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細江英公自傳三部曲》:我打算以「對攝影的愛與尊敬」為原點,持續攝影直到死去

文:細江英公

攝影的細江續攝領域不像繪畫,有「西洋畫」與「日本畫」的英公影的影直區分。因此,自傳尊敬攝影沒有所謂「西洋攝影」與「日本攝影」,部曲擁有充分創作的打算對攝點持到死自由。我處於如此自由的愛與氛圍下,不斷思考何謂攝影。為原

以前三島由紀夫先生曾為我的細江續攝攝影集《薔薇刑》撰寫攝影論,我一再重複閱讀該篇文章。英公影的影直透過文學家、自傳尊敬而非美術與攝影評論專家撰寫的部曲攝影論,竟然如此明快又確實,打算對攝點持到死真的愛與令我驚嘆不已;再加上該篇公諸於世的攝影論,又是為原特別為我撰寫的「細江英公序說」,這一點更讓我覺得驚喜。細江續攝

三島先生撰寫的攝影論,如下:

「所謂的攝影,我認為在稱之為藝術之前,必須在記錄性與證明性兩者間做出選擇,這也是攝影的宿命。無論使用何種特殊的鏡頭、拍攝對象的畫面如何扭曲,就算不知道拿著相機拍攝的人是誰,或採用何種抽象的構圖,攝下事物本身的意義依舊存在。攝影家必須透過二選一的抉擇創作藝術作品,而所謂的二選一,就是在記錄性或證明性中做出選擇。」

此外,三島先生也寫下:「諸位報導攝影家的傑作屬於前者,」三島先生認為我將三島先生當成被攝體拍攝之《薔薇刑》,呈現「證明性的極致」。雖然當初三島先生將之區分為「記錄性」與「證明性」,但現今談論同樣主題時,一般則採用「記錄性」與「表現性」的說法。

三島先生的攝影論在一九六三年發表,在十五年後的一九七八年,紐約近代美術館攝影部長(當時)約翰.沙考斯基(John Szarkowski)舉辦了「Mirrrors and Windows」(多稜鏡與窗戶)攝影展,將一九六○年代後發表的代表性攝影作品,區分為「self-expression=表現自我」與「exploration=探究、調查」,提出了相當有趣的問題。

然而,將攝影區分為兩類的爭論並未就此定論,雖然我並不打算將三島先生與沙考斯基先生的論點加以比較,但身為攝影家,對於這種略帶僵化的二元論區分法,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攝影技術發明至今僅一百五十年,現在這些尚未成熟的攝影表現手段,或許在未來不再只有二元論的區分方式,也有可能出現更加複雜、微妙的領域。

對我來說,所謂的「攝影」,提及「記錄」時,即想到「表現」;而提及「多稜鏡」時,則聯想到「窗戶」。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像「莫比烏斯帶」(Möbius strip),呈現表裡如一、變幻自在的境界,至少我希望自己的攝影技術,能夠擁有如此的自由。

以上內容是我於一九八八年提出的論點。那麼二○○○年的現在,我的想法又如何呢?在提出希望獲得攝影自由後,我持續思考,怎樣才能獲得自由的攝影論?

我認為「所謂的攝影,是被攝體與攝影家兩者關係的藝術」。若從攝影的角度觀看兩者之間的關係,越接近被攝體,代表重視客觀之記錄性,相反地越接近攝影家時,則代表重視攝影家主觀之自我表現性。此外,由於攝影必須以被攝體為拍攝對象,因此當攝影家與被攝體相遇時,攝影才得以成立,這也是攝影的宿命。無論被攝體是人也好、是物品也罷;相遇是偶然也好、必然也罷,攝影都必須在相遇以後,才得以成立,也因此我將此定義為「所謂的攝影,是相遇的藝術」。

以往的攝影二元論,將觀點區分為「記錄性=客觀」、「自我表現性=主觀」,將兩種觀點放在對立的角度思考,因此兩者互相對立、無法統一。然而,這樣的觀點未免太過牽強,因為這只是詞彙上的運用,在實際的攝影表現上,兩者既可融合也可獨立,甚至可以互相結合、共存共榮,存在著複雜又多樣性的攝影表現。

為了解決矛盾的觀點,我想到了一種模式。若以地球的球體加以思考,試著將「客觀」當成北極,將「主觀」視為南極。在球體上,「攝影」這位旅人的目標是前往另一處極點,在經歷困苦的旅行之後,總算到達極點,如果打算繼續旅程,則有可能再次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旅人可以隨意留在某處、或長久停留在喜歡的地方,也可以自由自在的移動,繼續探索未知的領域。

比方說,雖然《薔薇刑》、《鎌鼬》被稱為「主觀性的記錄」作品,然而這些攝影作品是我結合「自我表現」之「主觀」與代表「記錄性」之「客觀」的作品。這些作品位於「北極」與「南極」之間的亞熱帶,儼然存在於毫不矛盾的球體上。

現今,電子攝影、數位影像處理技術等新技術日新月異,強烈刺激所謂的攝影表現,我認為今後攝影將出現更多自我表現。屆時,針對南半球出現的現象,感到危機的北半球,或許又會再次提出「回歸攝影」的呼籲。然而,爭論的結果也將提升球體的能量,當球體膨脹、表面積擴張時,在北極與南極之間,將出現幾處大陸和大大小小的島嶼,和寬闊的海洋,創造出多樣的空間,讓各種各類的攝影表現得以棲息其中。

當多樣性的自由拓展時,若想拘束自由,將變得相當困難。這時想透過一種價值觀、一種思想、一種原理支配世界的文化帝國主義,將成為上一世紀的遺物。相對的,文化鎖國主義也會出現同樣的狀況,最終將遇上激烈又變幻自在、形式不一的能量,在激烈的摩擦、爭執之後融入其中。

在多樣性的空間中,存在著豐饒、未知的土地,來自世界各地的勇敢開拓者,將來必定會把目標放在這些荒野上。想必屆時我也將透過日本攝影家或開拓者的身分,展現拓荒者的勇氣吧。

我將這些能夠產生多樣攝影可能性的球體論,稱之為「細江英公的球體寫真二元論」,打算在其中探索屬於我的攝影自由。美國歷史心理學家羅伯特.利夫頓(Robert Jay Lifton)在近作《The Protean Self》(變幻自在的自我)中提到,能夠變幻自在的生存方式,稱之為「普羅透斯的自我」,該名取自於希臘神話中能夠自由變化的神——普羅透斯(Proteus),指出持有「Protean Self」=「普羅透斯的自我」的智慧,才能在激烈變化的世界中生存。

我想要更自由地思考攝影,也希望更多攝影家的想法能夠變得更柔軟,讓攝影家從不幸、僵硬的原理主義理論束縛中獲得解放,一起朝豐富的攝影可能性前進。身為一位攝影家,我打算以「對攝影的愛與尊敬」為原點,持續攝影直到死去。

這個攝影結構論——「球體二元論」,是我根據個人的經驗與直覺所產生的想法,雖然目前理論尚且粗略、不成熟,但我希望未來能夠將之精緻的理論化、普遍化。因此,我希望現今「古典、直線式的攝影二元論」能夠早點成為過去式,擴展更加自由、具創造性的攝影表現領域。

然而,光靠我個人構築「球體二元論」並不容易,我期望對此想法產生共鳴的「攝影哲學家」能夠早點出現,讓我們共同思考攝影的現在與未來。

書籍介紹

《細江英公自傳三部曲》,臉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細江英公
譯者:廖慧淑

細江英公日本國寶級攝影大師,戰後第一代現代攝影教父,崇高地位如暗黑舞踏宗師大野一雄、圓點教母草間彌生,也是知名攝影家森山大道的啟蒙恩師。一生充滿精采傳奇,有「攝影界鬼才」之稱。

【關於本書】

  • 唯一自傳隆重登場!國寶級寫真家親自授權,原著發行十五年後,全球唯一中文版問世
  • 此生珍藏只有這一次!全世界完全生產限定1500套,附流水編號,售完即絕版
  • 簽名+印章特別版!每部扉頁印有作者英文簽名及漢字角印,世間獨有,絕對珍藏
  • 典藏書盒向大師致敬!王志弘精心設計,從內文、封面到書盒,完整呈現細江獨有風味
7668430_R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