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次性食品相关产品的“坑”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一次性塑料餐盒、坑一次性卫生用筷子和保鲜膜等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警惕食物盛装工具。由于此类一次性食品相关产品具有易加工、次性产品生产效率高、食品成本低、相关质量轻、坑不易破损等优点,警惕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次性产品为切实维护消费者舌尖上的食品安全,避免伤害事件发生,相关按照早发现、坑早预警、警惕早处置的次性产品风险监控要求,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根据网络舆论和消费者投诉,食品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相关一次性卫生用筷子和保鲜膜等一次性食品相关产品开展了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提醒消费者谨慎消费。 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指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通过热塑成型加工得到的一次性餐饮具。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主要有: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通过风险监测发现,一次性塑料餐盒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为邻苯二甲酸酯和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但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会在盛装食物过程中迁移入食物,食用后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此外,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TXIB)为常用的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接触过量的TXIB,对皮肤及眼睛有刺激性;过量的TXIB迁移到食物中,食用后会严重损伤人体消化系统,过量接触可能引发溃疡,甚至致癌。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选购上述产品时应注意:一看包装。应选择包装完好的产品,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尽量选择保质期内的产品,以防有细菌、霉菌等滋生。二看标识。要看清是否按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的要求标识产品名称,材质,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适用时)等内容。三看外观。要选购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的餐盒,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的无色透明产品。四闻气味。可先闻一闻有没有异味,防止使用时与食品串味,影响食品安全。 另外,使用时还应注意:不同材质餐盒的使用温度不同。材质为PP的餐盒耐热性较好,可以盛装热饭热菜。材质为PS的餐盒,质地较硬易破裂,在使用温度达75℃时开始变软,食物要冷却至室温时再装入PS餐盒,尽量不在微波炉中连盒一起加热食物,其低温性能很好,适用于盛装冷藏食品。 不同食物成分对餐盒也有要求。油脂高、糖分高的食品不适合装入一次性餐盒,因为油的沸点容易超过塑料耐热极限,而食品中的油、糖及餐盒中的塑化剂等化学物质都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餐盒中的有机物容易迁移至食品中。 一次性卫生用筷子(又称为“卫生筷”或“方便筷”)是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根据使用材料,分为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通过风险监测发现,一次性卫生用筷子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为:筷子材料中有害物质——重金属总量(铅、砷)和二氧化硫与食物接触迁移至食物或与口腔接触,有可能导致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铅(P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砷(As)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当人体砷摄入量过多时,就会造成砷中毒。过量的砷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呼吸和氧化过程,使细胞发生病变。二氧化硫浸出量超标对肝脏、肺部有一定损害。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一次性卫生用筷子。对于无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标识不齐的产品,应避免选购;选购时应仔细检查一次性筷子产品的外观质量。对外观质量粗糙,有明显毛刺、发霉等情况的产品,应避免选购;购买一次性筷子尽量选择有独立密封外包装的产品,避免购买无外包装的产品。购买到无外包装产品时,应先闻一闻有没有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如有,应避免使用。 保鲜膜是一种塑料食品接触制品,因其具有适度的透氧性和透湿性,在食品包装中的重要作用是保护和保存,调节被保鲜食品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阻止一部分细菌的繁殖,阻隔空气中的灰尘,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聚乙烯(PE)保鲜膜、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和聚氯乙烯(PVC)保鲜膜。聚乙烯(PE)保鲜膜,多数为家庭使用,主要在超市、商店进行销售;聚氯乙烯(PVC)保鲜膜,主要用于超市食品展示、餐馆食物包装保护,其销售渠道主要在网络平台和部分农贸市场,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聚偏二氯乙烯(PVDC),主要用于一些熟食、火腿等产品的包装。 通过风险监测发现,保鲜膜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为塑化剂。为了让塑料变得更柔软,PVC材质的保鲜膜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入塑化剂,在与食物接触过程中,会有一定量塑化剂的溶出。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是相对安全的(如包裹水果和蔬菜),但一经加热或接触油脂时极易迁移出塑化剂,对食品造成污染,食用后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川省市场监管建议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注意看其标注信息是否完整,如生产单位、地址、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材质等信息。同时,一定要选择标有“食品用”字样的产品;建议购买聚乙烯(PE)材质制成的自粘保鲜膜,尤其是在为肉食、水果等进行保鲜时,从食品安全角度上,PE材质的保鲜膜是最安全的;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或超市进行购买。普通消费者,由于对保鲜膜材质的认识不够,在网络上极易因为价格因素购买到PVC材质的保鲜膜。 使用保鲜膜时应注意:尽量避免食物与保鲜膜一起进行加热。若购买到PVC材质的保鲜膜,尽量避免接触油脂性食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好吃又好玩,古城年味浓”游客纷纷点赞泉州元宵灯会
- 今晚,我想來點「原電音」:談原住民音樂創作的貼撕標籤行動
- 教養社群內的從眾現象:不要讓自己的教養信念,成為壓迫他人的凶器
- 魚料理兵法全攻略(二):當年教會給使徒彼得那條,從口中吐出金幣的魚正是「的鯛」
- 《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发布
- 你的精蟲健康嗎?生育能力急速弱化,台灣估計有超過36萬名男性沒有達標
- 劉冠吟《有春的日子》:如果現在要倉促離去,你還想對誰說「我原諒你」
- 至今爭議未止的319槍擊案(中):唯一遭鎖定的嫌犯陳義雄10天後離奇溺斃
- 人大监督再突破:“一府两院” 同时应询
- 李應元壺腹癌病逝,台大醫師:壺腹癌難早期發現、不易手術,若淋巴轉移存活率僅25%
- 随机阅读
-
- 深入普查一线,探讨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 美國時評:學校教育由家長決定?科學課教聖經?
- 《零盲點思維》:我們得不到時常常「酸葡萄」,而它的近親是「甜檸檬」
- 魚料理兵法全攻略(二):當年教會給使徒彼得那條,從口中吐出金幣的魚正是「的鯛」
- 山东泰安:把好食品生产安全源头关
- 魚料理兵法全攻略(六):赤點石斑魚在台灣俗稱紅斑,與老鼠斑、蘇眉、青衣並稱海魚四大天王
- 《我的黑手父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烏手」?師傅們對於「好工作」的想像
- 五度代表台灣參加APEC,張忠謀:台灣申請加入CPTPP「有阻力、但有希望」
- 深圳举行合理用药知识科普活动
- 嬰兒為什麼會對你咯咯笑?研究:可能是年幼靈長類動物的「梳毛」行為
- 塞港缺櫃、中國疫情復燃為「雙11」銷售添變數,兩岸各大電商紛出奇招搶客
- 身上處處紅草莓?「蕁麻疹」情人,讓你1111光棍節偽脫單
- 山东肥城:开展中秋节前食品安全检查行动
- 森博嗣《人生超整理》:看著雜物發想點子真令人開心,這些發想成為工作的起點
- 爸媽警告每天喝手搖杯會得糖尿病,是真的嗎?
- 【專訪】鄭琬融:神的殘酷,人的祝福
- 【网络中国节·元宵】千灯共舞迎元宵 蛇年泉州元宵花灯焕新登场
- 調查:逾四成網民關注賽事,電競如何carry經濟成長?
- 《沙丘》之後又有名導砲轟超級英雄電影,雷利・史考特:「這些電影劇本都超爛,真他媽的無聊」
- 魚料理兵法全攻略(三):黑色部份朝上時眼睛偏左的叫比目魚,眼睛偏右側的是鰈魚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