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創業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MBA能讓你在安全範圍中「試錯」

3月的創業LEAP workshop,我跟Rosa找來剛結束在矽谷VC(Venture Capital,不會備好創投基金)實習的有準Kellogg在校生Gino,與中歐CEIBS校友、讓安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創辦人之一的全範Yan來聊聊美國、台灣的圍中VC現況及創業心態。

這樣的試錯對談形式,是創業我們首次嘗試,從中聽到許多MBA在校生對於下一步的不會備好掙扎,還有MBA校友回顧過去的有準寶貴建議,因此節錄了一些精彩片段與有興趣的讓安讀者們分享。

背景簡介

Gino:Kellogg Class of 2021。全範曾任Morgan Stanley研究專員、圍中KKTV總經理,試錯剛結束在矽谷VC- LDV Partners的創業MBA實習,看了許多高科技的案子,並實際經歷整個投資過程。(關於Gino的職涯故事,歡迎閱讀這一篇)

Yan:CEIBS Class of 2009。第一次創業是在MBA在學期間,創立網路平台的分享按鈕工具bShare,後經大型數位廣告技術集團愛點擊iClick收購。2019年與MBA同學成立規模約1500萬美金基金的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大多關注AI、IoT等項目。


MBA像孵化器,讓你在安全範圍中「試錯」

Gino念的Kellogg一年制MBA,通常沒有實習,不過他認為能到美國進修的機會難得,因此申請了學校的San Francisco Immersion Quarter,到Kellogg位於舊金山的校區上課、找實習。

Gino在MBA前的工作內容偏向新創、策略、企業發展等,不過因為物理系的背景,讓他對machine learning等高科技也有濃厚興趣,因此透過在矽谷的Kellogg校友牽線,進入了由史丹佛大學教授等人所創立的LDV Partners,專門關注高科技新創的投資案。

Gino:其實我從2個半月的VC實習中學到很多,不過可能不會在MBA畢業後立刻選這條路,因為我還看不到自己能為要投資的新創公司帶來什麼價值,我還需要更多歷練、人脈才能做到。所以很好奇Yan當時為什麼在MBA時就選擇創業?

Yan:我念政大時就想創業,不過當時學校比較沒有工科資源,要找到合夥的工程師比較困難,所以大學畢業去中歐念MBA,就是想在未來要創業的市場,找到可能的夥伴。

對我來說,MBA是個孵化器的作用,讓我在安全的試錯範圍內多方嘗試,像是我的第一個創業就是從在學校時開始,我跟現在的創業夥伴,當時都住在中歐的宿舍,他們也都是在找人一起創業。

我覺得念MBA,人脈當然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不過有時候不是MBA有沒有幫助你,而是你在那個時間點,知不知道要去瞭解這件事。」

像我在MBA時,覺得修HR相關課程很沒必要,不過作為一個創業家,最重要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有對的人,你才能拿到資金,再去找到更多人才。我想這是年輕時去念MBA,不會想到的事,當時念了很多hard skills等著要應用,不過在創業幾年後才會瞭解,有很多事要學習。

Sabina:說到這個我也超級有感,因為我在念Wharton時,一心想著畢業要去金融業,所以上的課都是以金融為重,沒想到後來自己創業,滿後悔沒有好好利用學校豐富的資源,多學一些行銷、創業相關的課程。

VC在找什麼樣的人?何時投入VC產業最適合?

Gino:我也是到矽谷VC實習後,才發現真正有價值的,不是那些會做模組的人。因為美國的投資基金真的很多,所以一個好的新創公司,其實不缺VC投資,像我待的VC規模比較小,也不是特別有名氣,所以要更瞭解自我優勢,才能跟其他大型VC爭取案子。

那我也想問Yan,從創業需要募資的角色,直到現在作為投資方的VC,你覺得什麼時候投入VC產業最適合?

Yan:好的VC不一定是學霸,看看美國VC的合夥人、公司成員組成,大部份都是創辦人或營運背景出身,而非金融業相關。不過Gino以你的背景來說,你有金融背景,也做過新創,將這兩件事連結,就是VC最有興趣的人選。

我也常跟公司實習生討論,大學畢業後直接當VC到底好不好?就像我今天去頂尖名校能找到很多幫我做模組的人,可是他們不懂產業的眉角,不知道如何去評估每個預測的對錯。

對我來說,VC很講求產業知識跟營運經歷,是個可以做到很久的工作,靠很多分析、對產業的瞭解,所以不需要在25、26歲就急著當VC,這也是為什麼我在MBA畢業時即使有VC的offer,還是先選擇創業。

Image-from-iOS作者提供
線上對談的合照

有創業念頭時,該怎麼確定自己準備好了?

Gino:談到創業,其實也是我MBA畢業後的選項之一,而且也有順利募到一筆不錯的資金,可是我還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準備好創業了…如果你問我準備好了沒,我會覺得應該再多看看、累積經驗,創業成功機率比較高,一方面又覺得現在都有資金了,或許要先做再說。我想問Yan在創業時,是怎麼確認自己已經準備好的心態?

Rosa:這部份我很有感觸,因為很多事都是做中學,沒有一件事是已經準備好的。還有一個是時機點,你去其他大公司累積一兩年經歷後再創業,都可能不會是現在的人員組合、創業題目。所以真的要去聽自己心裡的聲音,你是在找到心裡的calling,有非做不可的創業題目?還是你在找許多理由來告訴自己不要創業?這些身體都是有感覺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