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初探(三)
3对策与建议 3.1规划助力园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1因地制宜,农业科学合理进行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园区业面源污国务院对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中农治策一系列部署,结合省市的染防城乡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略初做好定位,农业统筹园区的园区业面源污发展,有效衔接园区的中农治策各模块运行,做好面源污染的染防防治。规划中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略初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状况、农业乡村建设、园区业面源污乡村特色等,中农治策依托于园区内的染防水、道路、略初植被、产业等现状条件,选择适合园区的生产模式、运行机制等,采用合适的生态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使园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能够进行污染的自我消纳。 3.1.2注重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园区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以生态作为第一守则,着力发展节水农业,绿色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化利用。同时不断完善畜禽养殖土地消纳配比、沼渣沼液还田等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和推广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控技术、可降解农膜、秸秆还田技术,探索高效的园区运行机制和农业生产模式,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1.3坚持创新,科技引领园区发展 规划要坚持以“创新”为指引,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规划兴农”“科技兴农”,加大对科技化、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规划中,让科技更好的引领园区发展。比如:“3s”技术进行关键源区识别;运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在规划之初进行模拟,预测园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及时预防。 3.1.4农业园区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要点 主要包括总体结构、农业生产模式、专项规划等方面内容。总体结构是对园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农业生产模式中选择最适宜园区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专项措施将防治面源污染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运用,由此保障农业园区零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零产生。 (1)总体结构。 构建由种植、养殖和能源开发3大系统组成的循环产业链体系。依据“植物生产,动物转换,微生物还原”的原则,构建农林牧渔有机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单元规模按照“食物链”和“生态位”进行量化和布局,如根据园区大田生产所需肥量,结合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装置的产出率,确定养殖规模和园区生活允许排污量。 其次,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地形等条件,选择最适宜园区生产的作物,并根据其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潜力进行布局,高肥作物如蔬菜花卉等优先种植在低污染风险地区,而在高污染风险区则优先选择种植需肥量低、效益高的豆科或发展粮食、经济林等。 最后,根据当地水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园区内养殖规模,在非禁养区内合理布局。采取农、林、果、牧相结合的养殖模式,配套发酵床生态养殖,实现废物利用、资源循环,保证环境的清洁,生态的平衡发展。 (2)农业生产模式。 a.清洁种植模式。根据园区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农业保护性耕作,推行有机农业等绿色环保耕种方式,摆脱农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向创新驱动方面转变,大力推广节约化生产和农机耕作,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针对耕地类型,通过改变农艺措施,采取适宜的农作系统,采用高效的耕作技术,减少耕地水土流失量和肥药流失。实现秸秆机械还田,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扩大联耕联种、深耕深翻,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从事园区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控施减害。增施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多形式秸秆还田技术,鼓励因地制宜种植绿肥,逐步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积极推广施药新机械,努力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控制农药使用强度。 b.清洁养殖模式。在园区内着力推进生态养殖、设施养殖等养殖模式,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采用无公害的生态饲料和喂养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循环链条。运用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达到清洁生产,兼具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同时,将废弃的发酵床垫料经过规范化工艺加工作为生物腐殖酸有机肥。 c.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二者结合生产,相互促进,达到互利互益、高效优质生产的效果。利用畜禽粪便进行种植物的营养灌溉,牧草等作物作为饲养牲畜的食物,这样一种种养多模块间生态链的循环的模式既减少了作物对化肥的需求,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大大节约了养殖的成本。 (3)专项规划。 a.道路系统。植草沟是一种植被覆盖的沟渠,承载集水、排水功能,可以储存和输缓降雨径流,从而使悬浮微粒雨水径流负荷降低,有效去除污染物。在进行道路和广场的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场地周围的环境和场地区域的土壤渗透性合理选择铺装材料。考虑到道路积水和污染问题,在道路两侧设置生态排水沟或生态植草沟,利用自然下渗和排水设施连通到下凹绿地或蓄水池,实现全园的水循环。排水沟采用碎石缓冲防治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及时清理沟内垃圾和沉积物,保证水系畅行。 b.灌排系统。采用灌排合一生态环沟、生态景观型斗渠和斗沟组成的新型土地整治灌排系统。遵循“路—林—渠—田—沟”模式,进行植被的高效配置,利用植被的过滤滞留和细菌、微生物的降解,结合沟渠基质和底泥的吸附作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废物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均大幅提高。 c.大田系统。对农田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农田排灌系统,设置生态田埂和生态沟渠,保障农作物在灌溉期间,对农田损失的养分进行有效拦截、吸收。取缔传统的大田漫灌形式,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形式,避免养分的流失。 d.池塘系统。打造沟渠、池塘和湿地相结合的池塘系统。塘渠对于氮磷浓度较高的污水,可以大大减少氮磷含量,提高抗污染负荷力。自然湿地或人为打造的湿地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拦截作用,对污染物做进一步的过滤。在沟渠、池塘两侧设置植物缓冲带,拦截、吸附、吸收污染物质。 e.植物选择。植物选择要求耐旱、抗涝、防污染,易维护,兼具观赏价值。种植方式上,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进行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群落构建,有效拦截雨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持园区生态群落的稳定性。 声明:参考《中国农学通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系列,技术,结构,发酵,自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长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帮扶作用_
- 山东强化旅游服务质量保障 派暗访小组暗访检查
- 广西东兴本次疫情社区传播链基本阻断社会面基本清零
- 云南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 2019年“BCEIA金奖”申报通知现已发布
- 珀莱雅: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44.16%
- 快讯:农业股继续走低多股跌停
- 华夏、平安、招商等6家公募旗下存单指数基金获批
- 北京:2023年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补助资金项目公布
- 外汇局陆磊: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波动正常可控
- 博腾股份股权激励计划:以2020年净利为基数2022年净利增长率不低于190%
- 全国货物运输总体有序货运物流平稳恢复
- 外國學者:中國免簽政策意義重大 赴華旅行有助於了解真實中國
- 华昌化工: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794.37%拟10派3元
- 四方达:一季度净利4126.02万元同比增长82.55%
- 快讯:纺织服装股早盘走强
- 以軍在約旦河西岸打死至少6名巴勒斯坦人
- 博腾股份股权激励计划:以2020年净利为基数2022年净利增长率不低于190%
- 国内商品期货早盘开盘原油跌超3%
- 百亚股份: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7.4%股份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