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不再为了凑单过度消费 网友吐槽“6·18”、“双11”等大促套路满满
“活动像特效大片一上来觉得挺吸引人,消费消费但多少年换汤不换药的不再套路,大促的凑单价格根本不是最划算的,就不想去看了。过度”消费者辛女士说,网友身边的吐槽套路朋友也不再讨论“6·18”,“与我搭上的大促时间精力相比,所谓的满满‘优惠’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不参与了·18”在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消费消费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不再“6·18”、凑单“双11”等大促套路满满,过度比如为了凑单过度消费,网友从打折变成了多送赠品,大促内价格波动明显等,都让消费者不满意。不少网友感叹“购物狂欢是不是到头了”。分析认为,流量红利见顶,平台应当以更真诚实惠的方式为消费者让利,最终取得双赢的效果。 过度凑单买回无用商品 今年“6·18”,不少平台推出满减活动,在“满额刺激”之下,一些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更多无用商品进行凑单。“商家专门给我们开发了凑单的页面,比如现在买到200元了,为了凑300元,我就要再买100元的东西。但是不一定有刚好100元的我需要的商品,那我只能再买150元或者200元的商品。这样平台会让我继续凑单,再满300元,就这样,无限循环。最后发现,为了多减100元,我多买了500多元的商品,其实这些是本来我都不需要的。”消费者小菲说。 让小菲感到更不合理的是,有平台将整单商品都绑定了,凑单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我要退换一件商品的话,那么一起买的所有商品都必须全部退掉。这也太不合理了!我怀疑这并不符合消费者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定。” 对此,有分析认为,凑单的机制设计就是为了诱导消费者不断消费,作为消费者应当理性购物,不为了凑单而凑单;平台也应当设计更好的退换货办法,以便满足消费者单件退换货的需求。 商品不仅没降价反而涨价了 不少消费者表示,今年“6·18”自己买的商品不仅没降价,反而涨价了。北青报记者发现,近几年有不少消费者都在“双11”、“6·18”的节点在网上反映,大促时的价格比平时更贵。查阅用户协议可以发现,其中对于“6·18”大促的价格是否比平时便宜,并无具体规定说明。但是对于铺天盖地的宣传,消费者会默认“6·18”、“双11”等大促节点是一年中的最低价,但是商家表示,只是有优惠活动,并不能保证是全年中最便宜的一天。 此外,现在的“6·18”战线越来越长,从5月23日起,一直到6月20日,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天天都是“6·18”。消费者表示,自己看上的商品,光在这近一个月内,价格就在不停变化。 还有消费者表示,在“双11”、“6·18”大促刚开始的那几年,商家都是直接打5折,用实实在在的方式给消费者优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玩起了“套路”,尽量让消费者多付钱,帮商家“清库存”。“我本来想买一些卫生用品,一箱是20包,这差不多够我用4个月的。但是商家说了,买一件不打折,必须够三件才给打75折。无奈,我买了三箱回来一共60包,在家里没地方放。想着要占一年的地方,觉得还挺闹心的。” 分析认为,现在的大促活动越来越复杂,从满减到优惠券,从红包到多件打折,从VIP券到专属优惠券……消费者购物越来越烧脑,也不再愿意参与其中。这一两年来,不论从数据上还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双11”、“6·18”等大促都越来越平静了,平台流量红利见顶,更要从规则设计上进行调整,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实实在在打折”的渴望,才能重新把消费者吸引回来。 “扫码返现”骗好评有风险 不少消费者表示,每天收到多个快递,很多在快递面单或者快递盒内的小纸条上,都会附上一个二维码,扫码抽2袋大米、有机会领20元话费……一位消费者表示,扫码后系统先提示需要抽奖,当然很容易就抽到了“大奖”,价值1000元的智能手表,只需要到付49元的快递费即可。随后,他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填入兑奖界面。过了几天,他真的收到了一个快递,对方称是货到付款的物品,在他付款49元后才发现,49元并非快递费,而是货到付款的商品费,而这个价值1000元的智能手表,在网上只卖30元左右,是个劣质的电子手环。 还有的消费者表示,商家提供的好评返现卡,首先要求发几张商家给的照片,并在数天后再次追评,才可以获得返现。而对方在“加微信”后,会进一步拉群、私聊发图及发朋友圈带货等。 实际上,这类以返现之名索要好评的行为,在电商平台是被禁止的。商家再三要求不要在好评中出现好评卡,也不要提及这个卡的存在,就是担心被平台以违规之名处罚,得不偿失。就这样,消费者为了2元的好处费,既给出了违心的评价,误导了其他消费者,也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成为了商家的私域流量。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照此计算,这类在包裹上的流量十分可观。近日,在寄往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部分快递面单上,赫然出现“京津冀消费维权联盟提醒您: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返款获利需谨慎”等字样的消费教育、警示语。京津冀消协表示,希望借助快递面单所开展的此项消费教育、警示活动,提示消费者,谨慎参与“好评返现”“扫码获利”等活动,不给不法商贩可乘之机。 文/记者 温 婧消费者不再为了凑单过度消费 网友吐槽“6·18”·18“双11”等大促套路满满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6-19 09:38:12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把爱揣在心间 将责任扛在肩上
- 水情通报(7月12日8时)
-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扩大)会议
- 县人大机关开展“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主题党日活动
- 天长深挖庭院经济潜力促进居民就业_
- 我县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扩大)会议
- 县人大机关开展专题教育暨固定党日活动
- 枞阳部署推进“劝耕贷”工作
- 立案调查14件、多收取的燃气费将全额退款,重庆通报燃气费多计多收问题
- 安徽武警水电部队高效推进枞阳闸排险
- 水情通报(7月14日8时)
- 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来我县
- 甲醇中二嗪磷(二嗪农、地亚农)溶液标准物质:精准测定保障实验准确性
- 水情通报(7月13日8时)
- 县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会议暨夏防和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推进会召开
- 市环保局检查我县土壤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 “月薪1万多招不到人”是市场的提醒
- 共青团暑期影院开场啦!
- 县政协机关召开“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 水情通报(7月3日8时)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