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振興券排除電商,是在懲罰數位轉型的店家嗎?

文:Mia

振興券付一千領五倍的振興話題最近沸沸揚揚,但就像去年三倍券一樣,券排又要被排除的除電電子商務業者,對於振興券排除電商的商懲作法有不少意見。

五月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實體經濟大受影響,罰數但各大電商平台近三個月營收卻屢創新高。位轉所以為了「振興實體經濟」,振興振興券要排除電商,券排瞄準實體消費,除電前幾天則是商懲再修正新增電商白名單(尚未公布)和考慮開放外送。聽起來相當合情合理⋯⋯嗎?

電商業者的罰數心情:供應商大多同時經營線上線下通路

以生活市集執行長郭書齊在Facebook發表的意見中提到重點作延伸,振興的位轉對象不只限於消費者第一站接觸的通路,而且電商平台內許多供應商是振興線上線下都有經營,這一波下來依舊有受到疫情衝擊。券排

第一點是除電供應鏈不分線上線下。就像在實體店面消費完商品,這些錢會繼續流進整個供應鏈,從原料到製造商都可獲益。

第二點供應商通常同時有線上線下通路,疫情期間電商只是作為實體慘淡的應急方案,根本不足以彌補虧損,一樣需要振興。

不過這個說法有個漏洞:

既然同時有線上線下通路,那消費集中到實體還是有補到?

以供應商的角度來說,既然同時有線上線下雙邊通路,就算振興券只能花在實體通路,供應商一樣可以獲益。供應鏈也是,既然線上線上通路的整條供應鏈不能一刀切,振興券只灌到實體還是可以幫到其中生產製造的商家。

要不是沒錢,誰不想全都要

但這裡的癥結可能在於,對於線上或線下通路的配置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對供應鏈中最末銷售端的店家可能更為明顯。

從餐飲到零售,可以看到不少店家甚至是原本完全沒有線上銷售,在疫情下盡力開拓數位銷售通路,同時還要針對新的消費型態開發相應的產品求生,而這些努力都需要在已經很拮据的狀態下花錢去改變。不過「只」限於實體消費的振興券,可能造成一股拉力,讓這些勇於開拓新局的商家在線上經營的回報熄火。

1m97p8kx7lq9ger6s7pbfku8dy43roPhoto Credit: 中央社

疫情瞬息萬變,現在雖然稍微能喘口氣,但全球共識大都認為人類生活是「回不去」了,再者疫情警戒放寬後隨時有可能再收緊,儘管對不少店家來說,實體仍是主要收入來源,轉戰線上都是只求少虧、不無小補,但適度布局線上銷售對於迎戰接下來的疫情變化可以幫助店家站得更穩。

當然,振興券的目的看來是要促進流動性,點燃因疫情熄火的買氣,不要讓消費降級,在哪裡生火倒不是重點,以此角度而言把時間拉長一點,不論哪個通路消費都能促進錢的流動(不過這樣一來又何必限定於實體通路呢?)。

至於要限制還是開放在電商使用振興券,就是聚焦實體和鼓勵轉型之間的取捨了。

延伸閱讀

  • 全球正面臨「市場消失」的困境,振興券可能無法發揮「振興」的功能
  • 要是能重來,三倍券如何設計才會更「振興」?
  • 24h變240h!物流爆量,PChome與momo兩大龍頭如何因應?

本文經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