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詹益鑑、謝凱婷《矽谷為什麼》:一千家獨角獸的通膨年代,台灣掛零

文:詹益鑑(IC)

一千家獨角獸的台灣掛零年代

來矽谷兩年多,真的詹益是海岸第一排,什麼精彩的鑑謝家獨角獸都看到。前半段的凱婷美股熔斷、居家避疫(Shelter In Place)、矽谷種族運動、麼千加州野火不說,通代後半段因為疫情加上貨幣寬鬆造成的膨年科技公司大成長、資本市場大狂飆,台灣掛零還有隨之而來的詹益投資巨浪、上市熱潮,鑑謝家獨角獸都在過去一年上演。凱婷

無論是矽谷創投(Venture Capital, VC)投資新創或出場獲利的資金規模、案件數量,麼千抑或是通代創投本身募得新基金的規模,都紛紛超越過去平均數量的兩到三倍,其中最可觀的應該是美國創投募資金額去年到達1,200億美元,相較過往400億至500億美元的水平,去年真的是可謂圈錢大戰。

為什麼要趕在去年圈錢,一來是所有人都知道今年將因聯準會(Fed)縮表升息而邁入資本緊縮的階段,另一方面則是從前年底開始的出場熱潮及區塊鏈(Blockchain)產業收益,讓機構投資人、高資產個人或家族,都現金滿滿、獲利挹注到新募基金上。

除了資本市場與創投市場的滔天巨浪,另一個讓我吃驚的數字,是過去兩年全球獨角獸(上市前估值超越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數量激增。今年2月初,全球獨角獸數量正式突破一千家。去年底其實就已經來到九百五十九家,那麼前年底呢?前年才五百六十三家,等於去年的年增幅是70%,幾乎可以說是獨角獸通膨的年代。在擔心資本市場是否過熱之餘,我們可以先研究一下這些獨角獸的國家分布與創業者背景。

美國毫無意外以五百二十五家奪得冠軍,占比超過一半。最集中的區域是舊金山灣區(合計超過兩百三十家),灣區當中舊金山將近一百五十家,超越傳統上的矽谷(南灣)約七十家,東灣則有近十家。南加合計約二十五家,離北加有將近十倍的差異。東岸則是紐約九十三家、波士頓十六家、芝加哥十四家,德州三個主要城市合計十三家,西雅圖七家。如果說舊金山(約一百萬人口)跟整個灣區(約八百萬人口)是全球獨角獸最密集的城市與區域,當之無愧。

再來看看國際上的獨角獸分布。這一千家當中,中國恰巧兩百家,印度是七十家,英法德歐洲三強則是四十一、二十四與二十四家,巴西十六家、印尼六家、西班牙三家、土耳其兩家。這些都是人口大國。美國相鄰的加拿大十八家,墨西哥三家。顯然距離與人口不是關鍵,資本市場與新創生態系才是重點。

再來我們看看小國的數字。以色列二十家、新加坡十二家、韓國十一家、澳洲六家、荷蘭六家、瑞士五家、愛爾蘭五家、比利時三家。這些都是表現不錯的國家。但最讓我驚訝的其實是日本,只有五家。義大利跟俄羅斯則是掛蛋。至於大家最期待的答案,台灣的獨角獸家數。答案是零,列表上一家都沒有。

或許統計方法上有些出入,但這顆蛋實在讓曾經參與台灣新創與投資多年的我非常難以接受。但若比較跟台灣有相近民情的日本、義大利,以及表現突出的新加坡、瑞士、以色列這些小國,其實我有幾個觀察。

首先,人口與市場規模顯然不是獨角獸數量的關鍵。就別說猶太人在美國許多領域的關鍵資源或人脈,新加坡、瑞士跟荷蘭、比利時都不是在美國擁有大量移民的國家,但產業與人口國際化程度都是同區域國家之間最高,許多菁英也都有國際名校學歷與工作經驗。從這個角度,同是已開發國家甚至工業大國的日本、西班牙、義大利,人均獨角獸數量很低,就不讓人意外。

其次,小國家當中,以色列、新加坡、韓國與瑞士,都是徵兵制國家。這些國家幾乎都有獨特的產業優勢,無論是國防工業、金融貿易、科技產業或精密機械、醫藥產業,這些國家都有高度的團結風氣跟強悍民風。以色列更是以優秀人才跟關鍵技術,甚至創業團隊都來自軍中著稱。反觀台灣,近年來從徵兵制逐漸縮短兵役年限與改革兵役制度,而其中的關鍵莫過於千禧年前開始實施的民間企業國防役,吸引大量理工人才進入產業。為什麼國防役對台灣產業貢獻極大,卻被我拿來分析台灣獨角獸難產的成因呢?

去年出自矽谷創投作家阿里.塔馬瑟(Ali Tamaseb)的《獨角獸創業勝經》(Super Founders),研究美國兩萬家獲得創投投資的新創,並將當中兩百家獨角獸與其他新創的創業者背景做了完整分析。作者發現,在多數新創公司中,創業者的性別、學歷高低、創業時年紀甚至產業經驗,都跟是否成為獨角獸沒有絕對的相關性(生醫產業是少數的例外,生醫獨角獸創辦者的產業資歷格外重要)。

但是有三項創業者背景,跟成為獨角獸的機會有高度相關。第一個是名校學歷。根據分析,美國四大創業名校:史丹佛(Stanford Universit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及麻省理工學院(MIT),校友創業成為獨角獸的機會也最高。這部分隱含了家庭背景、實習機會、校園創業風氣與周邊投資人密度等各項因素,也造就舊金山灣區與波士頓成為全美甚至全球最適合創業與投資的兩個熱區。

第二個是科技公司的工作經歷,尤其是Google、甲骨文(Oracle)、微軟(Microsoft)、Facebook(現更名為Meta)、LinkedIn等這些定義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市場的科技巨頭。統計顯示,從這五家企業離職創業的員工,成為獨角獸新創的機會也較高。在這些企業工作,你會學到如何定義具有十億級市場潛力的使用者需求,並且透過產品開發的疊代過程,找到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