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NBC有機會第一手揭發溫斯坦,但高層卻選擇對記者施壓

文:羅南.法羅

事隔多年,性掠諾亞.歐本海姆(按:時任NBC新聞總裁)慢慢成熟了,食者施壓但在2017年的與牠那一天,看著他低頭如坐針氈,帝國第手我感覺他會這麼擔心這新聞受到批評,機會揭發記有一部分原因是高層他真心相信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就是卻選個在蘇活跟坎城有點名氣的好萊塢惡霸過分了點,踩到某條線罷了。擇對

「梅根.凱利做了那條科技業女性的性掠新聞,裡頭一張沙發可是食者施壓坐滿了女人—」他這麼告訴我。

「如果這話代表你真心希望我們多找點女性上新聞,與牠開個口就是帝國第手了。」我說。機會揭發記「我們馬上可以找到很多。高層」

他對我的卻選回覆充耳不問。「那個臨時雇員躲在陰影裡。」他說。

「她會露全臉的。她說如果我們需要,她願意配合。」

他用力吞嚥了一下,微微露出笑容。「嗯,我不知道。」他說。「那要看她有什麼可說。」

「我們知道她有什麼可說。她有證據。她有公司內部某主管傳來的多則訊息—」

「嗯,我不確定那是我們希望的,我不知道—」

「另外還有第三名女性,我說提出了性侵指控的那位女士。諾亞,她只差一點就願意上鏡了。如果你擔心的是東西不夠,我可以找更多來。」

「那個,等等,我不知道那會不會—總之我們跟法務確認過前,不能輕舉妄動。」他似乎很受挫,就像他原以為事情應該很簡單才是。他的臉色變得蒼白無血色,就跟他在聽錄音的時候一樣。

「那就是問題所在,諾亞。」我說。「每回我們想要多增加內容,身為長官的你們就推三阻四。」

這話似乎踩到了他的雷。「這些都不重要。」他說。「我們有個問題比這大得多。」他把張列印紙啪一聲拍到桌上,然後人往後一躺。

我拿起來一看,那是90年代初期一篇《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文章,當中寫道溫斯坦同意發行伍迪.艾倫(按: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喜劇演員,同時也是本書作者的父親)的電影。

「哈維(按:哈維.溫斯坦)說你有嚴重的利益衝突。」歐本海姆說。

我抬起頭來說。「哈維這麼說?」

歐本海姆的目光又偏到了一邊說。「你知道,」他說,「哈維告訴葛林柏格的。我從來沒跟哈維說過話。」

「但這我們都知道啊。」我不解地說。「葛林柏格跟麥克修跟我都查到過他跟我雙親合作過—是說好萊塢誰沒跟他合作過。」

「他在伍迪.艾倫是個賤民的時候與其合作過!」他挑高了聲線說。

「很多發行商都跟我父親合作過。」

「那不重要,那不是重點好嗎,重點是—你姊遭到性侵害。你去年那篇《好萊塢記者》的文章,裡頭關於性侵害的內容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想說什麼?」我問。「你想說誰家裡有人被性侵害過,誰就不能報導性侵害的新聞嗎?」

他搖頭。「不,」他說,「這問題直接牽扯到你的—你的動機!」

「你覺得我別有什麼用心嗎,諾亞?」我心中浮現了跟葛林柏格講話時一樣的心情—那就是我的提問必須通通丟直球,因為只有這麼做,我才能試出他分別把含沙射影與直言不諱這兩條線畫在哪裡。

「當然不覺得!」歐本海默說。「但那是因為我認識你,但這關係到的不是我們的關係,這關係到的是輿論的風向,而屆時風向一定會是『我讓羅南.法羅自封自己是—是性侵害聖戰的十字軍,他恨親生父親入骨—』」

「這才不是什麼十字軍東征,這只是一條新聞,而且還是你叫我去跑的新聞!」

「我怎麼不記得。」他說。「不可能吧。」

「嗯,事實就是如此。這新聞可不是我自告奮勇要跑,而且這也不是專屬我一個人報的新聞。這是你管的整個新聞網在做的新聞。」我把紙滑回給他。「我們早料到他會千方百計抹黑我。」我說。

「如果他只能做到這樣,老實說,我就放心了,你也是。」

「要是他找到的是你在廁所或哪裡跟人幹砲,」他焦躁地說,「我還比較開心。」我們之間的友誼,原本可以讓這個同性戀笑話只值一個白眼跟一抹微笑,但此時我只覺得厭煩,因為現在我只當他是我的老闆,只是個新聞網的頭。

「這人瘋了!」強納生後來對著空氣大罵。「這人瘋了才會把《洛杉磯時報》那篇文章當一回事拿出來。那根本不值得抗議,對方根本也不是認真在抗議,那完全只是他媽的在打泥巴戰。」後來被我問到的每個記者—奧列塔,甚至伯考—都說那不構成利益衝突,一點都沒有。歐本海姆形容的只是一名記者關心一個議題,而不是跟特定人物有過節。即便如此,我還是告訴他說我很樂於讓這整件事告一段落。

幾乎是在懇求的表情出現在歐本海默的臉上。「我不是說這新聞不夠好,這新聞好得不得了—」他開始思考如何把這句話講完,「如果放在《紐約》雜誌上的話。而你知道,你要是想把這新聞帶去《紐約》雜誌,上帝與你同行。上帝與你同行。」他語畢舉起雙手作投降狀。

我像是懷疑他瘋了一樣,瞅了他一會兒,然後問說,「諾亞,我確認一下,這條新聞現在究竟是死是活?」他又看了一眼腳本,我則看著他身後歷史悠久的洛克斐勒廣場上,走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


我想起我姊。五年前她第一次對家人宣布她要重啟對伍迪.艾倫的性侵害指控。我們在康乃狄克家中的電視廳裡站著,裡頭有一疊疊陳年的VHS錄影帶。

「我不明白妳為什麼不能往前走。」我告訴她。

「你有得選擇!」她說。「我沒有。」

「我們花了幾十年,就是要把這件事放下。我才剛開始想認真做點事情,讓外面的人注意到我的工作表現。而妳竟想—妳竟想把時鐘再整個調回去嗎?」

「這跟你無關。」她說。「你懂嗎?」

「嗯,跟我無關,但跟妳有關。妳聰明、有天分,妳人生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我說。

「但我辦不到,因為那疙瘩一直在那兒。」她說完哭了。

「妳不用這麼做。妳這麼做只會毀了妳的人生。」

「去你的。」她說。

「我支持你,但妳實在—妳必須放下。」


歐本海姆從腳本中抬起頭來。「將來我有機會回到母集團,但現階段這新聞我們不能播。」

經紀人艾倫.伯格的破鑼嗓開始在我腦中回放。「先去做能做的事情。」我在想自己有沒有勇氣說出「好。」然後去做其他的事情,去專注放眼未來。回過頭看,這問題一點都不難。但在當下,你不會知道一條新聞日後會多重要。你不會知道自己是在擇善固執,還是拉不下臉放棄?好勝心作祟?還是不想落人口實—被說年輕人就是年輕人,沒經驗又好高騖遠。

我看著大腿上的替代新聞清單,已經被我握緊到又皺又是汗。「活像是○○七電影中的反派巢穴」等字眼跟我大眼瞪小眼。就在我的視野之外,閃過了一絲曙光。

歐本海姆注視著我。他說我不能再打著NBC的旗號,以此當保護傘去做任何工作。他說,「我不能再讓你跑去接觸任何消息來源。」

我想起了麥高文在電視的光線下說,「我希望他們別是軟腳蝦。」;我想起聶斯特陷入陰影發出的問題,「這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嗎?」;我想起古提耶若茲聽著溫斯坦說「我習慣了這樣。」;我想起安娜貝拉.席歐拉告訴我,「我很抱歉。」

哈維溫斯坦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哈維.溫斯坦

我用力看著歐本海姆。「不。」我說。

他明顯不悅。

「你說什麼?」

「不。」我又說了一遍。「我不打算—不論你怎麼說—我都不打算停止跟消息來源接觸。」

我把手裡的替換清單揉成一團。「很多位女性冒了很大的風險,才讓事情曝光,她們至今仍繼續在冒險—」

「這就是問題所在。」他拉高了音量說。「你讓自己跟新聞靠太近了。」

我想了一下他這話有無道理。奧列塔說他對新聞有一種「執念」。我想我也是吧。但我也從來不讓自己的消息來源好過,始終保持著懷疑的心態,並且隨時準備好讓事實帶我去到任何地方。此外我也非常期待去找溫斯坦做平衡報導,讓他有說話的機會,只是這點我目前還做不到。

「好,就算我非常投入。」我說。「就算我非常在乎,但我們有證據啊,諾亞。而且只要有一絲機會可以讓這種事不再發生在下一個人身上,我都不能在此停下。」我很想把話說得雄赳赳氣昂昂,但我能聽到自己的破音。「如果你叫我捲鋪蓋走人,我只能說這裡規你管,你說了算。」我說。

「但你得當著我的面,把話說清楚。」

「我不會叫你走。」他說,但他的眼神又開始飄走。僵持了好一會兒,他射來了一道無力的微笑。「這下子有趣了。要是能回去做加州毒廢水多好,是吧?」

「是。」我說。「是吧。」我起身謝過他。

我走出了諾亞.歐本海姆的辦公室,來到電梯間,途經巨大的鍍鉻集團徽章,那是一隻開屏的孔雀在說,「NBC進入彩色時代了。你可以用彩色電視看NBC了,很炫吧?」是很炫,真的很炫。我穿過了《今日秀》新聞編輯室的辦公隔間,爬樓梯來到四樓。此時我嘴裡有如含著電池酸液,兩手掌心則有把指甲壓進肉裡造成的紅色括弧。

相關書摘 ▶《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被溫斯坦強暴之後,我當時腦子想的是我反抗得不夠用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揭發好萊塢製片大亨哈維.溫斯坦令巨星名流噤聲,人人知而不報的驚人內幕與共犯結構》,臉譜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羅南.法羅
譯者:鄭煥昇

普立茲獎得獎記者羅南.法羅,揭發好萊塢最大規模性暴力事件,燃起 #Metoo運動燎原之火的第一手實錄。

2017年一次例行性的電視新聞調查工作,讓羅南.法羅接觸到了一則沒有人敢大聲討論的新聞──好萊塢有個超大牌製作人如掠食動物般在獵豔,而沒人動得了他。

這位製片大亨的名字是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自世界上第一批製片廠成立以來最具權勢的電影製片人,經手的電影逾300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更被稱為現代奧斯卡獎公關操作的操盤手,在好萊塢呼風喚雨地位不下於上帝的男人。

在調查的最初階段,羅南發現不管是知名女星還是默默無名的幕後人員,橫亙在他眼前的是要受害者噤聲的百萬保密協定。隨著與真相的距離愈來愈近,高價律師與有軍事背景的私家調查員也鬼鬼祟祟地發動了祕密的恐嚇行動,威脅要終結他的記者生涯,還搬出羅南的父親、同時也是知名導演伍迪.艾倫的性醜聞當籌碼,把一名記者對社會議題的關注抹黑成個人恩怨來防止事件曝光。

本書講的是好萊塢最大規模的性暴力事件,同時也涉及影視高層、八卦小報對外帶風向掩護當權者,對內更官官相護縱容性騷擾成習的企業文化。從哈維.溫斯坦、前美國總統唐諾.川普到知名主播麥特.勞爾,這些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的大人物,是如何用一般人聞所未聞的監控與威脅手段逃避自身的法律責任。

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女性是如何賭上所有,只為了揭發真相,並點燃一場全球性的社會運動。

getImagePhoto Credit:臉譜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