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朱家安:若你覺得「什麼是尊重?」很難回答,可以試試這樣問

文:朱家安

什麼是朱家尊重這樣尊重?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心靈?什麼是人生?典型的哲學問題令人卻步,不只是什麼試試因為它們看起來有點嚴肅,我們面對哲學問題,朱家尊重這樣常常不但不知道答案是什麼試試什麼,甚至不知道要怎樣才有機會找到答案。朱家尊重這樣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哲學問題,什麼試試因為哲學問題常常是朱家尊重這樣在探問抽象概念的定義和內涵,而我們不習慣做這種探問。什麼試試所幸跟哲學問題搏鬥兩千多年的朱家尊重這樣哲學家們發展出了一些好用工具,以下我介紹其中一個,什麼試試這工具不只可以用於哲學,朱家尊重這樣也能用於生活,什麼試試讓你想得更清楚、朱家尊重這樣說得更完整。什麼試試

面對抽象的朱家尊重這樣哲學問題該怎麼辦?當代哲學家常見的做法是為它發展一個「完整格式」,並且用完整格式重新發問。像是,若你覺得「什麼是尊重?」很難回答,可以試試下面這個版本:

什麼情況下我的行為算是不尊重你?

若這個問題讓你覺得好回答,是因為它限定了答案的格式,你不再需要回答什麼是尊重,你只需要給一些條件來區分不尊重的行為和其他行為。而且它也讓你容易想到發想這些條件的程序,像是:

  1. 舉出一些不尊重的行為案例。
  2. 歸納這些案例的共通點。
  3. 想想看若這些共通點就是我們想要的條件,會不會出問題。

當我們把抽象的問題翻譯成完整格式,這些問題變得更有跡可循。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依然找不到好答案,但至少我們不再像文章開頭那樣無所適從。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覺得「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心靈?」、「什麼是人生?」很難回答,可以試試:

什麼情況下,對於__的分配算是公平?

符合什麼條件,一個東西才能算是有心靈?

怎樣的人生才值得過?

當然,用完整格式翻譯問題並非毫無風險。「什麼情況下我的行為算是不尊重你?」當然是合理的問題,但它不見得是我們用「什麼是尊重?」這個問句想要問的唯一問題。完整格式的問法讓人好回答是因為它增加了限制,而這些限制會排除掉其他問題意識,像是:

  • 「尊重」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嗎?只有人會不受尊重嗎?只有人有所謂尊不尊重其他東西嗎?
  • 「尊不尊重」一定是透過行為表現嗎?

然而反過來想,假設我們用明確的問法排除了某些問題意識,因此感到不對勁,然後回過頭來問:

不對呀,我們用「什麼是尊重?」想問的真的是「什麼情況下我的行為算是不尊重你?」嗎?

在這個時候,我們正是在把自己討論的問題刻畫得更清楚。有時候你得知道自己不是在問什麼,才有機會知道自己在問什麼。

哲學是一種深挖的過程

用完整格式發問,也能協助我們把哲學跟生活接軌。就算你不做哲學,平常也可能遇到一些跟尊重有關的問題,像是:

  • 不穿制服,算不算是不尊重學校?
  • 聽演講時睡著,算是不尊重講者嗎?

要好好討論這些問題,似乎避不開必須回答「什麼是尊重?」。這時候,「什麼情況下,一個人的行為算是不尊重另一個人?」這個完整的發問格式就可以派上用場,而且還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延伸其他有意義的討論,像是:

  • 不尊重為何糟糕?有多糟?(如果不尊重只是跟不禮貌一樣糟,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
  • 我們有可能不尊重學校嗎?還是說我們頂多只是不尊重老師、主任和校長?
  • 人為何有尊重別人的義務?當我們具備特殊身份,會因此多出一些要尊重特定人士的義務嗎?

當我們從生活議題問出哲學問題,並且用完整格式把哲學問題刻畫得更明確,並列出相關的討論方向,我們也對原先的生活議題更加了解。這時候我們未必手上就有答案,但至少更知道:

  • 如果這問題有答案,答案的格式會是什麼樣子。
  • 要找到好答案,哪些思考方向值得嘗試?這個答案可能涉及哪些要素和變因?
  • 一個好的答案,必須能夠額外協助我們回答哪些延伸問題。

這種思考體驗可以讓你體會哲學如何協助我們想得更深。我們回答的不只是一個問題,或者說,我們當初面對的就不只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叢問題。哲學家的思考方式,讓我們了解眼前問題比我們原先想的複雜,而掌握這些複雜,則讓我們有充足的視野來好好回答。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