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校园欺凌本可预防,可是为何做不到?
2024年3月25日,为何在江苏南通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中,园欺民警向学生们讲解防范校园欺凌知识。凌本(人民视觉/图) 黄亮在多年前遇到过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可预他是为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所公办高中的生物老师,带的园欺班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因值日安排产生矛盾,事后,凌本男生在微博上遭受了好几位匿名用户的可预攻击。第二天,为何双方在教室发生争吵,园欺两人闹到学校德育处,凌本德育处主任让双方详细写下事情经过,可预但女生否认这场网络攻击由她组织,而男生也缺乏具体证据,最终不了了之。 此后,这名男生和班上同学的关系逐渐变得糟糕,独来独往,变得敏感,情绪也容易失控。这让黄亮感到,面对校园欺凌,学校与老师能做的太少了,换句话说,即使他想有所作为,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黄亮的困惑很有代表性。根据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学校被视为校园欺凌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在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中,校方和老师并未能有效应对。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从2024年3月25日起,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校园暴力和欺凌防治的专题教育。 但一个仍有待讨论与探索的问题是,在校园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有效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 一些生活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以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群体中,离自己很远。但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20—2022年间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53.5%的学生都遭受过校园欺凌。 最高检发布的报告则显示,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内,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校园暴力犯罪案件6926人。在这背后,是更多没有达到起诉标准的情节轻微的校园欺凌事件。 实际操作中,如何理解和界定欺凌,很多老师缺乏明晰的判断标准,这就导致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并未被及时发现或识别。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在2020年对山东省近200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仅有8.5%的教师认为班级中存在欺凌事件。 如何界定校园欺凌?较早展开校园欺凌研究的挪威学者丹·奥维尤斯,在其《校园暴力:学生群体间的欺凌者和受害者》一书中如此定义:一名学生长时间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性行为”之下,这种“负性行为”是某人通过身体接触、言语或其他方式故意对另一人造成伤害或不适。他的这一说法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实际上,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扇耳光、拳打脚踢、群殴这些比较显性的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隐蔽性较强更多隐性校园欺凌有待识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向前赶】技术向“新” 产业提“质”_
- 张红文来枞阳调研抗旱减灾、安全生产工作
- 护林员:高温下的坚守
- 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 年纪轻轻为何会心力衰竭
- 养牛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 我县2022年林草湿样地外业调查工作启动
-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省委人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甲醇中灭多威溶液标准物质:助力农药残留精准分析
- 德上高速建设如火如荼
- 改善人居环境 刷新乡村颜值
- 我县3所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 舞剧《海的一半》全球巡演下月泉州首发
- 游泳场所接受“健康体检”
- 发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 枞阳县城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召开
- 鲁皖两省爱心接力 24岁女孩收获“生命种子”
- 我县17家单位获“无烟单位”授牌
- 枞阳县开展国省干线公路环境大整治
- 加强“小微权力”监管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