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笼漂”?选择取决于预期
这个春天,回笼漂一些年轻人选择重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年轻面对采访,人选北京有房产中介对记者表示:“今年过完年以后,决于来租房的预期人就变多了,房价也涨了。回笼漂” 在这些客户中,年轻很多都是人选从外地回来的“回笼漂”。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的决于《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一、预期二线城市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9.1%、回笼漂3.4%,年轻远高于总体的人选5.4%、0.4%。决于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也在近日透露了一个数据,预期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从新闻报道和我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对这些选择“回笼漂”的年轻人而言,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第四次来到一线城市,驱动其选择的原因,多少会和第一次有些不同。以我最熟悉的“北漂”为例,其中大多数人第一次来到北京时,都还是相当青涩的年轻人。其中有很多人通过高考进入北京高校,毕业时自然而然地选择留京,不曾有工作赚钱、独立生活的经验,就在懵懂之间“随大流”了。相比之下,那些没在北京上过学,一毕业就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更是全靠勇气与“冲劲儿”,直接步入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世界。 在这其中,当然有人如鱼得水,很快适应了一线城市的一切,认定这就是自己该作的选择。与此相对,有人怀疑自己冲错了方向,低估了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一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也实属正常。人生之路,原本就是一条不断试错的旅途。人在青春年少时,更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选项,犯错或反悔的成本也更低,本来就该放开手脚,在探索中明确理想追求与人生规划。不论是在一线城市待得不适应,于是选择离开,还是离开之后发现自己还想试试,于是选择重返,都是年轻人无可指摘的“常规选项”。 不过,年轻人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是一码事,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分析“回笼漂”现象的社会成因,又是另一码事。主流舆论无需对着青年个体的主观选择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却有必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一边在网上抱怨一线城市房价高、节奏快、生活“卷”,一边却用实际行动向一线城市靠拢? 显然,这不是因为年轻人“矫情”,也不是“怕卷的人不回来,回来的人不怕卷”,而是很多年轻人即便已经亲身体验过一线城市的压力与不易,也尝试过“逃离”,最终还是意识到:自己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追求到想要的东西。 对一线城市而言,这个“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优厚的薪资待遇,可能是拔尖的事业成就,可能是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可能是下一代更高的起点。从理论上看,并非只有一线城市才能给年轻人提供这些东西,但在实践中,一线城市确实和其他城市存在断层式的差距。从“逃离北上广”到“重返北上广”,改变的不是年轻人的心态,而是他们对机会与发展前景的预期。 很多人离开压力繁重的大城市,重返故土或是远赴偏乡,都是为了过上一种更加轻松、更加开阔,让人感受到更多可能性的生活。在他们的预期中,就算到了更小一些的地方,也有不少机会等着他们,中小城市乃至县城、农村,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集群效应,小地方的GDP和人均收入虽然也在增长,但一些稀缺资源很难平摊到各地。许多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都发现自己头顶仿佛有一块“玻璃天花板”。如果“逃离北上广”的决定最终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多焦虑,乃至于“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他们自然会把“回笼漂”视为值得认真考虑的选项。 面对这些“回笼漂”的选择,一线城市还应张开双臂,给那些愿意闯一闯的勇敢青年提供更完善的综合保障,为其创业、干事提供舞台,展现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与此同时,各地也不妨想方设法地了解年轻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升级策略,从而留住那些从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 杨鑫宇年轻人“回笼漂”?选择取决于预期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4-12 08:53:23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西扶绥:食安宣传解民忧 “你点我检”惠民生
- 厚植“美的教育”,更好育人培元
- “台二代”陈昶志闯大陆:从“摸爬滚打”到“内外兼修”
- “80后”台青大陆创业 带领人才团队追逐“一束光”
- 1月份泉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
- 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 发挥数字经济倍增效应
- 外交部发言人:坚决遏阻一切“以台制华”图谋
- 从“深耕”到“生根”台商在苏州坚定发展信心
- 浙江绍兴:开展“你点我检”杨梅安全快检活动
- 台湾“理工男”南京深耕高端制造业
- 台青钻研“创意”美食 在渝探索打造“台湾黑轮”专门店
-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构筑发展新优势
- 北京延庆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
- 最高资助500万元 杭州出台八项措施支持台青就业创业
- 台胞罗健志的“湖北情”:30年来越走越亲
-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就韩国领导人涉台湾问题错误言论向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
-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之铬(二)
- 中国副外长就韩国领导人涉台湾问题错误言论向韩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
- “明月”做伴,台湾姑娘在江西找到“小确幸”
- 充分激发数字医疗的潜能和优势(新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