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文揭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近日,清华期空气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与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题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15-2060年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的大学论文,首次提出并量化评估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未来中长期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研究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的团队碳中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是中国空气质量达到WHO指导值的必由之路。 该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发文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CNCAP,首次构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15-2060年中长期排放情景。揭示景下径 研究发现,和背如一方面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中国中长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量改推动钢铁、善路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尽早达峰,清华期空气质加快散煤清洁化替代进程,大学同时持续推进非电行业、研究柴油机和VOCs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团队碳中则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发文同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可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可从2015年的5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研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PM2.5年均浓度指导值为10微克/立方米,而我国现行PM2.5标准相当于WHO第一阶段目标值,距离WHO指导值尚有较大距离。2030年之后,由于末端治理措施的减排潜力基本耗尽,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措施将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深度改善的动力源泉。 研究认为,在碳中和情景下,到206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低碳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70%以上,工业部门终端煤炭消费比例低于15%,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0%以上,民用部门能源全面清洁化。2060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约为6.8亿吨左右,在当前排放水平基础上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全国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达到8微克/立方米左右,78%的人群PM2.5年均暴露水平低于WHO指导值,空气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研究提出,下一步应当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的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深入发挥和提升结构调整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逐步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强化科技引领和机制创新,构建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的新一代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将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做为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出发点,在2030年之后加严空气质量标准并逐步与WHO相关标准接轨,引导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完)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文揭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5-07 08:25:15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日本和印度联合宣布加强稀土及核能等方面合作
- 如果「無我」,那麼是誰在輪迴?既然本來無一物,那麼佛性到底有沒有?
- 減稅利多!財長:物價漲幅達標,明年綜所稅免稅額、課稅級距將調高
- 《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在哲學上,漢娜鄂蘭如何一直「忠於」她的老師海德格呢?
- 中药美白成分在面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歡迎來到末日戰場哈米吉多頓》:芝加哥考古隊在米吉多的工作,正式展開不到一星期竟差點夭折
- 查獲民眾持有毒品竟獲判無罪,為什麼法院判決警察「違法」?
- 年輕人的新寵物:英國授勳慈善家呼籲台灣速食業讓人們「看見母雞」
- 恩施市酸豇豆中乳酸菌多样性解析及其分离株发酵特性评价(三)
- 【2021諾貝爾化學獎】美德化學家共享殊榮,「不對稱有機催化」改善製藥過程金屬殘留問題
- 決策疲勞與「晨間道德效應」:避免挑戰大腦最難拒絕誘惑的時刻
- 《西藏正念書》: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職場霸凌者,可就下列的指標來驗證
- 广交会第一天 销售经理“提价”忙
- 《跟自己作伴》:進入人生下半場,「四十有惑」反而是一個重新檢視的起點
- 從《巫師與先知》看台灣環保先驅林俊義(上):「我就是要給你們挫折!」林老師對我的科學啟蒙
- 《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默頓修正涂爾幹脫序(Anomie)概念,解決美國社會一個重要疑問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仍是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國
- 《門牌下的真相》:日本最讓西方遊客惱火的,莫過於東京的街道沒有名字
- 中區大作戰二部曲(下):遊戲並非無所不能,但讓人們看見社會創新實踐的可能
- 腎臟專科醫師圖解說明:預防「翹翹板效應」,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