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题,透露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6月7日,年高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考点外,考作送考老师(右)为即将进入考点的文题考生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2年高考于7日拉开帷幕。透露印刻时代记忆、语文承载个人体验的教育高考作文题依然备受瞩目。 7日上午举行的年高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考作全国乙卷、文题新高考I卷、透露新高考II卷4套,语文北京、教育天津、年高浙江自主命题3套。考作 从今年的文题作文题中,能读出哪些考查重点与教育风向?“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有哪些命题关键词?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围绕时代奋斗、生活哲思、文化经典展开。 高考作文题多次直面时代重大事件。今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主题进入命题视野。 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的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作文;浙江卷则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 专家认为,近几年作文考题的一大趋势,是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且结合得越来越巧妙。学生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就会有更多发挥空间。 有的作文题目更强调结合个人体验书写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等。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认知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守正而后创新。 此外,对经典与传统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在高考作文中。全国甲卷以《红楼梦》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材料,请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北京卷的“学习今说”,也从古人的“学不可以已”谈起,思考现在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的异同之处。 侧重考查哪些能力? 如何具备家国视野与时代精神,已成为青年一代的必答题。 “共青团成立百年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这种出题思路对高中生关注时事能起到引导作用。”辽宁省特级教师赵志彦说,作文题目强调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这也一直是平时学校教育、语文教学等关注的重点。 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依然是考查重点,且难度有所提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部分题目在设置上难度有所提高,对学生综合联想、材料理解和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曾一鸣说,近几年,作文题的哲理意蕴加深,更加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辽宁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夏冬梅说,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月7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考点,考生结束首场科目考试后乘车离开考场。新华社发(何五昌 摄) 同时,对人文知识的考查,也进一步从熟悉背诵向灵活运用转变。 曾一鸣说,作文题越来越多考查经典与文化,比如《红楼梦》这个题目,如果对古典文化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就会更充分理解和分析材料,表达得更到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说,全国新高考II卷作文题中,“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是材料隐含的关键词。自命题作文能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深度,更为作文素养好、阅读底蕴厚、思辨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多元的思维空间,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透露语文教育哪些趋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说,梳理近6年的课标卷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家国情怀、时代精神、生活哲理、文化传承等主题反复出现,“这些均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 ——学会书写时代与国家主题。 引导学生更加关心时政是近年来的命题趋势。高考作文如同社会微缩景观,映照出鲜明的时代图景。 如近年来的北京卷作文题,更加强调青年与时代家国的联系。从“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到“新时代新青年”“论生逢其时”……这一趋势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小我”的世界中走出,扩展家国视野、思考时代命题。 ——懂得传统与现代融合。 不难看出,作文题也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取材古代文化典籍到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从“文明的韧性”到“中国味”,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而非停留于浅层论述。 同时,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的主题更多走入高考作文,如“虚拟与现实”“科学与强国”等。 专家表示,这要求学生既要品经典、咀英华,又要保持开放性,于感悟中传承与弘扬。 ——具备一定思辨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思辨与说理的比重在增加。如“幸存者偏差”“物各有性”“得与失”等题目,都在强调哲学思辨与多维视角。2020年的11道作文题中,至少有4道与思辨有关。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一方面,材料作文在命题上逐年成熟;另一方面,给定材料的范围在不断扩展,为学生进行思辨和表达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学生应在平时学习中培养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建立观点,敢于质疑。 ——拥有丰富真挚的情感。 多次参与高考阅卷的王大绩认为,写作考查作文,更考查做人。能够打动阅卷人的往往是能写好熟悉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一篇作文要想获得阅读者的青睐,总要让人获得一点儿知识、思想、启发、愉悦、美感……”王大绩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干青豆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效果研究(一)
- 普亭邀請成功? 華爾街日報稱習近平將於4、5月訪問俄羅斯
- 产品质量检测怎么做?记者带你直击国家抽检现场
- 日本金融業進駐台灣 — 地平線下的金太陽|天下雜誌
- 上好“开学第一课” 全面迎接新学期
- 中国注册护士人数超五百万,97%为女性丨国际护士节
- 科报问两会之六:“想生不能生”怎么办—新闻—科学网
- 深化合作联动!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成果发布
- 《北京标准化年鉴(2024)》正式出版
- 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将美学融入艺墅,龙湖•九里晴川引爆西海岸新区
- 粮食十二连增:是喜更堪忧—新闻—科学网
- 北京丰台:加强预包装食品监管
- 风暴骤起 全城大扫“赖”
- 刘翔参加小组讨论[组图]
- 秦俑发掘遇难题 彩俑出土5分钟会脱漆
- 春播春种时刻泉州晴天库存不足 雨水即将来袭
- 关于滁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第一阶段体检确认有关事项的通知_
- GTC後,輝達股價為何反應冷淡?|日央行還會再升息?|天下雜誌
- 吃完海鮮發燒、傷腫痛、皮膚長水泡 可能感染了這種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