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津贴是不是该涨涨?“高温月”能不能延长?
阅读提示 “高温月”“高温日”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一些地方津贴标准是高温不是该涨涨了,防暑降温的津贴设备设施、劳保用品能否更多样、不该更贴近实际需求……一线劳动者对高温下的涨涨各项劳动权益保障有着诸多期盼。受访专家表示,不能延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高温月新发展,高温满足劳动者的津贴新需求。 6月中旬以来,不该我国多地持续开启高温模式。涨涨 “每天就像在‘汗蒸’,不能延要是高温月能有一身‘清凉衣’就好了。”时值午后,高温气温达38摄氏度,津贴在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小区的防疫门岗,在这里负责测温登记的保安李师傅,虽然坐在简易遮阳伞下,但工装上早已渗出汗渍。 近年来,除了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作业劳动者,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防疫一线人员等也面临高温“烤”验,此外,关于高温劳动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定已施行多年未“上新”。 受访专家表示,针对高温劳动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群体和新需求,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 建立津贴动态调整机制 “现在一个西瓜也要20多元了,津贴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工人张师傅说到每月到手160元的高温津贴时,向记者说出了期待。 记者在北京随机采访了10余位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高温津贴的标准该涨涨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本地区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吉林、辽宁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近两年,陆续有省份上调津贴标准。其中,广东于2021年将高温津贴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300元;河南省自2022年6月1日起,将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工作日10元调整为15元,这也是河南省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高温津贴标准作出上调。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高温津贴属于法定津贴。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明确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中,一些地区的津贴标准已多年未涨。其中,山东和陕西两省沿用的仍是2015年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湖南省的高温津贴标准依据的是2005年公布的《关于做好夏季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距今已有17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对高温津贴增长有了更多期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海明也认为,高温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工资收入增长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他建议,应当建立津贴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保持津贴的相对稳定和有效增长。 灵活确定“高温月”“高温日” 记者梳理发现,因气候条件差异,各地高温津贴的发放时段有所不同。 南方地区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早且跨度长,其中,发放最早的省份是海南省,发放时间从4月1日~10月31日,长达7个月,其余省份大多集中在6月~9月,湖南、辽宁等地则是从7月开始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已于2021年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进行了调整。 2021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三龙水电站运行专责王小娟提出,广东省处于中国大陆南端,从北至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夏、秋两季气候闷热,气温高,夏季长达半年之久,建议从每年5月份开始发放高温津贴。该建议得到广东省有关部门重视,当年就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做出调整。 “近年来,随着‘火炉’城市不断增多,依据过往气候状况制定的‘高温月’也需要灵活调整。”李海明指出,根据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于2012年联合下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而“高温月”必然会在月份“头尾”有出入,比如5月末、10月初,一些地方依然会有高温天气存在。 李海明建议,针对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灵活确定“高温月”和“高温日”。 高温劳动保护如何“上新” 冰袖、手套、脸罩,是北京外卖骑手张鑫的防晒标配。 “夏天戴头盔太热了,能不能增加头盔的透气性?”张鑫向记者坦言,为了图凉快,他常常不戴头盔。记者发现,不少在路上骑行的外卖小哥,都把头盔挂在了车把上,电动车风驰电掣,看了着实让人为他们的安全担心。 “每天至少要喝4升水,流汗太多,身上会有味道。”张鑫为了在取餐、送餐时不被“嫌弃”,他的摩托车尾箱里一直备着两套替换的工装。他期待,能有降温的“神器”让他跑在路上更清凉。 记者注意到,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核酸采样人员中暑晕倒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大白”不得不想出“土办法”降温——在防护服上加装口袋放冰块。 面对新群体、新情况,高温劳动保护如何“上新”,不断满足劳动者的新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温劳保用品也需要更新换代、功能提档。”李海明建议,高温劳保用品可以考虑在新技术加持下,研发满足高温作业群体需求的高性能劳保用品,比如在工装的透气性、劳保用品的降温功能上添智赋能,同时也要加大研发为高温工作场所通风、降温的设备设施。 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明确,加强高温作业个体防护,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冷风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 李海明强调,用人单位要持续保证通风、降温设备和高温劳保用品的资金投入,足量采购新型设备和劳保用品,且不得以币代物发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孟泉建议,探索针对众包类网约劳动者的高温劳保用品发放机制,以适应新型用工关系。同时,根据业务量需求和劳动风险重新评估算法,实现高温时段运力效率最优解。 记者 高子立 张菁高温津贴是高温月不是该涨涨?“高温月”能不能延长?
编辑:汤晓雪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7-18 15:37:4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加工食品全程溯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三)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深圳CITY WALK寻宝 港人潮玩18商圈
- 31省份敲定今年GDP目标:平均5.5%!2023年“成绩单”有9省已迈上新台阶
- 泉州市新增六所全国健康促进医院
- 共赢商机/港企冀链接上下游合作 拓内地市场
- 服务站/港珠澳桥游下周五试营 优惠价198元人币
-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快讯
- 医生“垫”的三千元被送还 患者家属:做人就要懂得感恩
- 国企改革迎关键年!央国企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发力,新一轮改革加速
- 招行连续7日上涨 业绩快报披露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快讯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儿童化妆品合规要求及国内市场防腐剂的使用状况(一)
- 市环卫处清理路面 消除隐患保平安
- 公安部:缅北共向我方移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1万名
- 三度大型授勳 表彰卓著战士
- 上证50、沪深300等样本股今日起调整,指数代表性将进一步增强
- 住建部定调2024年楼市:重提房住不炒,“好房子”能成为房地产先立后破新赛道吗?
- 招行连续7日上涨 业绩快报披露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快讯
- 11月CPI下降0.5%背后: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不及预期,年底或有所回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