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美丽乡村建设引来“凤还巢”

初冬时节,凤还巢寒意渐浓。美丽但是乡村,记者探访潘集区潘集镇魏圩村时,建设却感受到了股股暖流。凤还巢

魏圩村,美丽是乡村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

脚下,建设新修的凤还巢4米宽水泥公路向前延伸,连接起村子里的美丽每家每户;路边,一段段大口径排水管道堆放整齐,乡村一处处健身器材上活跃着村民的建设身影。

村中心,凤还巢超过10000平方米的美丽便民广场已修建一半。完成的乡村一半广场上,划出了篮球场,装上了篮球架,边缘摆上了十几副石凳。在修的那一半,大理石地板砖、泥沙堆放在场地中,几名工人正忙着铺设。

如果没听到村民们的讲述,外来人谁也不会知道便民广场之前竟然会是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臭水塘,垃圾遍布,周边一溜厕所、猪圈,粪便直排水塘,一年到头臭气哄哄。

说到臭水塘变身便民广场,村民们都会提到一个叫魏德龙的人。

52岁的魏德龙是土生土长的魏圩村人,打小家庭贫困,28年前外出闯荡,通过努力在厦门成立了一家石业公司。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树不断根,人不忘本。在外打拼的他以前很少回家,而随着事业小有成就,他内心多年来一直谋求为村子做点事。

“走时啥样,回来时还是啥样!”面对多年未变的脏乱的村容村貌,魏德龙决定从村中心的臭水塘入手。

在与村支两委及村民们商量后,他掏钱拉来煤矸石将水塘填平,协商对周边厕所、猪圈进行了拆除,进一步拓宽面积。盖起广场,添置了石凳、篮球架,还竖了雕塑,建了喷泉景观。

以前,村民们每晚靠在家看电视打发时间,广场建成后,大家和城里人一样聚集起来跳起了广场舞。每天傍晚,周边的小圩、草庙等处村民甚至骑车来跳舞,人多的时候超过300人。

村支书苏玉振说,村民们谁家有红白喜事,广场上摆上百十桌都有空间。

今年春节期间,魏德龙回到家乡,听说村里申报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镇里在进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宣传。他便主动联系村里、镇里,表达了想要回报家乡的心愿。

心有所想,说干就干。得知镇、村建设经费有限,他主动出资,调来大型机械,购买各种材料,在广场边新建老年活动中心。目前,活动中心已初具雏形,拥有5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

根据魏圩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便民广场还需要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为了节省村里、镇里的投入,魏德龙又主动出资在广场上铺建大理石路面,在广场周围栽植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并安置10余个太阳能路灯。

目前,他在便民广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的投入达150多万元。

新建大门,维修道路、教学楼走廊、楼梯,全部铺上花岗岩,安装4盏路灯,竖起2座大型景观石……今年,魏德龙还出资30万元改善魏圩小学教学环境,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

一花引来百花开。在魏德龙的带动下,30多户村民纷纷主动出钱对自家房前屋后下水管道进行铺设,按统一标准砌盖窨井,或是主动参与拆除露天粪坑、简易茅厕、破败房屋。

“魏圩村在建设中,真正做到了在资金上‘带动农民筹资筹劳,鼓励社会资本跟进’,在推进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市美丽办相关人士介绍道。
美丽乡村建设,一组数字显示了魏圩村实实在在的变化:目前已拆除露天粪坑、简易茅厕68座;拆除破败房屋128间、近千平方米;拆除闲置畜牧房27处;拆除乱搭乱建130处;清理填满臭沟塘10余条……

魏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变化还不只这些。根据“鼓励创新,加快发展”的原则,镇、村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由市沉治办帮扶的困难户王怀敏就是一个例子,今年他靠养殖血毛红鸡、鸳鸯鸭及泥鳅,年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魏德龙反哺家乡的脚步也没有停歇。他为魏圩小学捐助的4台大理石乒乓球台已经运达校园准备安装,还为全校239名孩子、14名老师量好尺寸,准备每人做一套衣服。

回归乡村,回到根脉。魏德龙计划在村子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回村在闲置水面上建一处渔家乐,打造观光景点,带动村民就业。与此同时,他已与几位企业界朋友多次沟通,让他们来淮南投资办厂。

美丽乡村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按照时间节点,魏圩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底将初步完成。

2个月后的魏圩村值得期待。未来的魏圩村更值得期待!

(记者 吴巍)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