三轮车师傅为外来游客讲泉州古城历史文化是大好事,这是一个很好且颇有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要有专门的培训和提升。 “人力三轮车可以让自助游客体验泉州古城悠闲的慢生活,这种亲切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游客更好了解泉州乡土风化。”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强如是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徽省防返贫监测“一码申报”上线
- 中美间要装护栏?需要的是美国明白如何恪守承诺
- 苏贞昌接受质询雷人言行不断 台湾民进党政客不解决问题只会吵架
- 民进党当局借债2373亿巨款搞军购?掏空台湾祸留子孙!
- 积石山爱情故事:震区婚礼重启在板房内外
- 凝聚和平统一磅礴力量 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 两岸同胞共享民族荣光,北京冬奥会为两岸关系注入暖流和活力
- 针对美台勾连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发出严厉警告
- 自研系统助力亚冬会短道速滑
- “两会中的统一大势”大家谈: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武昌首义史话之四——黎元洪上台
- 以影像语言打造中华语境·用中华文明讲好两岸故事
- 2024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总决赛)开赛在即
- 鸡蛋还没补齐,鸭肉又不够了?民进党治下“鸭飞蛋打”
- 【中国台湾网“感动两岸2021”年度策划】重温动容瞬间,熔铸力量再出发!
- 华视被爆卷入“1450网军”风波?民进党操纵媒体绿出新高度!
- 给隐患“画红线” 为安全“亮绿灯”_
- 岛内发出和平强音,“台独”分裂杂音终将被湮灭!
- 为选举布局“因人设市”?绿营强推新竹县市合并遭重创
- 增强国家级经开区带动作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