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藍白合不合的賽局(上):國民黨的困局是,寧可敗選也不能「禮讓柯文哲」

許多人都很疑惑,藍白禮讓為什麼在賴清德全面領先的合不合政治氛圍下,藍白能不能合依然是賽局上國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隨著登記參選日的逼近,讓雙方支持者的民黨焦慮感與日俱增。在這篇文章中,局寧筆者將試著透過賽局理論,可敗柯文來探討這個問題為何比想像中複雜,選也以及藍白的藍白禮讓策略考量與可能結果。

賽局理論的合不合應用

在民調趨勢主要顯示賴清德一枝獨秀、柯侯兩人殺得難分難解,賽局上國這使得藍白不合則難以對抗賴清德。民黨在這種情況下,局寧一般會容易直觀地認為藍白會選擇合作,可敗柯文以避免讓民進黨被輕鬆保送。選也不過實際上思考起來,藍白禮讓問題卻複雜的多。

若從賽局理論的視角出發,我們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選擇,更要預測對方的策略。根據對方最可能的選擇,再來決定自己應採取的策略。我們可以先從較為單純的國民黨決策賽局思考起,研判未來藍白合的走向。

如果柯文哲主席和民進黨單挑相差無幾,在有勝算的前提下,國民黨會不會考慮禮讓柯文哲,當副手與柯文哲搭配?結論是不會。無論是「柯侯配」有機會勝選,或者三腳督、四腳督的選局下國民黨很可能會輸,甚至國民黨可能會在選戰中淪為老三,國民黨都不會選擇這條路。

國民黨的賽局決策分析

為何國民黨會寧可敗給民進黨,也無法禮讓柯文哲,如果用簡易賽局來思考的話,國民黨需要思考在禮讓和不禮讓的兩種情境下,勝選和敗選將帶來哪些後果。以下的簡易賽局,我們會將最好的情況用+5來表示、最壞的情況用-5來表示,而不好不壞則是以0來表示,以便理解及計算。

  • 禮讓柯文哲並勝選

優點:

  1. 成功下架民進黨。
  2. 有望獲得副總統職位。
  3. 可能掌握行政院長和若干內閣席位。比起敗選一無所有,能夠得到部分實益。

缺點:

  1. 強化民眾黨的地位,使其成為國民黨的主要競爭對手。
  2. 立委選舉沒有母雞帶領,席位可能受到影響。
  3. 身為最大在野黨,又有絕對多數的地方執政權,卻沒推出總統候選人,嚴重傷害黨內士氣。
  4. 行政院長為總統任命沒有任期保障。
  5. 分配到的閣員席位同樣沒有任期保障可能遭受撤換。
  6. 柯文哲不可控又因任期固定無法拉下他,若失去合作互信將難以收拾殘局。

以好壞未卜來看,賽局樹的結果可用0來表示。

  • 禮讓柯文哲但敗選

優點:全盤皆輸,完全沒好處。

缺點:

  1. 下架民進黨失敗。
  2. 強化民眾黨地位,成為國民黨最強潛在對手。
  3. 立委選舉沒母雞帶領有崩盤可能。

以敗到徹底來看,可用-5來表示。

  • 獨立參選並勝選

優點:

  1. 成功下架民進黨
  2. 掌握組閣權、立委席次可望大增甚至完全執政。
  3. 不用擔心被民眾黨取代的可能性。

缺點:全盤皆贏,完全沒壞處。未來執政績效可能不佳不需在此考慮。

以贏到極致來看,可用+5來表示。

  • 獨立參選但敗選

優點:

  1. 立委選舉有母雞帶領,席次有一定保障。
  2. 在單一選區選制下,只要整體實力不掉到老三,都有東山再起可能,不致於被民眾黨超越(類似即便連戰在2000年總統選舉排名第三,但國民黨整體實力並未掉到第三,因此沒有被邊緣化的問題)。

缺點:讓民進黨繼續執政,有可能讓民進黨力量更強。

在綜合優點及缺點下,將類似維持現狀,不過民進黨變得更強,可用-2來表示。

國民黨賽局估算與決策預測

接下來,我們來估算每個結果發生的機率。例如,假設國民黨禮讓柯文哲勝選的機率為50%(假定五五波),敗選的機率為50%;而獨立參選勝選的機率為20%(柯分走較多反綠選票降低勝選機率),獨立參選敗選的機率為80%。

接著我們計算期望收益:

禮讓柯文哲期望收益 = 0.5 * (0) + 0.5 * (-5) = -2.5

獨立參選期望收益 = 0.2 * (+5) + 0.8 * (-2) = -0.6

a
國民黨賽局決策樹,由筆者自行以GPT-4繪製而成

比較這兩個期望收益,我們可以看到對國民黨來說,獨立參選的期望收益是-0.6,而禮讓柯文哲的期望收益是-2.5。

更進一步說,即使我們假設國民黨獨立參選的敗選機率是100%,其期望收益將為-2,仍然比禮讓柯文哲要高。根據賽局理論,雖然兩者的結局皆不佳,但國民黨仍然會選擇期望收益相對較高的策略,即獨立參選,成為其納許均衡點。納許均衡點的意義在於,改變現有策略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因此將會是穩定的決策點。

在這個賽局分析中,我們用到的數值實際上是可調的假設。然而,除非這些數值變動足夠大到影響整體格局,否則結論基本上不會改變。具體來說,國民黨即便在三腳督下落敗機率較高,還是會選擇獨立參選,而不可能禮讓柯文哲。更直接而言,對國民黨來說,讓民進黨繼續執政風險仍然可控,但如果讓柯文哲和民眾黨執政,則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威脅。

因此當國民黨開出的藍白合條件是不要比民調、一定要當正的,柯文哲抱怨是哪門子合作,其不滿的情緒可以理解。但是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來說,確實唯有這樣的藍白合條件,才能構成合作的理由,否則寧可敗選,也不可能當副手禮讓柯文哲。

侯友宜參觀南機場食物銀行Photo Credit: 中央社

柯文哲的賽局複雜度

既然國民黨不可能禮讓柯文哲,那麼柯文哲和民眾黨需要在這前提下,評估獨立參選和退出選戰哪個選項更有利。因此,在探討藍白合的可能性時,我們主要需要考慮的就是柯文哲這個更為複雜的變數。

柯文哲的情況之所以複雜,在於國民黨優先考慮的是全黨的利益,可以將國民黨視為一個整體來作考量。但是民眾黨屬於一人政黨,必須同時考慮柯文哲個人以及民眾黨的整體利益,而這兩者間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導致難以達成穩定的納許均衡點。

此外,除了考慮利益關係,柯文哲的「情緒價值」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因此,我們只能推估最可能的情況,而不能像評估國民黨那樣做出穩定不變的決策。

柯文哲與民眾黨的潛在分歧

柯文哲作為民眾黨主席,雖然需要考慮黨的整體利益,但一人政黨的特性在於更有權力一人獨決,而不像國、民兩黨會受到黨內更大的牽制。因此比起考慮民眾黨整體的黨益,更要注重柯文哲的主觀意願。

例如,如果柯文哲在總統選舉中敗選,也未與國民黨達成某種程度的合作,那麼除非立院選舉呈現三黨不過半,否則將失去大部分的政治影響力。但若是在國民黨最迫切需要藍白合的時候,達成部分合作協議,一旦侯友宜能夠順利當選,對於民眾黨而言,不僅在立院能夠擁有席次,也成為準執政黨,對於政黨本身也有一定幫助。

然而,這樣的思考還不夠全面,因為它沒有完全考慮到柯文哲本身的利益。

一來假設退選促成藍白合卻不幸敗選,民眾黨的政黨票顯然會較獨立參選較低,從而降低柯文哲的影響力;二來即便勝選,由於內閣成員的最終任命權都掌握在國民黨手中,一旦國民黨單方面毀約,柯文哲也無能為力;三來除非柯文哲本人出任重要公職,否則僅為黨主席是否能有效控制住派出的閣員,也殊有疑問。

畢竟閣員與不分區立委不同,不分區立委只要開除黨籍就可解除其立委資格,從而達到有效控制,但他並無法直接任免閣員,無法排除派出的閣員最終被國民黨所吸收。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