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骑行,谨防骨关节炎上身 医疗
48岁的中年骑行张先生近日来到骨科门诊反映,近3个月他的谨防节炎左膝关节出现了疼痛,影响行走,骨关不知何因。上身医生询问得知,医疗他坚持骑行已有3年了,中年骑行每天骑行40公里,谨防节炎风雨无阻。骨关进一步检查后,上身他被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医疗医生告诉他,中年骑行需采用中医药治疗,谨防节炎同时要控制骑行运动量。骨关许多骑行运动者因为过度骑行导致膝关节疼痛,上身从而影响到关节的医疗正常功能,甚至影响行走。 骑行益处多 骑行被称为黄金有氧运动,正确骑行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锻炼肌肉,骑行不仅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还可以锻炼臀部肌肉,帮助塑造结实的好身材;二是骑行可减肥,骑行是一项全身运动,它可以锻炼人体全身的肌肉,燃烧脂肪;三是骑行能放松身心,骑行同其他运动一样,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四是骑行能强心肺,经常骑行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 有研究发现,经常骑自行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可降低11%~18%。 过度骑行伤膝 骑行运动为何会伤害膝关节呢?这是因为人到中年以后,关节软骨及半月板开始退化,功能减弱,骑行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受到的上下挤压力以及屈曲旋转扭力比较大,这种力易使关节面软骨磨损。 如果时间短、范围小,损伤处的软骨尚能修复;如果长时间关节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重复性过度运动,就如同一个反复转动的车轴一样,磨损的关节软骨便不能恢复如初,会出现关节嘎巴响、酸痛不适、上下楼软弱无力、不能完全下蹲等症状,有些严重者会出现膝盖积水。同时,过度骑行还很容易导致半月板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摩擦,出现半月板撕裂、断裂的情况,引起明显的疼痛,进一步加剧关节软骨的退变。 正确骑行有讲究 首先,初学者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为60次至80次,每次骑行至少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其次,长时间的中速骑行,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是锻炼心肺功能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好方法。再次,健身者在锻炼初期,骑行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分钟至40分钟。其间,如感觉疲劳,可慢骑1分钟至2分钟以恢复体力。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开始每天骑5公里至10公里,适应后可增加到25公里左右,注意把握骑行节奏,不建议每天长途骑行。 中年健身“不妄作劳”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不妄作劳”就是说不能太疲劳,即“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中年应根据年龄、体质、耐受力,决定运动量,做到锻炼有度。每次应以关节出现酸痛为度,重在愉悦身心,不提倡拼命锻炼,避免膝关节过劳而过早退化。判断是否超负荷运动,可通过两个指标来把握:一是自我感觉周身微热、身上出汗、运动过后全身有轻松愉快的感觉,则表示适量;二是注意心率,小于150次/分钟即可。 中年健身最好以轻松运动或非对抗性运动为主。50岁以后人的骨密度直线下降,关节功能开始退化,对抗性运动强度较大,应改为非对抗性运动,如游泳、骑行。散步当然也是不错的方法,《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广步于庭”值得借鉴。此外,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都可促进血脉流通、关节疏利、气血通畅。(据《中国中医药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键和解”落地扩容 杭州触发“离店无忧”
- 多圖/玉山急凍零下4度 昨夜降雪1至2公分
- 侯友宜:我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台獨,2025年非核家園做不到
- 【散文】崔舜華《你道是浮花浪蕊》:我的青春,脹大地塞溢了羞辱
- 骑行闯红灯担全责 交警:不是你弱就有理
- 落跑市長、黨內分裂、論述貧乏,侯友宜的「侯侯做代誌」還能撐多久?
- 遭控與imB詐騙集團掛鉤,陳歐珀宣布退選宜蘭立委捍衛清白
- 中天新聞台勝訴!法院撤銷NCC「不予換照」處分,藍委:陳耀祥應下台負責
- 闪耀巴黎丨夺冠后,他们这样说
- 【關鍵眼中盯】覺得林月真「只能是」蔡英文,是對《人選之人》劇組最大的辜負
- 遭控與imB詐騙集團掛鉤,陳歐珀宣布退選宜蘭立委捍衛清白
-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開發「客製化系統晶片設計平台」,成本可節省30%,大幅加速晶片研發效率
- 「直播0元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重铬酸钾滴定溶液等溶液标准物质现货供应,新客免费试用!
- 歐盟擬對俄羅斯祭出第11輪制裁防堵規避行為,中國企業首次入列
- 《這些謎樣藝術家,太有事》:卡拉瓦喬身兼賭徒、殺人犯、逃犯,為何被林布蘭等大師奉為神
- 哲學短文:中國哲學是哲學還是漢學?
- 浅析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一)
- 國軍「夜郎自大」抗拒美方建言,竟喊出刺槍術可以「讓老美嘆為觀止、向我取經」
-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台灣質子治療之父」洪志宏逝世,享壽63歲
- 【關鍵專訪】中研院研究員呂俊毅:「必要基因」可在演化中快速改變,打破過往學界認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