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摘要: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连冠这一订单的百亿保持签约,充分展现了中国造船业的订单综合竞争实力;表明中国船舶及其子公司不仅具备拿下大订单的实力,而且具备拿下创新订单的信号实力;不仅具备大规模承造能力,更具备创新研发超大型专业运输船舶的有望能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中国船舶(600150.SH)子公司又签下一笔百亿订单!国际 12月5日晚间,份额中国船舶公告宣布子公司签订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造船合同,领先该金额约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三连冠17%。 据悉,百亿保持本次签约船型是订单全球范围内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超大型汽车运输船(PCTC)新造船项目,在世界PCTC船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67%,即未来新造的每10艘船中,中国造了近7艘,中国造船业全年承接量有望三连冠。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订单的签约,充分展现了中国造船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表明中国船舶及其子公司不仅具备拿下大订单的实力,而且具备拿下创新订单的实力;不仅具备大规模承造能力,更具备创新研发超大型专业运输船舶的能力。 百亿订单入手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两家船厂外高桥造船和广船国际“包揽”韩国Hyundai Glovis价值上百亿元的12艘全球最大10800车位汽车运输船。作为汽车运输船领域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超大型船,该项目不仅标志着汽车运输船大型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再次确立了中国造船业在这一当前最火爆的船型领域的绝对优势。 中国船舶称,本次订单承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记者从中国船舶的经营业绩数据看,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7.40亿元、595.59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8.14%、-0.31%。对应的净利润为2.14亿元、1.7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08%、19.62%。 随着全球造船业市场景气度攀升,中国船舶手握大量订单,其经营业绩也有明显好转。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96.53亿元,接近500亿元,也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1亿元,同比劲增超70%。 在刘兴国看来,对中国船舶及其子公司来说,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其手持订单量,增强了长期发展的业务量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大型超大型汽车专业运输船舶领域的优势地位。 新金融专家、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次中国船舶子公司拿下百亿订单表明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也反映了国内外市场对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认可和信任。也意味着中国船舶制造业在技术、质量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中国有望三连冠 中国船企11月接单量以绝对优势提前锁定全年订单量冠军宝座。 据克拉克森12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1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88艘、159万修正总吨(CGT),以CGT计同比减少了53%。其中,中国承接了59艘、92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重返第一;韩国承接了15艘、57万CGT,市场占有率为36%,位居第二。 今年前11个月,全球累计新船接单量为1554艘、3809万CGT,比去年同期的1811艘、4777CGT减少了20%。其中,中国承接了973艘、2209万CGT,以58%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截至今年11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订单量达到1.2542亿CGT,环比增加了75万CGT。其中,中国手持新船订单量达6047万CGT、占比48%,韩国手持新船订单量为3954万CGT、占比32%。 今年5月,中国船舶集团12家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会上多家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手持造船订单交船期最远已排至2027年。 可见,国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在手订单饱满。 “对央企上市造船企业来说,订单饱满则意味着产能满负荷运行,营业收入有长期保障,并且可以根据订单情况,适当扩张产能,实现营业收入平稳增长。而且,在订单饱满情况下,企业可以有选择性地接收优质订单,从而更好保障盈利能力。”刘兴国分析。 “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这对于中国‘中船系’央企来说是利好的,可以借此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余丰慧对本报记者补充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今年前10个月我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67%,即未来新造的每10艘船中,中国造了近7艘,中国造船业全年承接量有望三连冠。 具体来看,今年1月至10月,中国船舶工业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占全球新船市场份额达67%;完工交付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占全球市场份额达49.7%;手持订单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占全球市场份额达54.4%。 出口方面,1月至10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效益方面,1月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1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29.5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利润总额166.1亿元,同比增长120.3%。 推动国际航运高质量发展 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 今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势头良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全球造船行业的整合,尤其是国内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优化了行业发展环境,更有助于国内造船优势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产能得到充分利用,行业价格水平与盈利水平持续回升。而且随着国内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中国造船企业在全球的话语权也相应提升。”刘兴国认为。 “行业不断推进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成果从简单做产品到自主有产品,从做简单集成全球的供应链到中国供应链的完整,中国船舶企业一路发展壮大,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的实力以及魅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这对于我国海运航运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这将增加我国船舶的供给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海运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余丰慧对记者表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信号,这表明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因为随着全球贸易和运输量的不断增加,对于船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与国际供应链、经济整体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发展将为国际供应链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最近发表
-
-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
- 杨军在调研“三新”党建暨指导联系党支部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强调 坚持党建引领 树牢为民导向 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 126种新药进医保 涉及抗肿瘤、罕见病、慢性病、抗病毒等
- 中纪委最新通报: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67起|快讯
- 40枚金牌!全集来了!
- 2.1万亿元!11月中国出口由降转增,或拉动明年全球贸易增长
- 消费踩油门!2023年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怀孕难或因太胖了,迎“好孕”先减肥
- 11月CPI下降0.5%背后: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不及预期,年底或有所回升
- 随机阅读
-
- 信达雅涨停,董事长二女儿是Pika创始人
-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如何“出招”?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分量足:GDP超126万亿,同比增长5.2%
- 水质电导率(标样):为水体电导性测试提供准确基准
- 揭秘缅北“前世今生” 四大家族电骗吸血
- 市领导调研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 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出炉: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谁是新的领头羊?
- 「直播0元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重铬酸钾滴定溶液等溶液标准物质现货供应,新客免费试用!
- CCER市场重启只欠东风,中国碳交易市场最后一只靴子即将落地|2023中国经济年报
- 【网络中国节·春节】龙腾盛世“宿”迎新春 欢欢喜喜九“州”同庆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云系逐渐消散 泉州雨过天放晴 昼夜温差超10℃
- 客货运“春运时刻”来临:大宗年货送到拉萨,应对冻灾各地保障力度加大|新春走基层
-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快讯
- 央企反腐又打一虎!卸任9年后中国电建原董事长范集湘被查
- 水中挥发酚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助力环境水质精准检测
- 只需1针!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宿州开打
- PMI连续两月下行背后: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产需双双小幅承压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