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闻香千百度 最浓是芦山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右一)和县委副书记、闻香县长王华(左一)参观民俗节根雕精品

民俗节开幕现场

 

  近日,千百为期近1个月的度最芦山县第六届“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在龙门乡古城村的浓芦红色之旅、双石镇围塔村的闻香漏斗人家游、宝盛乡品茶活动中落下帷幕。千百

  芦山民俗节带热一方经济。度最据统计,浓芦截至4月15日,闻香该县民俗节期间接待游客9.27万人次,千百同比增长41.5%,度最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0万元,浓芦同比增长50%。闻香

  漫山遍野的千百油菜花,形式多样的度最民俗活动,让众多游客难以忘怀,芦山为何能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民俗节?民俗节为芦山城市发展带来了什么?

  民俗节源于丰厚的文化资本

  奇特的自然风光

  自2006年,芦山恢复“油菜花开·七里夺标”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后,至此芦山一年一度的民俗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省内外媒体记者、风光摄影家聚焦芦山。

  “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在芦山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二是这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居然在这里被如此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三是这里居然有‘漏洞百出’、变幻莫测的地质奇观……”一位参加芦山第六届民俗节的嘉宾感叹说,“芦山为何能举办如此成功的民俗文化节?”

  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华说:“芦山民俗节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芦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基础,这些是芦山最大的文化资本,也是成功举办民俗节的先天条件。”

  用王华的话说,芦山办民俗节源于芦山丰厚的文化资本。芦山丰厚的文化资本,源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芦山是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曾在这里完整上演,远古洪荒的新石器文化、鼓角争鸣的秦汉熄火、歌舞升平的唐宋遗风、褴褛开疆的茶马古道……直到现代可歌可泣的红军文化,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历史的痕迹。

  县城因系三国时蜀汉大将姜维屯兵时所筑,故又称“姜城”。县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平襄楼、青龙寺大殿和省级保护单位王晖石棺,有“汉代文物之乡”的美誉。雅安有七处文物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而芦山就占了三处。

  芦山以汉代雕刻文物闻名海内外,如今芦山根雕传承汉代精湛的技法制作而成,被誉为“四川一绝”。芦山花灯为巴蜀三大花灯之一,在四川灯戏中独具一格,是川剧的最早雏形。充满神秘色彩的傩戏——芦山庆坛,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傩戏文化的一支奇葩。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芦山县城七里山还要举行极具地方特色的七里夺标民俗活动。

  与此同时,芦山还有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龙门溶洞,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质洞穴的最大发现;还有以“世外桃源,别有洞天”闻名的围塔漏斗,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世界最大人居漏斗;还有气象万千“山峡锁云天,碧水涌翡翠”的飞仙峡、大岩峡、铜头峡、金鸡峡峡谷群,在世界华人中享有盛誉的佛教圣山灵鹫山;还有美丽的大川河风景区内茫茫的原始森林、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罕见的珍禽异兽、常年不断的急流飞瀑组成的高山自然景观。

  为此,芦山县结合自身文化资本与自然风光,将历史文化、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根雕艺术产业、自然景观旅游等相结合,推出了“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暨根雕艺术节,于每年的3月油菜花开之时举行。

  民俗节打响“四川民俗文化第一县”品牌

  芦山民俗节以会节为平台,挖掘、整理民俗文化,“芦山花灯”、“夺标大鼓”一批剧目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芦山民俗节已成为芦山的一张城市名片、文化符号,也成了雅安的文化符号。

  “民俗节的举办,使芦山这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也从中受益。”芦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毅强介绍,“芦山举办民俗节,外树形象,内强精神,提高了芦山知名度,拉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民俗节,芦山培养了一大批民俗文化剧目演出队伍,让这些剧目成为有内涵、有品位、有看点、有亮点的文化大餐,不但丰富了外来游客的文化生活,也让本地老百姓从中受益,民俗节更为芦山带来了诸多无形的价值。”

  马毅强说:“举办民俗节是一次重要的文化活动,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是一次重要的旅游活动,为富民、聚集人气、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一次重要的外宣活动,向外界展示和宣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芦山、风情民俗的芦山、灿烂文化的芦山。”

  据悉,自2006年芦山成功举办首届“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以来,芦山以节传承文化,以节助推旅游,以节广交宾朋,芦山民间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底蕴得到了展示,助推旅游经济的发展效应得以彰显。芦山民间民俗文化的打造正逐步向精品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正逐步走出雅安,走出四川,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树立地方文化形象的靓丽名片。

  当前,“十二五”序幕已经拉开,未来的五年,芦山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城市的目标,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以会节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使旅游成为芦山新的零碳经济增长极。打响芦山“四川民俗文化第一县”的品牌,打造以大川河为重点的生态度假景区,以龙门洞、石刀溶洞、围塔漏斗为主体的地质奇观景区,以县城为中心的汉代文化景区。努力把芦山县城建设成为有一定产业支撑,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川西旅游环线上的一座休闲、度假、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城市。

  民俗节助推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建设

  芦山历届民俗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芦山县域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芦山知名度大幅提高。一组数据显示:在百度网上搜索芦山民俗节这项关键词,就有13800条相关信息。与此同时,不少外商凭借芦山优秀的城市形象相继前来开发投资,芦山招商引资项目逐年增加。

  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华说:“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芦山民俗节的举办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挖掘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又进一步提升了民俗节的内涵和水平。民俗节与芦山的发展已经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了。”

  去年召开的芦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发展定位。而“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提出,既包含传承芦山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又包含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更包含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芦山县将依托民俗节平台,将“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发展定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为芦山发展注入软实力。

  今年,芦山民俗节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除沿袭了古老的“七里夺标”迎春习俗,游客能观赏到戏曲活化石傩戏——芦山庆坛、芦山花灯,与芦山“俏幺妹”一同跩花灯,感受芦山淳朴的民俗风情外,游客还能看到能工巧匠把千年蜀根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走青龙关丝绸之路慨千年古道沧桑,游龙门溶洞探索岩洞穴神秘,观围塔漏斗、探大自然之神奇,还能体验龙门乡古城村的红色之旅和双石镇围塔村的漏斗人家游,观“山水芦山文化芦山”摄影展,感受芦山新区的城市建设。

  我们看到,芦山的民俗节不仅是民俗文化舞台、对外开放交流平台,还是一个以文化搭台、会节带动、经济唱戏助推芦山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舞台。

  何瑶记者高菲菲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