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多變、高妙——林家謙的音樂特色

沒有飛天遁地的舞台機關,也無勁歌熱舞,多變不減林家謙在紅館首次個人演唱會的高妙熱。歌迷說得好:「入場當然是音樂聽音樂。」

經常有人說香港流行音樂是特色詞大於曲,坊間很多報道和樂評,亦只流於歌詞分析。多變林家謙出身自作曲、高妙編曲、音樂監製,特色是不折不扣的唱作人。談他的多變作品,再繼續以文本作切入點,高妙無疑是音樂本末倒置了。讓我改改上面歌迷的特色話:當然是先談音樂。

我嘗試拋磚引玉,僅舉數首歌作例,以極簡淺的筆法,從四個層面談林家謙音樂的特色:旋律、調性與和弦、拍號、想像力。

首先是旋律的寫法。林家謙擅長把不同的長度的音符組合,使樂句錯落有致。例如《特倫斯夢遊仙境》,為了表達跳脫的樂思,林家謙經常在一個樂句中將不同時值的音符一次過用上。當然,這是有邏輯的。基本上,每一句都是在和弦出現後的弱拍開始,中間則夾雜了唱得特別快的四分一拍,包括「纏著、圍著、停著、呆著」這幾個音。有時這些四分一拍亦會拖到下一個節拍點上(見下面譜例的連結線)。另外,不止是這首歌,甚至是其他作品也如是,林家謙也很喜歡將一拍一分為二,然後把第二個半拍放在一句的最後。如此一句下來,每一個音的時值都不盡相同,或是縮短或是拉長,也不一定跟和弦同時奏出,因難以捉摸,聽起上來大有新鮮感。然而寫作旋律總不能單靠一招,在進入副歌前的一個小節,歌曲「終於」出現了與和弦及節拍點同步的四個強拍,告訴聽眾副歌的到來。

Screenshot_2022-08-31_at_5_50_18_PM圖片由作者提供
《特倫斯夢遊仙境》進入副歌前的兩個小節。

然後是調性與和弦。仍然以《特倫斯夢遊仙境》為例,這首歌是d小調開始。小調的特色是比較內斂,有些聽起上來令人不太舒暢的小三和弦。但林家謙想副歌變成活潑的大調,因此必須要轉調。在副歌前的一句,他用了「降B和弦」,一個d小調和降B大調的共有和弦。然後副歌的第一句,仍然是降B和弦,悄悄的完成了轉折,開展大調的樂段。利用共有和弦轉調,其實也無想像般複雜,甚至所有轉調技巧中最簡單的,由於要避免乏味,林家謙即時用上了強勁輸出的爵士鼓,然後以假音唱上全曲最高的音區,聽眾在神遊間,情緒已被喧染到極致,轉調簡單不簡單,已拋諸腦後了。

從0:38開始,副歌前後的轉折,以一個共有和弦來完成。

再來要講到拍號。當今流行曲,尤其是香港的主流,拍號是4/4的十有八九。林家謙出道不過幾年,曲庫不算十分豐富,但儼然已有好些不落俗套的三拍號,甚至是覆拍號作品,3/4拍的《致明日的舞》就是表表者。這些拍號不易數,亦因一個樂句橫跨兩個小節,歌詞字數也需以特別筆法來鋪墊。譬如《風的形狀》,12/8拍,理論上即一小節有12個八分音符,最簡單及無聊的唱法是一句唱十二個音節,但林家謙將某幾個音符再一分為二,或反而將某幾個音符連起來,使首句長達十七個音節,第二句卻只有五個,第四句則是九個,但音樂正因如此才捕捉了風那多變的特質。題外話,香港流行樂壇另外一首12/8拍的名曲,是陳輝陽作曲的《暗湧》,也是有起伏不定之態。

Screenshot_2022-08-31_at_5_50_31_PM圖片由作者提供
《風的形狀》首二小節(作者製圖)。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