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蘋果進軍「先買後付」服務 勢令各國加強監管

蘋果「先買後付」服務適用於任何接受 Apple Pay 的蘋果商家,透過萬事達卡網絡運行。進軍加強監管(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前日揭幕,先買在多款新產品亮相之際,後付蘋果公司正式宣布進軍分期付款的服務「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市場,只需透過Apple Pay 即可使用該功能。勢令分析認為,各國「先買後付」近年逐步興起,蘋果然而相關平台欠缺盈利能力,進軍加強監管潛在風險不可忽視。先買如今蘋果高調加入戰場,後付現有「先買後付」平台勢必面臨巨大衝擊,服務各國當局完善市場監管料也勢在必行。勢令

現有平台缺盈利能力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前日揭幕,各國在多款新產品亮相之際,蘋果蘋果公司正式宣布進軍分期付款的「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市場,只需透過Apple Pay即可使用該功能。分析認為,「先買後付」近年逐步興起,然而相關平台欠缺盈利能力,潛在風險不可忽視。如今蘋果高調加入戰場,現有「先買後付」平台勢必面臨巨大衝擊,各國當局完善市場監管料也勢在必行。

蘋果推出的「先買後付」服務命名為Apple Pay Later,暫時僅限美國iPhone及Mac用戶使用。新功能允許用戶在購物後的6個星期內,分4次完成付款,不產生任何利息或費用。蘋果表示,「先買後付」服務適用於任何接受Apple Pay的商家,透過萬事達卡網絡運行。

系統內置監控用戶財務健康

至於用戶財務健康問題,蘋果稱其「先買後付」系統在設計初期已有考慮。該系統目前設有內置監控,可以監督Apple Wallet支付情況,公司也計劃將訂單跟蹤項目納入其中。不過蘋果提醒稱,如果用戶的扣賬卡(Debit Card)賬戶中沒有足夠還款資金,發卡行或會收取費用。

蘋果今年早前收購英國金融初創企業Credit Kudos,該公司可使用開放銀行技術,提供更精確調整的客戶信用評分,方便貸款機構為可能被拒絕或忽視的客戶提供貸款。當時已有分析稱,蘋果正密切關注美國在疫下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該次收購便是進入「先買後付」市場的信號。

衝擊市場生態 美企股價大跌

然而對於現有「先買後付」平台而言,財力雄厚的蘋果宣布進軍,無疑是一種威脅。美國分期付款金融公司Affirm的股價前日便應聲大跌5.5%,令今年跌幅累計達75%。瑞典金融企業Klarna上月也宣布裁員數百人,佔員工總數約10%,公司雖表示希望將發展重點從擴大業務轉向加強盈利能力,但投資者普遍擔心Klarna高達460億美元(約3,609億港元)的估值,將會在新一輪融資中縮水。

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詹金斯指出,「先買後付」交易的平均毛利率僅為4%,主要來自平台向零售商收取傭金。然而即使是在經濟繁榮時期,「先買後付」的盈利能力也非常薄弱。如今通脹升溫影響全球,勢必加劇平台的資金壓力。即使是截至去年用戶數多達1.47億的Klarna,去年也錄得26億瑞典克朗(約20.7億港元)的巨額虧損。

詹金斯也警告稱,「先買後付」對用戶財務狀況要求偏低,許多客戶傾向使用多個平台頻繁購買。若缺乏行業監管,用戶很可能因過度消費導致債台高築,甚至衝擊平台的資金鏈。只有保證監管力度,才能盡可能避免連鎖反應帶來的巨大經濟衝擊。

基層通脹下「救命草」 若缺少監管恐加劇經濟壓力

全球多國近期通脹飆升,不少中低收入群體難以負擔日常消費,經濟狀況又無法滿足銀行借貸要求,「先買後付」成為他們的「救命草」。但大多數「先買後付」平台都規定,用戶若逾期未能付款便需繳交罰款,結果很多用戶不但未能還款,罰款更愈積愈多,反而加劇他們的經濟壓力。

蘇格蘭年輕母親朱莉今年1月首次使用「先買後付」,希望能暫時省下一些錢,給孩子買新校服或補貼其他開銷。然而任職看護的朱莉薪金微薄,眼見能源和食品價格攀升,她只能愈來愈依賴「先買後付」,結果不知不覺間債務愈積愈多,最終根本無法準時還款。

英國民眾曾遊行抗議發貸機構欠缺監管,誘導基層致債台高築。(網上圖片)

英半數用戶難及時還款

朱莉第一次遲還的是一筆5英鎊(約49港元)的款項,但平台已經向她收取6英鎊(約58港元)罰款,此後罰款愈來愈多,到朱莉無可奈何向社區機構求助時,她拖欠還款已經多達400英鎊(約3,921港元),另外還有325英鎊(約3,186港元)的罰款。

債務慈善機構StepChange統計發現,英國約半數「先買後付」用戶都難以負擔日常開銷並及時還款,較當地欠債人士的平均30%水平更高。美國一項由聯儲局資助的調查也發現,1.1萬名受訪者約有10%使用過「先買後付」,當中半數人都表示,這是他們能夠負擔購物開支的唯一方法。

護士克洛艾從17歲開始使用「先買後付」,至今算上信用卡欠賬,她的債務已達5,000英鎊(約4.9萬港元)。克洛艾坦言「先買後付」缺乏監管,「我最近還收到時尚公司的廣告,宣傳『先買後付』就能免除運費,這簡直就像誘導年輕人欠債。」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