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艾蜜莉在巴黎》:所有要素都直擊女人心,讓各種文化背景的女性都能雅俗共賞

2020年10月,艾蜜美國網路喜劇《艾蜜莉在巴黎》於Netflix播映。莉巴黎本劇由知名女性影集《慾望城市》的有素雅俗推手Darren Star主導推出,甫一播出,都直都即受到全球都會女性的擊女景歡迎,在網路討論度很高,人心讓各聲勢浩大,種文儼然為21世紀的化背女性喜劇影集的代表作。

《艾蜜莉在巴黎》之所以成功,女性在於幾乎零缺點的共賞影視呈現。

隨著網路隨選即播的艾蜜普及,女性市場已然成為目前影視業者主打的莉巴黎標的。而就「追劇」這個行為,有素雅俗在Netflix主打可「一次看完」的都直都策略下,影響全球觀眾的擊女景收視習慣。而這個層面上,讓女性觀眾收視的比例遠勝過從前。舉例來說,以台灣Netflix的收視排行榜來看,女性向的劇集電影,常高居收視的前三名。

《艾蜜莉在巴黎》可說也是在這種趨勢下打造的影集。而它的野心,的確在延續當年《慾望城市》的輝煌。劇集本身集中在兩個最大的女性收視點上:「自我完成」與「愛情」。

EIP_106_Unit_00329R_EMILY_IN_PARIS_(L_to《艾蜜莉在巴黎》|Photo Credit: Netflix

本劇的故事極為簡單,描述來自美國芝加哥的20多歲女孩艾蜜莉,因公遠赴法國巴黎的工作。過程中面對異鄉生活、事業、友情、愛情等議題,並成功地解決各種難題,闖出一片天。

相較《慾望城市》以四個紐約女性為主角,以多線敘事來呈現紐約女郎的姊妹淘生活,《艾蜜莉在巴黎》用最單純直接的方式,即不強調幽微複雜的人性糾葛,也沒有錯綜複雜的戀愛情愫,連人物都顯得直接了當。主角就只有艾蜜莉,而且竟然採取「第一人稱的全面視角」,長約24分鐘的10集第一季內容,完全鎖定艾蜜莉一個人。

如果去做分鏡解析,可以發現劇中每一個「場景」都有艾蜜莉。電影敘事已經都以艾蜜莉的視角切入,結果竟然沒出現任何「第三人稱」式的,即「沒有艾蜜莉存在」的場景。將所有的景如艾蜜莉的日記一般,讓觀眾跟隨艾蜜莉的眼睛,去看她的生活。

通常在敘事上,再怎麼樣都難免出現次要角色的敘事線。無論是配角回家的隱密生活,或主角沒參與,但情節需要的內容,難免會有主角不在場的時刻。但每集僅24分鐘而非48分鐘的設計,在此顯得相當重要。正因情境喜劇以半小時為單位的濃縮度,就可以略掉複雜的多線敘事。只要艾蜜莉沒參與或她不知道的事,在劇中就不會出現。

這種設計方式,可以讓觀眾更投入到艾蜜莉的生活中,亦即傳統上「化身為主角」的直觀反應,而且竟然做到毫無違和感,也沒有因為女主角曝光過度而讓人感到厭煩。選角上,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的形象本就如安海瑟威一樣討喜,讓人看了不厭倦。而流暢簡單的情節,既不談艾蜜莉內心的幽暗面、各式創傷,也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算計與意外,讓情節顯得順暢自在,令人看得賞心悅目。

而編導最強的點,在於《艾蜜莉在巴黎》各方面都走俗套,所有要素全都是最通俗、最直擊女人心的賣點:時尚產業、巴黎生活、女性職場互動、異國戀情、尋找自我⋯⋯隨便一個點都讓女性聚焦,而全部放在一起不但沒有違和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塞太多元素。戲劇功力可說爐火純青,讓人找不出缺點。

在美劇橫行世界的幾十年中,再怎麼經典的影集,都難免會出現拖戲、故弄玄虛、悶場、橋段重複、主題偏移、頭重腳輕的狀況。而這不單是長壽劇集無可避免的窘境,是僅止於單季也很難避掉的問題。但《艾蜜莉在巴黎》偏偏沒這些缺點。所有的情節線當止則止,不會因為要讓觀眾「期待後續」,就花篇幅製造伏筆。

莉莉柯林斯新劇 體驗美法文化差異《艾蜜莉在巴黎》|Photo Credit: Netflix

像艾蜜莉與諾曼第主廚的戀情,雖然一如愛情劇那樣牽扯不清,但因為視角僅集中在艾蜜莉身上,所以就顯得毫不拖泥帶水。例如在劇末艾蜜莉忙於跟皮爾卡登解決時裝秀問題時,主廚的戀情顯得毫無存在感(即使主廚還是有出現),而讓觀眾焦點轉到時尚大戰之中。這可謂高招。應該說,這是網路劇時代才能出現的安排。過去每周一集的播映方式,讓所有編導都必須要留伏筆,才能讓觀眾追看。但Netflix不需要追劇的忠誠感,只需要劇集好看到讓人每集都看,即可拿到點閱率,就可以打造這種作品。

編導另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操作,就是拿法國元素開刀。劇中充滿了非常典型的刻版印象,讓所有巴黎正反面的印象用最毫無婉轉的方式呈現:遍地狗屎、巴黎人的傲慢、法國女人中午只抽菸而不吃飯、不屑講英文、覺得美國人沒文化、美國東西難吃⋯⋯,全都讓法國觀眾看得為之跳腳,並大力批判。

連劇中的辦公室,都安排了典型印象的人物配置:「父權的法國男性、慵懶高傲的女主管、中立討喜的黑人雇員」,完全是老套設計,整個情節人物配置全無新意。但高明的是,在那些刻板印象下,觀眾卻能體驗到法國的高雅文明,體會巴黎人在不近人情的表面下,那獨具文化性格的熱情與友善。這不但扣回艾蜜莉從嚮往巴黎到愛上巴黎的人物心態,也成功說服觀眾,說這樣的故事合理,而且讓人想成為體驗劇中生活。

這是《艾蜜莉在巴黎》成功的條件。一部女性影集要讓看遍各國影劇的全球女性喜愛,並非只是把各種討喜的元素擺在一起,觀眾就會買單。中國的都會愛情劇也很愛玩這套,常可見一堆俊男美女、拜金時尚、豪宅美景,用各種要素把畫面塞滿滿。但看起來不但沒有說服力,虛假做作,也完全讓人無法嚮往。但《艾蜜莉在巴黎》把每一個要素都組合得相當成功,雖然片中沒追求怎樣的藝術表現,但其精密的組合,可說讓不管什麼文化背景的女性都能雅俗共賞,是近期罕見的女性影集佳作。

延伸閱讀

  • 兩歲就開始演藝生涯,「現代奧黛麗赫本」莉莉柯林斯的八個小知識
  • 《艾蜜莉在巴黎》的六個跨文化工作提示:時間就是金錢?別人想的可能跟你不一樣
  • 《現代愛情》書評:真實故事改編影集,探問無數種形式的愛與連結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