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巧生:给小麦品种“相面”
“北京8号”是相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打破了亲本取材和育成品种地域性的庄巧限制。它的小麦幕后功臣,便是品种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相面 1971年,庄巧庄巧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北京怀柔基点庙城小组蹲点。小麦这里是品种怀柔小麦主产区,布有进行小麦品种试验的相面“北京8号”示范田。 对“北京8号”,庄巧庄巧生倾注了深厚的小麦情感。每天天一亮,品种年过半百的相面他就直奔小麦试验田,围着“北京8号”示范田转来转去,庄巧认真挑选单株,小麦希望对它进行复壮,经常一干就干到日落。 见他在田间时而记载,时而凝视,时而弯下腰用手轻轻拨动麦秆、试探麦秆弹性……点上的同志无不钦佩地说:“庄老师这是在给小麦品种‘相面’呢!” 除了庙城小组,半山区和北部山区还分设沙峪公社和琉璃庙公社两个点。当时,这些地区是小麦种植新区。由于种植经验缺乏,加之地势较高、气候严寒、土壤较贫瘠、河滩地沙性强,小麦生产出现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给小麦品种“相面”,庄巧生便组织了田间调查。彼时,基点没有交通工具,大家笑称,调查主要靠“11路”——步行。山区路不好,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有时过山涧,有时过小溪,有时还要摇摇晃晃地过列石。 “那时吃的是‘派饭’。有一次我和庄先生在琉璃庙公社后山铺大队一户人家吃‘派饭’,吃的是杏树叶棒渣粥,估计是发酵过的,有点酸,还有点苦味,不易嚼烂,我感到很难咽下。庄先生牙齿不好,我想会更难,便小声问庄先生怎么样,他回答:‘还行!’”每逢想到此情此景,作科所研究员赵双宁都感慨,“庄先生为解决当地小麦生产问题,不辞辛苦,认真调研,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对自己的一生,庄巧生曾这样写道:“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育成的十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二是编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一些历史记录。仅此而已,微不足道。” 同为作物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对庄巧生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深知这些工作与成果的来之不易!”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色列制订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最大用量标准
- 党员志愿者 植树绿江堤
-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
- 枞阳:跟进监督 护航春耕备耕
- 广东获批筹建粤港澳大湾区计量区域中心
- 枞阳县获省经信厅2018年度制造强省建设资金绩效评价通报表彰
- “开心菜园”让外出村民记住乡愁
- 总投资超7亿元!枞阳县医养结合补短板项目通过省财政厅专家评审
- 雅安天气 多云 5℃~15℃
-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主席团召开第四次会议
- 省联社党委副书记黄然来枞调研
- 实干显担当 实绩谱新篇
- 雅化集团成为西科大第二届董事会成员单位
- 《攻坚日记》:溜索下的故事
- 传承非遗文化 守护心中的“龙灯”
- 浮山风景区游客欢庆元旦
- 被困K396次列车乘客,徒步9小时求生只想给家里报平安
- 春节临近年味浓 群众采购年货忙
- 丁贵银来枞阳县督查指导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 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担纲承梁
奋力建设经济强镇实现高质量发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