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向下扎根一百丈,向上奋力冲破天
农牧业的大变局,千帆竞渡,破天百舸争流。秦英农牧业的林向力冲面孔,有企业家大开大合,下扎有小散户细水长流。根百 已过去的上奋日子,令人感慨。破天有人鲜花着锦,秦英有人厚积薄发,林向力冲有人低调待时,下扎有人黯然离场。 南方农村报策划“农牧业面孔2024”专题报道,讲述农牧企业家的故事,反映产业的喜怒哀乐,探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欢迎关注。 2023年,牧原出栏生猪6381万头,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2023年,牧原在全国布局了1100多个养殖场,产能达8000万头。 2023年,秦英林夫妇以1550 亿元身家,再度荣膺河南省首富。 猪海浮沉30年,牧原从个体养猪场摇身成为行业龙头,秦英林从养22头母猪起步到年养6000万头猪,他究竟做对了什么?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 厚积薄发,穿越六次猪周期 2023年的牧原正在新一轮猪周期的底部破冰前行。这是自1992年成立以来,牧原穿越的第六个猪周期。 在外人看来,牧原似乎从未受到猪周期的影响:非瘟以来六年合计利润高达496亿元;自2020年连续4年霸榜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名;2023年末母猪存栏量居全国首位,并持续增长…… 每一次穿越猪周期,都是殊死一搏。2023年猪周期的惨烈程度,超乎了业界的想象。牧原也主动调减了250万—700万头出栏目标。 “每一次当利润高的时候,我都担心下一个低谷跌到什么样,越是利润高的时候越恐惧。”2024 年初,秦英林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他坦言,自己也怕“摔伤摔死”。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成功穿越周期,关键还是要降本增效,跑赢行情。 秦英林在 2023年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曾表示,目前中国养猪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依旧是猪价下行带来的生产过程成本挑战。 秦英林提出,目前牧原与国际领先的平均饲养成本还有头均600元左右的差距。 “这个差距就是机会,难点就是寻找突破口。”事实上,牧原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在60%左右。可以说,得饲料者,得天下。 2003年,为了解除饲料价格与原粮价格深度绑定的困局,秦英林对猪饲料进行了深度研究,决定启用低豆粕日粮配方。这个操作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21年,当整个行业在猪价行情低迷、原粮价格飙升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时,秦英林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得益于低廉的饲料成本,2021年牧原出栏生猪4026万头,实现净利润69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净利润超10亿的猪企。 也是在这一年,秦英林向全国同行公开了低豆日粮技术。2021年5月,秦英林在第七届全球猪业论坛作报告时,将牧原低蛋白日粮技术相关数据公开共享。 2023年第二届生猪产业峰会上,秦英林再次倡议全行业共同提升饲料技术。如果全国养猪都像牧原一样节省豆粕用量,全国可节省2000万吨大豆。在秦英林看来,与牧原保持独家优势相比,减少行业对粮食的浪费,显然更有价值。 通过研发落地低豆日粮技术,不断用合成氨基酸来替代豆粕,牧原股份饲料豆粕用量占比已低至约5%。 死磕技术,永葆活力的密码 经历了多年狂奔,秦英林早就意识到,猪周期是熨不平的。周期的存在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而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创新,在于用技术创新实现降成本。 2023年,秦英林提出“向下扎根一百丈。向上奋力冲破天”的口号,号召公司上下从元点发力,死磕技术创新。 “一定是要靠把投资拉动变成靠技术、靠创新、靠智能化,一定是在与当代科技进步相结合。”秦英林认为,技术的创新是企业深层的发展动力。 秦英林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从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他曾公开表示,牧原每建一栋猪舍,都一定要比之前的更加先进,否则终将成为被淘汰的落后产能。 如果说华为是中国解决科技界卡脖子问题的希望与火种,那么称牧原为畜牧业的华为也不为过。据了解,牧原的研发队伍有16000人,近五年大约投入了 266亿元研发经费。 秦英林近年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也逐步看到了正向反馈。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 牧原成功研发了最先进的空气过滤猪舍。据了解,牧原的猪舍空气过滤分了四级过滤,一级过滤挡蚊蝇,二级过滤挡沙尘,三级过滤挡微尘,第四级挡病毒。再经由管道为猪群精准送风,猪呼吸之后再从顶部抽走,末端还要做集中收集,收集除臭。 牧原还牵手西湖大学,向猪营养研究发力,引入氨基酸,用生物合成氨基酸,把豆粕的用量从5% 降到更低,以后的目标是不用豆粕就可以养猪。 另外,牧原的环保团队有6000人,将猪粪水变成水肥,助农减投增收,2023 年,牧原帮助猪场周边农民增收14.85亿元。 依靠先进的养殖技术,牧原的养殖成本可谓遥遥领先。牧原2023年12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7.65元/斤。2024年,秦英林提出要全面向7元/斤成本冲刺,并消灭全公司8元/斤成本以上的场线。这是牧原的一次技术秀肌肉,也展示了秦英林的雄心壮志。 上下求索,在试错中螺旋上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人们看到的大多是牧原登顶时的挥斥方遒,但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牧原对猪舍精准通风的研究过程中,三年经历了两次失败,损失约 120亿元。”秦英林自己也承认,每次创新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 然而,市场的大潮滚滚向前,不主动求变,就只能成为沙滩上的“前浪”。 2023年,牧原也做了很多制度的探索,也遭到了许多质疑和非议。 2023年8月,牧原股份内部推行共创共享激励机制。此举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牧原改变自繁自养模式,将经营压力转嫁到员工身上。同时,网络有传言牧原将借此大规模裁员。 但这并非牧原的本意。牧原解释,共创共享激励机制实施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员工主动落地新技术,支撑养殖成本下降。据介绍,激励机制也确实帮助牧原优秀员工提升了收入。 为了击破裁员流言,秦英林更是在网上留言,邀请离职员工重新回到牧原,并启动“回家计划”,开启离职员工返聘申请通道。 共创共享激励机制不一定是降本增效的完美答案,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养猪企业。但它起码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与创新。三十年光景,牧原能在一个又一个的猪周期中稳立潮头,靠的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守正创新。 【策划】麦倩明 周晓凤 彭进 【统筹】彭进 吴昊晖 【作者】黄子民 【来源】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新牧网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键和解”落地扩容 杭州触发“离店无忧”
- 阜阳城市圈开通公积金“互认互贷”_
- 北京国安队5月11日晚主场迎战梅州客家队
- 我市扎实开展单位清查阶段数据质量督查
- 二硫化碳中乙酸异戊酯标准溶液:精确测量校准专用
- 用高甲戏讲述两岸故事《围头新娘》将进京演出
- 汉阴县财政局以查促改 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工作
- 川普稅改殺手鐧 為什麼傷到台灣?|天下雜誌
- 立新年“flag”但每年都“被打脸”?你的目标得这么定
- 宁夏人社航空铁路等多部门联动 “点对点”精准输送务工人员返岗
- 你試過在Nike跟NBA球星虛擬對決嗎?|天下雜誌
- T1/不滿吹判一度罷賽! 台啤21分差不敵台鋼獵鷹
- 浙江开设“云课堂”上好主播“第一课”
- 汉阴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级创伤中心评审验收
- 新春將至 外交部領保中心發出7點提醒
- 你試過在Nike跟NBA球星虛擬對決嗎?|天下雜誌
- 怀孕难或因太胖了,迎“好孕”先减肥
- 我市强化建筑垃圾处置监管
- 常年惊蛰节气回暖地图出炉 看哪里气温大踏步上升
- 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解民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