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不同土壤盆栽施硫对油菜 、大豆的效应(二)

2结果与分析

2.1油菜施硫效应

盆栽试验表明,不同两种土壤施硫均能促进油菜的生长,明显增加其鲜重、干重(表2)。土壤从产量上看,盆栽潮土施硫较棕壤施硫效果好,增产幅度大。潮土施硫,施硫油菜鲜重增加19.54%,干重增加18.62%,棕壤施硫油菜鲜重增加7.00%,干重增加10.89%。

潮土施硫,对油豆油菜茎基粗增加量与CK差异显著,与NPK处理则不显著,株高和绿叶数差异很小。棕壤施硫,不同油菜绿叶数增多,而其茎基粗和株高差异很小(见表2)。

施硫对油菜的土壤影响植株硫分析结果表明,潮土和棕壤上的油菜植株硫浓度相差不大。但都表现出NPKS>CK>NPK的盆栽趋势。原因是施硫土壤施硫,植株吸收硫量增加,浓度高;对照处理的生物量小,其浓缩效应致使植株硫浓度较NPK处理高。

2.2大豆施硫效应

两种土壤的对油豆大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施硫的增产效应皆不显著(表3)。对于相同处理,不同潮土上大豆生物量较棕壤上稍高。在同一种土壤上,土壤同一部位,各处理间差异较小。一方面可能由于此大豆品种生物量小,盆栽需要的养分量也较少;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其他限制因子有关。

大豆各部位的施硫含硫量分析结果(表3)表明,在潮土和棕壤上都表现出,相同的处理,籽粒的含硫量大于茎叶的含硫量,且都大于豆荚皮的含硫量;相同的处理,同一部位的含硫量在潮土和棕壤上差异不大。对于同一土壤、对油豆同一部位,NPKS处理和CK处理的植株硫浓度接近,NPK处理的植株硫浓度最低。

施硫对大豆的影响2.3盆栽试验前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变化

油菜盆栽试验前后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4)表明,在潮土和棕壤上,种植油菜后CK和NPK处理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比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潮土上氯化钙法测定的CK处理除外),减小幅度不大。NPKS处理,氯化钙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硫含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而磷盐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硫含量较试验前减少。

实验前后土壤有效含硫量大豆盆栽试验前后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4)表明,在潮土和棕壤上,种植大豆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硫含量较试验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棕壤CK处理除外)。种植大豆后土壤有效硫增加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归结于土壤有机硫的矿化分解,一方面可能由于大豆落叶随浇水进入土壤,或者土壤有效硫的季节性变异等原因。

3结论

3.1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潮土施硫能促进油菜生长,显著提高其鲜重和干重。棕壤为富硫土壤,施硫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3.2大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潮土和棕壤上施硫,其增产效果不显著,可能影响其品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两种土壤上施硫后,土壤有效硫增加十分显著。可能与有机质的矿化或土壤有效硫的季节性变化或豆科作物固氮作用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意味着在缺硫土壤上可以通过种植大豆而提高土壤有效硫含量。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第1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油菜大豆试验研究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