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這場大選沒有明顯輸贏,藍綠白三黨卻都正在透支台灣

文:劉燕婷

2024台灣大選已經結束,這場正透支台各黨都開始了選後復盤與檢討。大選

基本上,沒有明顯雖然總統贏家只能有一個,輸贏但因這次三方競選局面複雜,藍綠同時又牽涉立法院席次的白黨消長,所以光從島內政治版圖的卻都角力來看,可以說這次大選其實三方都是這場正透支台贏家。

民進黨自不待言,大選賴清德當選總統,沒有明顯打破了台灣1996年總統民選以來,輸贏單一政黨最多執政8年的藍綠紀錄,確保了民進黨政權的白黨維繫,也不用擔心被國民黨追究弊案,卻都例如高端疫苗、這場正透支台光電圈地、巴西進口蛋;至於賴清德承諾要公益信託的違建「賴皮寮」,當然也就船過水無痕,靜靜翻頁。

接著是國民黨。國民黨的立委席次從2020年的38席來到2024年的52席,再加上2席實質與國民黨結盟的無黨籍,這次總共獲得54席,雖沒有過半,卻也是立院第一大黨,能擔任多數召委,且在民眾黨可能藍綠都不投的情況下,立法院長將有極高機率轉由國民黨拿下。

最後是民眾黨。柯文哲雖沒有當選總統,卻選到了369萬票(得票率26.46%),將能獲得7億元新台幣的補助款,且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席次來到8席,在藍綠都未過半的情況下,民眾黨成了立院的「關鍵少數」,日後一旦藍綠在法案上激烈博弈,民眾黨將有機會成為各家爭搶的對象。

綜上所述,確實可說三黨都是贏家。但如果從各黨的選情起落、發展前景來看,其實也能說一句,不論是柯文哲與民眾黨、侯友宜與國民黨、賴清德與民進黨,三方其實都沒有贏,也沒能解決台灣困境。

柯文哲正在自我透支

首先是被不少分析稱為「最大贏家」的柯文哲,不僅民眾黨以8席成了立院的關鍵少數,還手握大筆補助款,既能用來招募黨員,還能充作經費投入2026年九合一大選、2028年總統大選,看上去確實收穫不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競選也向柯文哲發出靈魂拷問:靠著宣傳、甚至詐術催出來的選票與氣勢,究竟能維持多久?

回顧1月3日民調封關到1月13日投票這10天,台灣社會出現了奇怪現象:封關前民調墊底的柯文哲,在這10天持續營造自己「絕對不是墊底」、「已經緊咬賴清德」的氛圍,種種話術又通過網路平台,被20歲至40歲的柯文哲支持者廣傳,諸如「說柯文哲第三的都是假民調」、「柯文哲一定會贏賴清德」、「柯文哲已經大幅領先」等說法,在社群媒體上四處流竄,以年輕人為客群的網紅直播主,更是為求流量、取悅客群,積極呼籲集中選票支持柯文哲,稱只有「棄侯保柯」才不會浪費選票。

顯然,支持柯文哲已不是單純的政治行為,而是類似追星的網路飯圈現象,並且吸引到大量年輕選民投身其中,不論外界用什麼科學證據、民調數據說明:柯文哲得票絕不可能超過侯友宜,沉迷其中的粉絲還是堅持「好的,我投柯」,甚至成群出征立場不同的媒體、評論員。

觀察這些粉絲的心理,他們不僅相信柯文哲能贏,還認為可以大贏,所以不只拒絕棄保柯文哲,甚至還有部分立場淺藍的柯文哲粉絲,政黨票投國民黨,總統票卻投給柯文哲、而非侯友宜。

當然,最後柯文哲獲得了369萬票,以小黨候選人來說成績不錯,只是這個開票結果也證明,曾經語出「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的柯文哲,自己才是沒穿褲子的跳樑小丑,不僅得票數確定墊底,還輸侯友宜近100萬票,更輸賴清德近200萬票。

顯然,網路聲量不等於現實世界的選舉實力,且這樣的「詐術」也不能重複使用,畢竟如今已有不少網友諷刺柯文哲所言是「偽柯學」,並把柯的「理性、務實、科學」口號改成「迷信、誤會、神學」,4年之後柯文哲再戰2028年總統,如果又否定全部民調、高喊自己超越第二逼近第一,試問除了極度狂熱的支持者會信外,還有多少選民會買帳?

另外,柯文哲的短視近利也反映在政策論述與政治結盟上。在政策論述場域,柯文哲對於台灣青壯世代所關注的議題,諸如買房、低薪、托育、安養等,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之所以能吸引年輕選民注意,更多還是靠著個人魅力、靈活口才,不斷製造新鮮感與戲劇效果,同時利用短視頻崛起的時代潮流,讓自己持續擁有話題與曝光,這才成了年輕選民心中的政治偶像、台灣救世主。

但這種文青煽情操作就像發布假民調,終究不是長久之道。10年前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時,就以類似手法吸引了眾多大學生支持,只是這些「初代柯粉」當中也有不少人,在柯文哲當選市長後迅速轉成「初代柯黑」,原因就是發現柯的本質其實與一般政客沒區別,用人唯親、政治分贓,卻還硬要道貌岸然、不食人間煙火,相當虛偽,讓不少支持者由愛生恨。

rook3y77tx35h65bmyrp0ul17mqxbb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其實觀察柯的支持基礎也能發現,柯的支持者集中在20歲到40歲,尤其是20歲到29歲,40歲以上便顯著遞減,60歲以上更是寥寥無幾,原因就是年輕選民容易被柯文哲營造的「造反領袖」氛圍感染,但這種氛圍不易滲入其他年齡層,甚至隨著「柯粉」年齡漸長,可能也無法再維持原有信仰,於是柯只能從不斷新生的年輕選民補充支持者。

另外在政治結盟上,柯文哲的短視也正在自我透支。從2014年參選台北市長以來,柯文哲翻雲覆雨,先後玩弄了民進黨與國民黨:民進黨將柯推上市長寶座,卻4年不到就迎來柯的背叛;國民黨與柯談「藍白合」,卻簽字幾天不到就被柯撕毀。簡單來說,兩大黨都曾對柯抱有合作期望,卻都被反咬一口,柯文哲的作為當然是要自我壯大,卻也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