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泉州市河湖长制观察组赴德化开展督查

泉州市河湖长制观察组赴德化开展督查

雨后的泉州云龙湖

近日,泉州市河湖长制观察组走进德化县国宝乡,市河现场开展河湖长制督查工作。湖长化开一整天的制观展督督查,犹如一场对河湖健康状况的察组查大体检。观察组马不停蹄深入德化多地,赴德实地查看河湖管理情况,泉州督查的市河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水环境保护的严谨态度。

因地制宜 把脉景区发展水利旅游

芒种雨绵绵,湖长化开润物细无声。制观展督迎着细雨,察组查观察组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戴云山南麓的赴德云龙谷省级水利风景区,沿着蜿蜒流淌的泉州九龙溪边走边看、边听边记,市河深入了解了该地河湖长制的湖长化开组织体系、制度执行和工作成效。在景区内,观察组看到河长公示牌上详细记录了河长的职责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监督。在溪边,观察组看到溪边沿岸干净整洁,水体清澈见底,感受到当地河湖长制工作的扎实有效。

“云龙谷水利风景区于2017年招商选资成功,着力打造‘一村两带三园’的农耕时代田园综合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德化按照“山魂、水魄、瓷韵、人文”的城建理念,引借山景,推动山城互融;沿河顺势,营造滨水景观;坚持安全生态优先,深挖山水人文元素,探索“水利+”融合发展;以水为媒,以生态保障和生态旅游建设为核心,通过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打造、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建。

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观察组提出要加强责任落实,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河湖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河湖长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相关制度,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河湖长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

统筹水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要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建设,以水系串联起乡村生态节点、特色农业及美丽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乡村振兴要求,逐步走出一条旅游带动型的乡村振兴路子。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度。应继续加强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河湖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河湖保护中来,共同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发展。

争创特色 打造国家级科技示范区

随后,观察组来到云龙湖畔的德化县水文化科普馆开展督查,详细了解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行管理、水库工程概况和历年水利建设规划等情况。

据了解,近日,德化县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我市首家。该示范园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推广和科普教育为主线,园内包括科普教育区、技术示范区等。园区创新应用了多种水土保持技术,结合多种示范技术,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园区集中展示了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农业耕作措施,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园区还建设了水土保持科普馆,提高了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化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云龙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对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示范园以云龙湖为依托,结合多个水利风景区,形成了水情教育实践研学专线,推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建设。”

观察组建议,丰富展览内容,强调水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性,展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水文化特色;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定期更新展品,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水文化故事,保持展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作为实践水文化理念的典范;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宣传推广。可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扩大科普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媒体合作,定期发布科普馆的活动信息和研究成果;制作水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等,增加科普馆的吸引力。

此外,观察组还听取介绍,实地察看了德化县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及临时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情况。(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苏玮杰 通讯员 邱一漫 赖建明 文/图)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