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旅游”缺乏合同和监管保障 驴友务必擦亮眼
泉州网3月9日讯(记者 罗倩雯 通讯员 苏晓晖)当下,微信旅游微信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缺乏组成部分,旅游资讯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微信平台——打开朋友圈,合同和监大量的管保旅游广告及美景图片立刻跃入眼帘。“3·15”来临之际,障驴我们谈一谈“微信旅游”的友务那些事儿。 “微信旅游” 缺乏合同和监管保障 当前比较知名的必擦在线旅游网站(OTA),一方面作为旅行社,亮眼为游客提供组团旅游服务,微信旅游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传统旅行社与消费者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缺乏但微信同以上OTA网站不同,合同和监微信所提供的管保主要是社交服务,而非专门的障驴第三方交易平台。 因此,友务所谓微信参团旅游,必擦更多仅是借助微信的社交功能同旅游业者沟通及交易,获取旅游服务,看似便利,却缺少了线下的合同签订环节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和保障环节。 “微信旅游”组织者很多无资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应取得旅游主管部门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特许经营的行业,除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外,任何法人及个人均不得从事该行业。 而微信中的“旅游业者们”除少数旅行社设立的经微信官方认证过的公众号外,大部分为个人账号,实际上并不具备旅行社经营主体的资格。这些人当中,有些是传统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本身可以从事广告发布及招徕业务,他们在微信上主要做的是代理传统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但打广告时又故意隐去相关旅行社的信息,以期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其经营的产品,并从中获利。而有些人,则是直接从事组团活动,不属于任何旅行社。如果说前者在经营上可能存在不规范之处的话,后者完全属于非法经营,一些常见的低价一日游、港澳游、云南游,往往常见于后者的朋友圈宣传里。 “微信旅游”参团 请注意以下四点 微信参团旅游缺少线下接洽、合同签订及常规OTA的第三方监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不知道旅游组织者的真实身份,很多情况下只知道对方的网名,顶多知道对方姓啥,出现纠纷后无法确定投诉对象;缺少线下接洽,不了解对方经营资质,甚至未签订旅游合同。旅游者往往无法具体了解行程细节,大意缴费,任人宰割;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保障和兜底,一旦纠纷出现,维权退款之路漫漫。 微信参团虽方便,但陷阱不少。通过“微信旅游”参团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四点: 1.尽量通过经认证过的旅行社微信公众号或可确认身份的旅行社工作人员账号报名参团旅游; 2.坚持签订书面的旅游合同,了解组团社及地接社信息; 3.务必确认所报名的旅游行程,仔细查看是否有不合理的购物、自费等项目; 4.绝不参加非旅行社组织的行程。 此外,转账付款之时应重新确认以上四点,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键和解”落地扩容 杭州触发“离店无忧”
- 海关总署关于发布《进口再生铜原料检验规程》等86项行业标准并废止3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 派驻纪检监察组推进监督监管联动压实责任遏制“天价”月饼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1”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
- 韩国宣布6月3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_
- 一图概览《海牙协定》
- 花岗岩类的生产企业是否需要办理许可证?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
- 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 设计体系人员是否可以兼任制造体系人员?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关于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申请延期销售库存车辆产品的公示(第二批)
- 食品抽检是否需要现场检查笔录?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最新发布|辽宁沈阳:发布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地方标准
- 海关总署关于授权直属海关开展进境粮食等植物产品检疫审批事宜的公告
- 产品包装上印制的执行标准已废止,消费者能否提出赔偿?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
- 市委党校创新模式推动党的理论深入基层_
- 海关总署公告2022年第63号(关于进口巴西花生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一图读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