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高海拔地区血液净化中心设备规范化管理策略

众所周知,高海管理血液透析的拔地备规作用主要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方法之一,它是区血借助于血透机来进行的,该机器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液净毒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化中调节体内水、心设电解质平衡,范化安全易行,策略广泛应用临床。高海管理随着这项技术的拔地备规不断成熟,血液透析机在县以上医院均有开展此项业务,区血这就需要对血透室人员及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液净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0版)中明确规定:20台透析机以上的化中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至少配备专职工程技术人员1名。20台透析机以下的心设中心,可由所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范化但是,国内很多血液净化中心没有配专职工程师,是由器材处兼管,而器材处承担着全院所有医疗设备的维修任务,无法及时对血液净化中心的设备进行维修和日常维护。这种现象在高原地区更为普遍,不仅缺乏技术人员,而且还存在邀请内地维修人员进藏,造成费用高、用时长,同时提高了经济成本。因此,本文旨在阐述了血液透析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在血透中常见的各种故障原因,及培训维修人员的条件,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快速判断及处理。

1 设备现状

我院自2007年开展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竭病以来,接受血透治疗患者逐年递增,由最初的3台血透机,现发展43台血透机、3台床旁血透机和2台水处理机,其中贝朗血透机23台、费森尤斯血透机10台、金宝血透机10台、金宝床旁血透机3台和金宝水处理2台。由于机器较多而且品牌杂乱,操作及维修非常麻烦,并且我院器材处没有血透机维修工程师,若出现重大且无法自行维修的故障时,需由内地厂家工程师前来维修,每次维修的费用高;并且等待时间很长,影响科室工作正常运转。每次血透机出现故障时护士束手无策,大大增加了患者透析风险,降低患者的满意度。

1.1 血透机的工作原理

1.1.1 常规血透机的工作原理

血液透析机是由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设备,主要是在透析机运转过程中提供监视机器运转作用;透析液供给系统是由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主要担任保证透析机正常运转的辅助工作,其原理:是将透析用的浓缩液和透析用水,经过该系统配制成合格的透析液,在通过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引出的病人血液进行溶质弥散、渗透和超滤;过滤后的病人血液通过血液监护警报系统返回病人体内,同时透析后的液体作为废液,再由透析液供给系统排出;至此不断循环往复,将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完成整个透析过程。这类血透机主要针对病情相对较轻,病程缓慢,且患者能生活自理者,一般透析时间为四小时。在此期间需要工作人员,随时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与问题及时上报或处理。

1.1.2 床旁血滤机的工作原理

床旁血滤机,也叫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主要由过滤器和灌流器组成,是以模仿肾小球功能连续缓慢的进行滤过,最长可进行72小时,尤其适合尿毒症、心衰、肾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重患者。以替代肾脏的工作,通过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式连续、缓慢清除水及溶质。通过滤器及灌流器,清除和吸附体内毒素等物质。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能够清除炎症介质等特点,作用已远超出人们所熟悉的超滤、脱水、清除及置换体液等范畴。这种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小,对血管和身体的刺激相对小,但是持续的时间也长,一般在八个小时甚至更长。

1.2 常见故障分析

1.2.1 透析液流量报警

透析液流量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它隶属于透析液供给系统。一般常规选择500ml/min,但还可以根据患者不同体重,不同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透析液流量。一旦出现透析液流量报警,其故障原因有:

(1)水处理系统供水不足或供水压力降低。

(2)透析机内排水不畅。

(3)透析机内需要清洗除钙。

(4)水路硬件设备故障。

1.2.2 空气监测防护系统

空气监测是防止空气进入血液的防护系统,该监测系统是建立在超声波传递原理基础上的。超声波在液体和固体内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内快,因此在静脉血液管路的两侧分别装上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来捕捉经过静脉管路的汽泡。空气一旦进入机器的血液防护系统,会造成透析机报警及运作终止。因此,工作人员应对该系统的原理进行了解,才能在操作中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目前造成空气监测报警的有:

(1)血路管安装位置不妥或变形。

(2)透析器内部除气不足。

(3)血流提速过快或高血流量使动脉压过低。

(4)动脉穿刺针的位置欠佳。

1.2.3 电导度

电导度应用在血液透析机上就是导体,通过电导度传感器间接地测量透析液的离子浓度。而电导度测量装置(传感器+温度补偿)与旁路循环的设计,是用来防止错误的透析液成份通过透析器。造成电导度报警的常见因素有:

(1)透析液配比是否正确。

(2)透析液流量是否稳定。

(3)电导度传感器灵敏度漂移及显示误差。

(4)零部件损坏。

2 故障处理

2.1 透析液流量不足的处理

出现透析液流量不足时,首先检查管路是否堵塞、弯折、检查滤网是否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引起堵塞,并及时用反渗水清洗。直至流量充足为止。

另外,还应检查水路中的除气小孔是否堵塞,也会引起水流不通畅,造成流量报警,这时取下管路进行清洗即可。透析用水要求较高,需用碳罐及树脂罐吸附过滤之后的水,使水质由硬水变为软水,方属于透析用水。(一般用水的水质较硬,不适合透析用水)。

2.2 出现空气报警的处理

2.2.1 血路管安装是否正确

工作人员在出现空气报警时,需检查血路管安装是否正确,确保每个开关夹子是夹闭状态,是否有空气进入,预充时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存在裂痕及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

2.2.2 检查血流量是否充足

对患者内瘘若穿刺不到位,会引起流量不足,血路管内呈较大的负压状态,也会有气泡产生。内瘘情况不佳也会引起血流量不足,例如血管病变,假性动脉瘤等。

2.2.3 上机前的盐水预充是否充足,

上机前必须预充至少1500ml生理盐水,预充过少会引起透析器内,还存有少量气泡没有排出。消除气泡的规范操作极为重要,必须确保将膜内、膜外的气泡预充彻底。

2.3 电导度异常的处理

2.3.1 A、B液管安放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机器中A、B液管路是否正确安放进A、B液凹槽,若位置不正确,机器无法正确吸入A、B液,也会引起电导度报警。

2.3.2 检查浓缩液配制是否准确

血透用的浓缩液是由A、B液两种组成。其中、A浓缩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醋酸的水溶液等;B浓缩液是由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水溶液组成。浓缩液的A、B液和水的比例大约以1:34的浓度配置,在配制过程中由双人互相监督配置,确保浓缩液的浓度正确无误差,方可上机操作。

3 机器规范管理策略

我院开展血液净化十多年体会是,为避免频繁发生设备故障,血透中心有必要设立设备规范化管理组,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血透机的故障率,增加血透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降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频率,从而提高血透患者对血透设备的满意度,提高每台血透机创造的经济效益。具体操作如下:

3.1 人员培训:

选拔条件包括:

(1)人员的选拔:首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从事血液净化工作>5年,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意愿强;同时热爱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工作责任心强,方可进入设备组

(2)系统学习维修知识:设备组成员必须跟随厂家工程师进行3个月以上的仪器维护工作,掌握设备的系统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常见故障及维护要领

(3)获取证书:进行考核并获取合格证书。同时还有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经常参加厂家组织的培训、技术讲座,不断提高故障判断及维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血透设备出现报警或故障时,设备组人员才能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处理问题,避免耽误患者治疗时间,确保患者透析安全和质量。我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区内培训班,参会人员必须要脱产学习3个月,聘请从事该行业的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课,分析血透机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带领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学习期间不定时进行抽问及考核,经过相应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每一所开展血透的医院都必须要培养1~3名设备维修人员,以确保设备安全使用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

每季度使用专业的压力电导表对血透设备进行温度、压力、电导度的校准;每季度对血透机进行超滤、空气探测器、漏血探测器的校准;每150次透析需更换血透机的过滤器;每日对透析机和水处理机进行残余氯、硬度检测;每周对水处理机进行反冲、再生和消毒;每月对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进行检测,全方位保证患者透析质量和安全。以上操作必须要2人交叉进行监督完成,并记录在册。

3.3 创建血透机档案

每台机器在投入临床使用开始,必须建立相应的信息登记,建档建册,方便血透设备的精确管理。内容包括:记录每台血透机的运行情况、使用信息、故障信息和维修结果等,从而建立全面的血透设备跟踪管理制度,确保每台血透机正常工作,保证患者透析安全。针对每一台设备的故障频率和故障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原因,若为认为因素,应加强人员培训,或考虑转岗,若为设备老旧,应提前与厂家联系,准备配件。总之,掌握每台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针对性的给予维护措施,是设备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西藏医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感染血液声波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