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探店不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网红”探店不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6-06 09:07:34 【字体:小 大】近年来,网红不少“网红”博主的探店探店视频走红社交媒体,引来众多消费者前往其所体验的损害店铺等“打卡”,也带动了新的消费消费风尚。不过,网红部分“探店”背后却藏着消费“陷阱”,探店一些消费者在实际消费后发现货不对板。损害近日,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红《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显示,一些利用探店方式进行的探店营销活动,隐藏着欺诈和法律责任不明晰的损害风险。
当“探店”成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就应得到充分关注。网红一些消费者观看探店视频时,探店有时会发现,损害视频下方出现了一键跳转到该店的套餐折扣等界面,但此类视频却没有显著标明“广告”字样;一些探店视频则存在内容以假乱真、商品和服务假冒伪劣等风险;还有一些探店的“网红”成了商家的“隐形”代言人,通过所谓的“好评”误导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种种“探店”中存在的问题和乱象表明,如果一些“探店”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兴趣分享行为,而成为一种商业营销的手段,那么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等问题就更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针对短视频平台上“探店达人”等收费探店视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检察公益诉讼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对相关企业加强监管,规范收费探店视频广告发布行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维护网络食品消费安全的案件。
创新也要守住法律法规底线。囿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物理距离的障碍,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相关商家时,有时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探店等测评推荐的代入感,恰好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信息的现实需求,便于消费者更真实、全面了解相关产品和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即使从最初的兴趣分享,发展到如今的互联网营销,其帮助消费者作出更好消费选择的初衷,也不应该在盲目逐利中被销蚀。对于不断涌现的互联网营销创新来说,必须守住法律法规的“红线”“底线”,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实现营销者、商家和消费者的多赢。
互联网营销新业态治理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互联网广告已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在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加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相关执法司法工作质效,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无论平台、商家、还是互联网营销从业者都应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充分认识到保障消费者权益是立身之本,只有靠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自身长远健康发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春天也是丰收季 我市鲜茶叶交易已开市
- 月内30余城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聚焦贷款提额及降首付比例
- 国办: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
- 受俄乌局势影响欧洲最大食盐生产商已停止营业
- 党建插上“信息化翅膀”
- 《电子竞技产业报告》研讨会召开腾讯、网易、完美等相关企业参加
-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 百度地图装进汽车事业群李彦宏把集度汽车预订量写入OKR
- AI医疗助手患者服务系统上线
- 江苏镇江法院两架喷气式客机流拍降价131万再“上架”
- 快讯:君实生物触及跌停
- 银保监会:鼓励险企加大停驶营运车辆支持力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开通保险延期服务
- 碳酸钠标准品:精准测量与分析必备
- 韩国6月将再次发射运载火箭“世界”号
- 多地中小银行接到通知:今年不能新增理财业务规模
- 王毅将访问南太岛国和东帝汶并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
- 福建福州:压实“两个责任”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瑞和股份:子公司拟出售瑞信新能源100%股权
- 奥园美谷:京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2%股份
- 通用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28亿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