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粉紅桶思考法》:用粉紅桶視角看黑名單學生,發現每個人內在的鑽石

文:東尼.伯格斯(Tony Burgess)、粉紅發現茱莉.法蘭屈(Julie French)

學習看見別人的桶思好

活在粉紅桶裡有個關鍵,那就是考法看黑以粉紅桶視角觀看別人。如果你能看見別人最好的用粉那一面,就更有機會引導他們表現出最好的紅桶那一面。

我相信你還記得,視角石求學時代總有某個學生不知怎的名單每個被列入黑名單,他/她的學生姓名往往跟「問題學生」畫上等號。老師即使還沒見到或教過那個人,人內只要在名單上看見他/她的粉紅發現名字,就已經認定他/她會是桶思個麻煩精。老師們預期看見那個學生最糟的考法看黑表現,這樣的用粉心態肯定會在與那個學生互動時流露出來,這就等於設定自我印證預言。紅桶

老師看見最糟結果、視角石預期最糟結果,也傳達最糟結果。他們在心理上受到提示,要去注意最糟的面向,從最糟的角度解讀一切。他們無論觀察到什麼行為,都賦予最糟的意圖,最終誘導出那個學生的最糟表現。

當然,這種對別人的綠桶視角可以出現在學校以外的許多情境:可以在家庭、機構、運動團隊、醫病關係、軍隊、監獄。只要有人際互動的場景,幾乎都看得到。

我們在別人身上看見什麼、期待什麼,會影響到我們怎麼看待他們、怎麼和他們建立連結、對他們有什麼感受,以及我們最終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

如果你學會相信以下這個有效假設:每個人內在都有個珍貴寶藏,結果會如何!想像那是獨特、無價的珍寶,永遠存在,就算現階段不明顯,也沒有展現出來,你卻可以相信它確實存在,也能找到它,挖掘出來。這是更有效的粉紅桶視角,能夠影響接下來發生的事。

認定每個人都有那個內在珍寶,願意尋找它,甚至積極付諸行動,會是挖掘它的關鍵。等你挖掘出來,它真正的價值就能被發現,也能顯露出來。

就算某個人不相信自己的潛力,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真正的價值,你都願意想辦法幫他/她找出來,這可能需要一點非凡的毅力。不過,堅持這樣的粉紅桶視角,有機會贏得豐碩回報。你能喚醒別人,讓他們展現出最驚人的潛力,也能讓他們獨一無二的價值綻放光采。當他們散發出純淨璀璨的光芒,他們周遭的每個人(包括你)都有機會獲益,那就像整個世界都變亮了一點。

讓別人更多機會呈現最好的自己

回想一下那個被列入黑名單的學生,也許會有某個老師採用偏向粉紅桶的視角,比其他老師更能看見他/她的潛力。也許那個老師比大多數老師更相信那個學生;也許他/她確定這個學生不像傳聞中那麼糟;也許他/她看見別人忽視的可能性。這樣的粉紅桶心態,肯定會表現在那個老師與那個學生的互動中。

因為這個老師的緣故,那個學生可能會開始表現出新的行為和回應。或許也因為這個老師,那個學生開始綻放光采。因為這個老師,那個學生開始允許自己真正的力量展現出來。這個老師看見學生最好的一面,就像拿著一面鏡子,讓那個學生用更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

在人們身上找出寶藏或看見鑽石,不保證他們會對你展現最好的一面。不過,這樣的粉紅桶視角至少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呈現最好的自己,也更有機會散發更明亮的光采。這麼做等於向他們內在最好的一面發出邀請,讓它們出來一顯身手。這麼做也等於照亮別人的輝煌潛力,清楚明白地讓他們知道,他們不但擁有那些寶藏,還可以隨時取用,能對當下的局勢和整個世界做出了不起的貢獻。

如果我們希望某個自印證預言成真,最好確保這麼做值回票價!我邀請你許下承諾:日常生活中不管在公私領域與他人互動,都要看見對方最好的一面。你這麼做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看看你和他人的關係改善後,你得到多少好處。

在背後讚美別人

關於「看見並找出他人的內在鑽石與寶藏」這個粉紅桶態度,有個練習非常適合跟它搭配,那就是稱讚別人(特別是他們不在場的時候)。

在各種指導與訓練課程中,我們曾經和不同機構的團隊合作,我們發現,一個團隊如果欠缺凝聚力,不能通力合作,最明顯的跡象就是成員背地裡說彼此壞話。某些團隊每天都有這種損害名聲的八卦,這是非常嚴重的綠桶現象。

當然,這種事不只發生在團隊裡。這種暗箭傷人的綠桶行為同樣會出現在各種群體、社會團體、家庭和教育場景,變成一種被默許的文化。

這種負面溝通可能損及那些被中傷的人的名譽,也會吸引其他人加入(只為了當下融入群體變成圈內人)。這可能迅速發展成被認可的標準,容許、甚至塑造貶低他人的行為。這或許也會變成人們發洩情緒的管道,或者被刻意用來助長「我們與他們」視角,激發出短暫的團結感,對抗那些被談論的人。不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種綠桶現象有個關鍵作用,那就是它會破壞彼此的信任。

你想想,如果你習慣說別人壞話,聽的人會不會覺得你背地裡也會數落他們?他們心裡可能在想,「天哪,我不在的時候你會說我什麼?」某些團體或社群非常流行用言語批評他人,這不但妨礙別人享受人生,更會阻滯團隊或社群的進步。
最低限度,我們請你至少遠離這種綠桶對談,不要為眼前的誘餌動搖,不要贊同別人提出的有毒評論,遠離那些負面八卦。

我們不是要求你漠視無益的人際問題。如果探討某些人的行為是為了解決重要問題,就不要當鴕鳥。我們只是希望你分清楚,與人溝通時什麼可以接受,什麼不能接受。

建設性地討論如何讓關係變緊密、讓事情變好,跟貶損他人大不相同。問題的重點其實只在你有多尊重別人。有個留在粉紅桶的好辦法,那就是問你自己:「我對我談論的人有多少尊重?」另外,問你自己:「我說這些話會不會傷害別人的名譽?」也能提醒你想一想那些話恰不恰當。

「如果跟那個人面對面,或者他就在旁邊,我還會說出這些話嗎?」這也是提醒自己三思的好問題。另外,「我該怎麼用最尊重的方式說出這些話?」也能幫助你選擇粉紅策略。

激發人們最好的一面

在現今忙碌的生活型態下,我們錯失太多稱讚別人、說別人好話,轉述別人的貢獻、優秀特質、才華與善意的機會。在某些團隊、組織或社群,可能一整天都沒有出現任何正面閒談。重大貢獻沒有人提及,稱讚的話放在心裡,以為彼此心有靈犀。有太多粉紅桶閒聊機會,卻沒有人好好把握。

想像一下,如果你能首開風氣,引導大家聊些正向八卦,會帶來多麼正面的衝擊。如果你以身作則,主動在當事人面前和背後讚美他,結果會如何?如果你談論別人之前先踏進粉紅桶裡,又會如何?如果你反駁毫無益處又不尊重人的閒言閒語,採取行動防患未然,結果又會怎樣?扭轉整個組織、團隊或社群的文化,引導大家用更尊重的言語談論別人,會引發什麼效應?

如果你真的有心激發出人們最好的一面,想要吸引別人、跟別人建立關係、解決人際問題、爭取團隊成就,那就養成習慣,在你遇見的每個人身上看見鑽石,把握所有機會宣揚那些傑出的鑽石特質。

請盡情採用並推廣這個粉紅桶視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粉紅桶思考法:念頭決定你的結果,心想事成的最佳指南書》,大田出版

作者:東尼.伯格斯(Tony Burgess)、茱莉.法蘭屈(Julie French)
譯者:陳錦慧
繪者:LuckyLuLu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遇見挫折開始學會,
讓生命充滿粉紅泡泡正能量,
支持你度過內在的不安,憂慮及自卑。
個人開發、治療、訓練與指導領域最強練習本

你覺不覺得心裡的念頭老是莫名其妙冒出來,
不但主導你的生活體驗,甚至擾亂你的人生?
你的感官每分每秒都在接收大量資訊,
這些資訊沒有經過處理,就自然轉換成你的想法和情感。
影響你的心理素質,做事的方法。

比較以下這兩個句子,哪一個能夠讓你充滿自信?

  • (綠色)「這個我不可能辦得到。」
  • (粉紅色)「我只要全心全意投入,就能達成目標。」

比較以下這兩個想法,哪一個能夠讓你快樂?

  • (綠色)「萬一我失敗了呢?」
  • (粉紅色)「我跟任何人一樣有權利去爭取。」

比較以下作法,哪一個能夠讓你幸福?

  • (綠色)「我太老了,適應不了新方法。」
  • (粉紅色)「我可以向誰學習?」

這就是《粉紅桶思考法》!主動選擇你的念頭,你的心力!
讓你可以掌握在生命中的體驗與成就。
結合多種心理活動的特定組合,任何時候都能創造。

  • 它幫助你享受生命
  • 它帶給你更高成就
  • 它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 它的力量來自它的簡單。

你一試就上手,生命從此改變!

很多事情不順遂,人就開始怨天尤人,怪別人,怪大環境,怪東怪西,甚至自己的成長背景,信仰。但是抱怨經常讓人處於「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沒有錯,這世界有太多因素干擾我們的人生,影響我們體驗生命,但與其抱怨,我們更應該積極主動,來改變因為抱怨而不快樂的生活。

本書是作者安東尼・伯格斯(Toney Burgess) 和茱莉・法蘭屈(Julie French)在許多訓練經驗後統整出的指南,「粉色水桶」來自他們在活動中,請學員想像把有益的想法放入粉紅色的水桶而來,粉色水桶想法迅速的傳開,這本書的目標也就是幫助讀者在看似不受控的想法中,開始意識到自己控制的能力,然後幫助自己排除限制。

本書的十四個章節篇幅精簡,一步步帶領讀者認識自己內在的想法並試著控制它。先從認知自己內在的濾鏡開始,所有我們內在認知的「事實」都是經過偏見挑選下的結果,這個結果會為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造成極大的影響。

本書在探討這個挑選的過程,使讀者認知有那些想法是有益的,也就是所謂的粉色水桶想法,又有哪些想法只會造成阻礙。透過有意識的控制和挑選,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本書特色

  1. 全書14個章節篇幅精簡,學習目標清晰。
  2. 一試就上手:跟著書中練習,強化你的粉紅泡泡正能量。
  3. 章節之後的重點統整,帶你回顧學習過程,觀念吸收更扎實。
  4. 強化正面念頭,成為掌控人生方向的「駕駛」。
  5. 由IG人氣插畫家LuckyLuLu繪製內頁暖心插圖。
(1014)_粉紅桶思考法_立封1Photo Credit: 大田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