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大回调,何时穿越“寒冬”?
虽然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寒冬平均估值已跌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但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远胜当年。医药(视觉中国/图) “两年了,板块我在做时间的大回调何朋友,但我的时穿钱离开了我。”看着-23%的寒冬持有收益率,购买了数万元医药基金的医药“基民”陈楠为没有及时“减仓”懊悔不已。 2020年3月武汉疫情初步平稳后,板块陈楠开始购买医药基金,大回调何盈利最高时一度接近翻倍。时穿“都说医药行业是寒冬价值投资,得长期持有。医药” 遗憾的板块是,“寒冬”来得太快,大回调何持续太久。时穿从2021年7月1日至今,在这一轮历时超8个月、令无数“基民”心惊肉跳的大幅调整中,中证医疗指数成分股自2021年高点平均回撤超50%,多只明星医药股跌幅超七成。 这一轮下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对带量采购政策的误解。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继化药之后,高值医用耗材、中成药、生物制药(含胰岛素)、血液制品等品种,陆续启动带量采购,市场担心在大幅降价的情况下会影响行业参与者的利润率。 叠加俄乌冲突、全球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市场持续低迷也就不难理解——同一时期医药板块在港股和纳斯达克的表现也很疲软。 “美股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指数(XBI)跌幅也超过50%,尤其对小市值的、未盈利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影响极大。”国内最早一批生物医药专业投资机构之一——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高溢价向正常估值回调以及国际局势影响资本趋于保守、资金流向比生物制药更前沿的技术领域等,可能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赵冰认为,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估值已经跌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但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远胜当年,此刻恰是需要投资者厚积信心、值得坚守的时候。“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其实就只有一个——看国家医保基金的资金增速,只要它仍维持双位数的增长,行业的基本面就没有问题。” 从2021年年末开始,陈楠的账户上有多次加仓医药基金的记录,但频繁“抄不到底”,这让他亏掉了过去一年在基金市场的全部收益。 2022年3月以来,多家国内券商喊出“医药估值已经接近于历史最低水平”“医药底部来临”,但无论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浪急风高”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实施
- 同等待遇助力台胞台企立业圆梦 彰显“两岸一家亲”理念
- 犯罪率激增治安崩坏 台湾“最美的风景”还在吗?
- 美国又来新军售?民进党当局的回应要反过来听
- 新标准产品推送:热销+上新,满足您的生活饮用水检测需求(八)
- 搭桥筑梦25载 京台科技论坛见证两岸融合发展之路
- 台湾中重症和死亡数还在刷新纪录,折射台当局“共存”防疫的傲慢与失败
- 为陈水扁解套的“公务机要费”除罪打斗?蓝绿民意代表又在“演戏”
- 有趣又能长见识!95后UP主在线修古画圈粉五十万
- 统一是福,“台独”是祸!
- 天下苦美久矣! 国际社会乐见中方以正当防卫反抗美国“霸权”
- 《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7周年,依然如利剑高悬!
- 上海举办世界计量日主题活动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 “台独”没有国际市场,这是现实,更是不变的事实!
- 民进党变本加厉搞“去中国化”必将自食恶果!
- 民进党勾结外部势力吃香喝辣 台湾民众凭什么参军当“炮灰”?
- “议起当家”变民意为满意_
- “两会中的统一大势”大家谈:深化两岸青年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台美FTA还没谱,民进党当局又开始期待IPEF了?
- 两岸民间交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青年日益成为融合发展主力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