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絕對不能缺「1件事」 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創意
前陣子有部熱門影集叫做「魷魚遊戲」,兒童新穎的成長創意創意發想和對人性的細膩刻畫,加上許多成功要素,絕對使得明明是缺件成人觀眾為主的戲劇,但在許多國小學童間也成為相當流行的發出話題。暫不論所謂影視分級和後續的兒童議題,這確實帶起了一股韓國童年遊戲的成長創意懷舊風潮。 遊戲還可以是絕對轉化心情的良藥,最近念了一本繪本「勇敢的缺件獅子兄弟」,裡面的發出哥哥重病住院,弟弟用遊戲的兒童視角,把醫院變成了熱帶橘色的成長創意草原,生病的絕對哥哥和他,沒有改變,缺件他們仍是發出兩隻勇敢的獅子,並肩作戰。重病的生活變成他們的冒險之旅。 而在兒童復健治療的領域,遊戲的帶領與介入更是重要的環節。藉以刺激孩子的動作發展、認知功能、情緒控制及社交能力…等等。從一般孩子的發展學習到有早療需求的孩子,遊戲對他們都是不可或缺的。 遊戲有哪些類型又有什麼意義?這是可以討論許久的話題。常常聽到的理論,有的來自知名學者皮亞傑(Piaget),認為遊戲反映出兒童發展的層次,或史密蘭斯基(Smilansky),認為遊戲類似鷹架,可以讓兒童在現有能力上沿此發展。以下提供皮亞傑的一些理論,和實際常見現象與大家分享: ●0-2歲: 常見「練習遊戲」,可以說是最早的遊戲,身為大人我們見到的是嬰幼兒沒有目的的重複某動作,比如一直把東西丟到地上,有時可能會令人惱怒,覺得孩子為何講不聽一直丟東西,讓我們撿的好辛苦啊! 殊不知其實這代表粗動作的練習,孩子正在用感官探索這個世界,其他例如玩手,玩腳,用口水吹泡泡也都很常見。大人覺得毫無意義的行為,卻是孩子與這世界連結的一大步。 ●約2-6歲: 常見「象徵遊戲」,在想像的情境中,假裝成想像中的人/物,這是一種想像力的表現。扮演的過程中是一種情緒的抒發,可以解決心理的衝突。隨著扮演主題的擴大,可以發現孩子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豐富,一開始可能只模仿家人或老師,接著可能是公主或超人。而且一開始需要借助物品,例如要茶杯茶壺喝下午茶,用大紙箱當車子或露營帳篷,用玩具假裝生病打針,但後來慢慢單純靠語言就可以想像人物和情節。也可以發現孩子抽象思考能力的成熟 ●約7-11歲: 常見「規則遊戲」,有規則和目的的遊戲,規則可能更複雜,需要相當的理解能力和合作的意願,可能參與的人數更多,有更多更長時間合作的機會,這是社會規範的學習,社交經驗的增進,此時的孩子邏輯組織能力又比之前更好,例如一二三木頭人或鬼抓人 1、促進認知發展 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例如假裝/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扮家家酒,兩歲多以後開始發展,這是一種想像力的表現,有的也稱這類為「象徵遊戲」。扮家家酒其實可以促進空間/時間的概念發展(例如爸爸下班了-時間概念,這裡是蛋糕店-空間概念) ,當然扮家家酒也在練習人際的互動。 另外解決問題的能力: 拼圖會用到聚斂思考(convergent)的能力,而一些創意創作則需擴散思考(divergent)的能力。遊戲能充當鷹架,從實際發展出發,延伸到後續的潛能發展。 2、增進語言運用能力 許多遊戲中,會用到大量的語言或是更高層次的意象,在接收和輸出部分都有很大的需求和使用,也就是語言中「理解」和「表達」兩個部分。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模仿成人的詞彙,從狀聲詞、單辭到短句的仿說。在遊戲的歡樂氣氛下,都容易讓孩子不自覺跟著發出聲音,是很好的語言學習動機。更有甚者,規則較為複雜的,比如詞語接龍,編故事……都是更進階的語文能力應用。 3、提升動作發展和感覺統合能力 各式各樣的遊戲,有很多對孩子的動作發展和感覺統合,都是很棒的發展媒介: (1)2歲以前的「練習遊戲」,乍看只是無目的的反覆同樣動作,其實都是在以感官探索世界,熟悉自己的身體和這個環境。 (2)夜市的套圈圈,其實要有不錯的空間距離感,投擲也考驗手部的力氣和精準的方向控制。 (3)一二三木頭人,需要跑步的速度,聽到指令後停下來則是衝動控制。 (4)樂高積木需要手部的精細動作,用力扣上/拆開,把腦中的想像成品化為現實,需要執行力,工作記憶。 (5)以前曾經風靡的「威利在哪裡」,需要視覺搜尋的能力和耐心,視知覺。 (6)盪鞦韆的空間轉換,前後高低不同平面的變換,可以刺激前庭覺。 4、提升情緒發展與社交能力 遊戲也可以促進孩子的社會與情緒發展,同理心、生活常識、輪流、分享……這些我們覺得必要但不知如何教導給孩子的能力,可以在遊戲中讓孩子經歷。例如 (1)被抓到的人要當鬼,這裡面我們可以讓孩子練習的包括遵守規則(我知道你不想當鬼,可是我們有說好了喔!) (2)角色的轉換(當鬼的人的心情跟被追的心情有什麼不一樣呢) (3)就算你沒有贏,也沒有關係(面對挫折失望的心情) 好多好多的情形,都可以幫助孩子面對許多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狀況,如果我們身為大人,有幸帶著他們「預習」或反覆練習,發展更好的應對策略,該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情!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孩子十分適合在遊戲中學習(其實大人也是),適當類型的遊戲和設計,能帶來莫大助益。 育兒生活有很多感動,但也有很多辛苦酸楚,借用雙城記中的名言: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孩子長大的這段時光,箇中滋味真的不是外人所能完全理解。但如果能在其中和孩子一同確切的感受到快樂,又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玩遊戲」絕對是一個好選擇! 親愛的爸媽們,回想一下,你和孩子上次開心的玩是什麼時候? 千萬別錯過了這樣與孩子一起快樂自然成長的機會! 本文摘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 延伸閱讀:遊戲的類型與意義
遊戲與兒童發展的關係
遊戲玩出孩子的能力
今天,你和你的孩子,想來點什麼遊戲呢?
。孩子坐不住,老是動來動去,跟這件事情有關係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過動症? 「8跡象中4」快就醫檢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张八岭镇:村村通广播织牢森林防火网_
- 四肢纖細、小腹變大、月經量越來越多 婦產醫曝子宮長了「1腫瘤」
- 天全县完成2010年党报党刊征订
- 「519旅游日」邂逅「520表白日」,带Ta来开平赤坎古镇约会吧
- 广东召开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强链工作视频推进会
- 德國爆發首例非洲豬瘟,即日起從德國入境旅客攜帶豬肉產品最高罰100萬元
- 今高溫飆36°C!各地高溫炎熱 午後防雷陣雨
- 情绪消费成时尚热点
- 黑龙江佳木斯: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演练
- 英國凱特王妃稱正在接受癌症治療
- 打击侵权假冒在行动|福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
- “岭南陈氏针法”进疏附,中医义诊送健康
- 聚焦进博会丨上海建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实训基地
- 天津河东专项整治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
- 蘇里南總統單多吉將訪華
- “隔空取物”有望成现实!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得突破
-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或将由“定性标识”改为“定量标识”
- 林智堅獲徵召出戰桃園 鄭運鵬:心情一點都沒受影響
- 想申請國內外教職,你的「學術簡歷」應該包括這些內容
- 我国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发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