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神话背后的生意经 流量生意为何屡禁不止?
阅读提示 直播带货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网红、货的生明星、神话生意企业大佬前赴后继涌入直播间。背后不止然而,意经“看上去很美”的流量屡禁直播数据并不一定是主播的实力写照,还有可能是为何虚假流量正在肆意生长。 “秒没”的直播销售速度、不断飙升的货的生销售额,直播间里不断上演销售“神话”,神话生意网红、背后不止明星、意经企业大佬纷纷涌入……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活跃的流量屡禁一个风口。 在拥挤的为何直播带货赛道上,数据流量是直播衡量主播人气的关键指标。不过,“看上去很美”的数据并不一定是主播的实力写照,还有可能是虚假流量正在肆意生长。 记者调查发现,屡禁不止的刷单“灰产”早已盯上视频直播平台。在这个数据造假的产业链上,粉丝、点赞、人气、评论、转发等等都可以“刷”出来,1万播放量+500点赞+50条评论,只要购买20元的套餐就能轻松实现。 找主播带货却被带进“坑” 说起自己的3次外联直播经历,刘芸(化名)形容“简直是蹚着‘水坑’过来的”。 刘芸在一家运动品牌负责企业抖音号运营。为拓宽实体店的线上销售渠道,公司决定通过主播带货的方式消化库存。考察之后,公司和几位“大主播”签订了佣金分成比例。 让刘芸没想到的是,5月底,公司的第一场直播带货就“翻车”了。公司找的一位拥有300万粉丝的区域网红主播,直播4小时,销售额不到2000元。 “粉丝数据肯定有水分,估计是被‘优化’过了。”刘芸分析称,这位主播隶属于一家公司,作品数量不多,但单个作品的播放量都在100万以上,很可能是举全公司之力在“养号”。刘芸坦言,公司在选择合作主播时,主要参考粉丝流量,但数据真实性还要通过粉丝购买力进行验证,“踩坑”难以避免。 6月,公司又做了两场外联直播,两位主播的粉丝数量都在百万级,带货成绩分别是17万元和2万元。虽然销售额上去了,但退货量也直线上扬。“有一个粉丝下单了47件商品,最后退得只剩了5件。”刘芸的语气里流露出无奈,很多粉丝都是冲动消费,“买得越多退得越多”。 “直播带货确实帮助公司快速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但是利润空间真的不大。”刘芸坦言,主播已经把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售后和退货运费又增加了成本,一番折腾下来,还不如找素人做直播来得划算。 “刷”出来的数据造假产业 记者在不同平台上以“涨粉”“人气”“刷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大量提供视频直播平台数据服务的社交群和公司随即弹出,数据的“灰产”正疯狂生长。 粉丝、分享、点赞、评论、播放量、直播人气、弹幕……这些直播平台衡量热度的数据指标都可以换算成相应的收费产品“刷”出来,有的商家还提供打包“套餐价”。 “流量数据是主播进入商家备选池的入场券,也是谈价的筹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播向记者透露,很多主播都会采取“真假并行”的策略,通过原创内容吸引一批“真粉”,再买一些“假粉”撑门面。 记者随机加入了一个直播涨粉QQ群,各种刷数据的信息不断霸屏。点开一个“自助下单平台”的链接,记者看到,购买直播间的1000个赞,只要1.96元,购买直播间的10次分享只要1.62元,在直播间刷20条弹幕,需要3.33元。 群里的业务员向记者介绍,关注、点赞、转发这些功能,通过电脑程序就可以完成,但是评论需要更多兼职人员,所以收费会相对高一些。 随后,记者致电一家地址在江西赣州的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称,缴纳1980元包年服务费后,所有的数据“优化”服务都可以打5折。在他给出的价目表里,没有用户头像的“死粉”0.1元/个,“活粉”0.25元/个,刷播0.00035元/次…… 采访中,多位短视频用户向记者证实,他们都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关注了一些陌生账号,“很可能就是被当作‘活粉’卖了”。 流量生意为何屡禁不止? “这就跟早期电商刷单、刷好评是一个意思,只是应用场景变了。”从社交电商转战直播带货的业内人士杜俊龙表示,电商领域的数据造假由来已久,流量生意的味道越来越重。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看来,这样的“生意”不符合公平竞争原则,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对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都明确禁止刷单等数据造假行为,但是“刷数据”行为具有隐蔽性,市场监管部门通常难以及时、主动发现。而直播平台能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取决于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平台主动打击数据造假行为的意愿,毕竟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数据泡沫”的受益者。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全国性社团标准。各界期待此举能让“直播带货”有规可循。 赵占领分析称,作为推荐性国标,其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对于完善直播带货领域的“游戏规则”,助力新业态提质增效将具有指引作用。 刘俊海则建议,在制定行业自律标准时应“开门立标”,特别是要公开征求消费者的建议,通过行业自我加压提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从而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王维砚直播带货神话背后的直播生意经 流量生意为何屡禁不止?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6-23 09:16:07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芦山县:合理安排开工时序 28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 葡萄籽维生素E软胶囊中原花青素和维生素E的快速测定(二)
- 我市今日正式“入梅”_
- 梯田景如画 农民喜丰收
- 外部环境条件对香菇原生质体产量与再生率的影响(一)
- 安徽省2024年常住人口6123万人_
- 福建厦门: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 保障线下教学安全有序恢复
- 广东获批全国玩具及婴童用品领域标准样品试点
- 「直播0元购」水质浊度、福尔马肼浊度标准原液、硝酸盐氮等溶液标准物质现货供应,新客免费试用!
- 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
- 千家假央国企的秘密:百万买身份,假央企变身集团公司
- 第一届“伟业十佳实验员”评选网上投票开始啦!
- 黄泥岗镇文明祭祀共筑绿色清明_
- 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 妥善化解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
- 郑集镇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 ”主题活动_
- 安徽合肥:全面应用食品安全智慧协管系统
-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发酵及栽培效果浅析
- 基于耦合技术的牛肉产地溯源(二)
- 江西:系列惠企举措暖心又爽心
- 福建厦门筑好长江禁渔“防火墙” 督促下架非法交易信息67条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