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全球首例】中國宣稱一對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引發科學界爭議

[更新第4、全球5段:賀建奎所屬的首例生引南方科技大學傍晚發聲明指事前不知悉有關研究,認為有違學術倫理,中國滋病爭議會成立專家委員會獨立調查。宣稱學界項目經費來自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對免的基]

中國宣稱一對免疫愛滋病的疫愛因編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是輯嬰全球首例,引發科學界極大爭議和質疑。兒誕

中國深圳科學家賀建奎的發科團隊於去年申請以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全球更在醫學倫理審查申請表上寫道:「這將是首例生引超越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體外受精技術領域的開創新研究,將為無數的中國滋病爭議重大遺傳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他的宣稱學界團隊其後招募願意參加計劃的夫婦,造出第一批基因編輯胚胎。對免的基根據其計劃,疫愛因編是要消除一種名為CCR5的基因,希望能夠使胚胎在植入母體前就對愛滋病、天花和霍亂有抗體。

賀建奎所屬單位南方科技大學在傍晚發聲明指,賀建奎副教授於今年2月1日起停薪留職,南方科技大學對於他就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一事,感到非常震驚,大學的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此舉嚴重違背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南方科技大學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澎湃新聞報導,賀建奎的研究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註冊,經費或物資乃來自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的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

不少主流科學家認為這個嘗試風險太大,美國禁止進行這類基因編輯,因為基因改變可能影響下一代,又或者導致其他基因受影響。不過,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科學家Michael Deem參加了中國的研究。

賀建奎向美聯社表示,他編輯了7對夫婦的胚胎,只有一對夫婦的胚胎成功。在11月誕下全球首對基因編輯嬰兒,分別名為露露和娜娜。「我覺得責任重大,這不單是先例,也是個典範。接著要由社會來決定下一步要怎樣走。」賀建奎對美聯社說。

由於該對夫婦拒絕接受訪問,相關的報告亦沒有在任何學術期刊上發表,美聯社表明未能引證賀建奎所言。不過,賀建奎於周一(26日)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前夕,向主辦當局發布了消息,部分與會的科學家非常震驚,甚至有人譴責中國以人來做實驗。

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遺傳學雜誌編輯Kiran Musunuru說:「這是不道德的......無論是道德上或倫理上都說不過去。」

哈佛大學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則認為,愛滋病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認為中國進行這實驗無可厚非。

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就是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相當於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

據人民網報導,賀建奎要修改的是CCR5基因,CCR5是愛滋病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有研究顯示,北歐人種有大約一成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有這種突變的人,天然免疫愛滋病病毒。

賀建奎在美國萊斯大學讀書,物理與生物工程教授Michael Deem是他的導師,賀建奎畢業後返回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開設實驗室,並成立了兩家基因公司。Michael Deem是公司的顧問,也有入股。

賀建奎表示,他以老鼠、猴子和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手術已有數年,今次選擇針對愛滋病,是因為愛滋病對中國來說是個大問題。而所有參加研究計劃的男性都是愛滋病患者,女性則不是。這些父親的病情早已受控制,要防止下一代感染也不是難事,所以他的目的不是要減低或防止病毒感染,而是要令他們的下一代完全免除愛滋病風險。

美聯社以賀建奎提供的資料查詢數名科學家,他們都表示,該等資料不足以證明計劃成功,也不能排除這項基因編輯手術會導致其他風險。

Kiran Musunuru指出,即使基因編輯手術非常成功,CCR5基因的缺失也會增加其他病毒,例如西尼羅河病毒入侵的風險,同時死於流感的風險可能更高。George Church表示,以手頭的資料來看,基因編輯根本未完成,也不能完全免除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對於參與者是否明白計劃的風險,Michael Deem表示,當參與計劃的父母簽署同意書時,他也在現場,認為他們絕對清楚當中的風險。賀建奎則表示,如果將來引發不必要的副作用或傷害,「我會與他們承受一樣的痛苦,這將是我的責任。」

賀建奎似乎早已預期公布計劃會引發爭議,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他曾在社交媒體發帖說:「我支持以治療和預防疾病為本的基因編輯,而不是用來提升智能,這對社會不會帶來好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說,無法評論沒有科學論文正式發表的消息,也不應胡亂宣傳。但他說,單就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合倫理的。他解釋,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有重要功能,在未能保證CCR5編輯絕對不會出錯之前,不應該用於健康的人。

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曾看過相關資料的基因編輯科學家Fyodor Urnov認為,基因編輯技術非常強大和有用,但用在這項計劃卻是有點「多餘的」,因為目前已有研究修改成年愛滋病患者的基因。

後續報道︰陸科學家責基因編輯「瘋狂、對人類危害不可估量」 賀建奎:為幫助家庭願承受指摘

相關文章:

  • 科學家成功修復胚胎遺傳病基因,打開預防1萬種遺傳病大門
  • 新癌症戰爭:後基因解碼時代,化療將成過去式?
  • 可以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嗎? 專家報告提出規管建議

資料來源:

  • AP Exclusive: First gene-edited babies claimed in China (AP)
  •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人民網)
  • EXCLUSIVE: Chinese scientists are creating CRISPR babies (MIT Technology Review)
  •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长谈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不伦理 (澎湃新聞)
  • 基因编辑婴儿已获临床试验注册号,经费物资来自深圳科创委 (澎湃新聞)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