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網路上似乎都流行一種新的流行飲食時尚。最新流行的北地中飲食潮流之一是北歐飲食(Nordic diet),有人稱它對健康的歐飲好處可能勝過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
研究開始顯示,食和食有什麼它至少跟地中海飲食有類似的海飲或益處。
什麼是最新北歐飲食?
北歐飲食以北歐國家傳統飲食為基礎。包含的流行核心食物為全穀物(特別是黑麥,也稱裸麥、北地中大麥和燕麥)、歐飲水果(尤其是食和食有什麼漿果)、根莖類蔬菜(比如,海飲或甜菜、最新胡蘿蔔和蘿蔔)、流行油性魚(包括鮭魚、北地中金槍魚和鯖魚)、豆類以及低脂乳製品。
但同具有悠久歷史、並一直在人口研究和調查中被認為是對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飲食的不同之處在於,北歐飲食實際上是由營養和食品專家委員會以及廚師、食品歷史學者和環保人士共同開發的一種飲食。
其背後的動力是以可持續性方式來改善北歐國家的飲食指南;與此同時,尋求創造一種與食品和文化相關的具有當地特色的飲食。
儘管如此,北歐飲食與地中海飲食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含有更多的全天然食品(也稱全食,wholefoods),以及較少或沒有經過高度加工的食品。
這種飲食還鼓勵人們多吃植物性食品,少吃肉。
或許北歐飲食的主要特點是,它鼓勵人們多吃當地多樣化食品,例如苔蘚類、種子果實類、蔬菜和香草(包括野生的)等。
這就是為什麼像越橘這樣的漿果類(lingonberries)是北歐食品的核心元素,而柑橘以及熱帶水果則不是的原因。
雖然北歐和地中海飲食大部分是以植物為主,但其植物類型非常不同。
例如,遵循北歐飲食的人會被鼓勵多吃海藻和海帶類(富含碘、Omega-3脂肪酸,甚至維生素D等),以及其他一些當地所有的蔬菜和水果。
而地中海飲食中則包括諸如菠菜等綠葉類蔬菜、洋蔥、櫛瓜、蕃茄及青椒等全部為當地產的蔬菜。
證據何在?
北歐飲食相對來講仍然較新,它於2010年首次公布,這意味著現在就說它是否具有減少慢性疾病風險的功效可能還為時過早。
而另一方面,研究人員自從1950和1960年代就開始研究地中海式飲食──意味著我們對其對降低心臟病、二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之間的聯繫有著更好的了解。
但一些針對人們飲食習慣的回顧性研究已經發現,那些吃與現在被稱為北歐飲食類似飲食的人往往更健康。
這些研究發現,北歐飲食模式跟北歐國家人群患心臟病和第二型糖尿病風險較低有關。
然而,從其他國家來看,降低疾病風險與北歐飲食之間的聯繫相對沒有那麼強,這一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關於北歐飲食人口研究的困難在於,他們研究的是一種當時在技術上還不存在的飲食──因為直到他們參與這些研究之後才被定義。這就意味著參與者未必刻意遵循北歐飲食模式──因此很難真正了解他們所說的這些健康益處,是否歸功於北歐飲食本身。
然而,最近(但規模較小)一項對北歐飲食研究的評審發現,它可以降低疾病的一些風險因素──包括減肥和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通常稱「壞」膽固醇),但對血壓和總膽固醇並未有明顯的改善。
目前來講,判斷北歐飲食是否對健康有長期好處,以及它是否比地中海飲食對我們健康益處更大,可能還為期過早。但已知的一些研究,似乎顯示北歐飲食有希望帶來健康益處。
研究還表明,北歐飲食當中的一些主食部分(包括全穀物和油性魚)本身就與健康更佳相關──包括降低心臟病風險。這顯示在遵循北歐飲食時把這些食品組合在一起,可能會帶來類似的健康好處。
吃本地食品
北歐飲食不僅僅關乎於健康,它還透過使用當地和可持續食品,讓飲食更健康來幫助(拯救)地球。
目前阻礙人們採納北歐飲食的一些主要障礙,是口味偏好和成本問題。如果能克服這些障礙,北歐飲食很可能成為北歐國家人們一種更可持續的飲食方式,同時也可能為其他人提供一種本地所產的(健康)飲食結構。
雖然現在說北歐飲食是否比其他更知名的飲食,比如地中海飲食更健康或許為時過早,但它有可能激勵我們審視一下如何能調整飲食結構,把精力集中在更多消費當地產的全食食品上。
然而,多吃地中海飲食和北歐飲食兩者當中的常見食物,比如,蔬菜、種子果實類、豆類、全穀物和魚,同時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可能是健康飲食的基礎。
這一點,加上飲食多樣化和試著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對健康而言可能比單純追求一種特殊飲食更重要。
註釋
- 杜安.梅勒(Duane Mellor)是阿斯頓大學阿斯頓醫學院實證醫學(也稱循證醫學)和營養學負責人。艾卡維.格奧爾古索普魯(Ekavi Georgousopoulou)是堪培拉大學營養與營養學助理教授。
- 本文原文發表在知識共享網站《對話》上(The Conversation)。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如何實踐「地中海飲食」?照著這張清單去採買就對了
- 預防失智症的第一道關卡:什麼是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
- 素食和地中海飲食法,哪種比較健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