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滿文24節氣】節氣「大雪」卻沒雪,光緒皇帝請道士誦經祈雪以求潤澤農田

北台灣經歷了幾天又濕又冷的滿文日子,這冬天的節氣節氣氣息可以說是越來越濃厚。今天12月6日,大雪帝請道士是卻沒祈雪求潤24節氣中的「大雪」,光是雪光緒皇看字面的意思,就不難理解這一天的誦經天氣有多冷。

大雪的澤農滿文是「amba nimanggi」,就是滿文字面上的大與下雪之意,代表這一天應該是節氣節氣大雪紛飛的景緻。

雖然在台灣不容易看到大雪,大雪帝請道士但在清朝時期的卻沒祈雪求潤北方,如果該下雪而沒下,雪光緒皇那就是誦經一件大事。

光緒二十五年(1899),澤農由於節氣已至大雪,滿文但是雪量稀少,為了祈求降雪,光緒皇帝派恭親王溥偉前往大高殿,遴選僧道設壇誦經祈禱,希望天降白雪。

之所以光緒皇帝不親自前往,是因為前一年的戊戌政變,他被慈禧太后軟禁的緣故。

這裡的大高殿,是明清兩代皇室的御用道觀,供奉玉皇大帝與三清道祖;除了天壇,大高殿也有祈雨、祈晴的用途。

不過大高殿的祈雪作用,並不是在清初就有,這個祭祀制度是逐漸演變而來,由嘉慶皇帝開啟先例。

嘉慶十三年(1808)十二月初一日,嘉慶皇帝讓皇次子旻寧前往大高殿祈雪,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初八日,嘉慶皇帝又再親自去祈雪一次。

從此之後的歷代清朝皇帝,每年冬季幾乎都會親自前往大高殿祈雪,即使自己沒去,也會派重要的皇室成員前往,一直到宣統年間都有相關紀錄。

到底該下雪而未下,會產生什麼影響?大雪紛飛不是會致災嗎?關於這點,咸豐皇帝的上諭給出了答案。

咸豐六年(1856)十一月二十八日,咸豐皇帝對內閣表示:「京師自入冬以來,僅得微雪一次,農田待澤孔殷,朕心實深寅盼,允宜虔申祈禱,以迓祥霙。著遴選光明殿道眾,在大高殿設壇虔禱,於十二月初三日開壇。」

原來,這是皇帝們擔憂農田潤澤度而產生的念頭,畢竟雪總有融的時候,就是最好的灌溉水源。

延伸閱讀

  • 【滿文24節氣】小雪是皇室取得各地土產的時節,「打圍進鮮」硬是被鴉片戰爭中斷兩年
  • 【滿文24節氣】嘉慶皇帝立冬發放棉衣濟貧,清朝中葉以後的首都百姓竟過得如此不堪
  • 【滿文24節氣】霜降時節番薯收成,乾隆皇帝熱衷推廣因應人口爆炸缺糧危機
  • 【滿文24節氣】寒露時節宜「買魚吃草」,清朝乾隆年間奏摺裡的有趣小故事
  • 【滿文24節氣】秋分:上課早退還不打卡,嘉慶皇帝罰了皇子老師半年的薪水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