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製造疫苗也要「淨零碳排」:AZ、嬌生、輝瑞等各大藥廠如何迎戰氣候危機?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今年6月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承諾,製造戰氣將促使化學與石化等工業部門達到去碳化目標。疫苗也淨藥廠以往的零碳化學產業出於獲利考量,距離永續轉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嬌機近期在投資人和市場環境的生輝影響之下,也逐漸出現曙光。何迎候危

像是製造戰氣因為COVID-19疫情備受關注的製藥業,就開始陸續朝向永續方向轉型,疫苗也淨藥廠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零碳簡稱AZ)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達到自身營運淨零碳排、嬌機2030年之前整體價值鏈負碳排;美國藥廠嬌生(Johnson & Johnson)也宣布要在2045年,生輝整體價值鏈達到淨零碳排;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則以2030年達碳中和為目標。何迎候危

巴斯夫、製造戰氣拜耳集團帶頭,疫苗也淨藥廠化工業積極朝減碳目標邁進

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零碳化學產業在2018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達8.8億噸,而且還在持續上升中。2017年,歐盟(包含英國)工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41億噸。企業已經認知到,單是提升效率還不夠,而更需朝向再生能源轉型。

例如,化工業龍頭巴斯夫集團(BASF)在今年3月設定了新的目標——在2030年以前,將集團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也就是從2190萬噸減少到1640萬噸。而巴斯夫也將透過投資風力發電,積極向再生能源轉型。

51343494850_11bc1bdafc_bPhoto Credit: Marcin Jozwiak@Pexels
不只傳統工業,化工與製藥業也須加緊腳步,設定去碳化目標,以阻止升溫達最危險等級

化學大廠拜耳集團(Bayer)則承諾,要在2029年將該企業能直接控制的範疇一與範疇二排放量[1](scope1 & scope2 emissions),從2019年的376萬噸減少至218萬噸。

拜耳集團的範疇一排放量包括廠房與汽車使用的燃料,而範疇二排放量則來自該企業所購電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拜耳集團預期,其中有2/3的減排量都將來自於能源轉型,未來該集團所購電力將全部來自再生能源。至於剩下的減排量,則會透過增加能源效率與改用替代燃料達成。

然而,企業要如何知道他們設定的減排目標,是否有助於達成《巴黎協定》——將升溫控制在2°C,或更理想的1.5°C以下的目標呢?

SBTi符合氣候科學的減排目標,全球上百間企業響應

包含拜耳在內的上百家企業,都參與了「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簡稱SBTi)」。SBTi是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與非營利組織CDP(碳揭露計畫)所共同提出,目的是協助企業以符合氣候科學的方法,訂定可以確實達成升溫控制的減排目標。此外,SBTi也會邀請專家審查企業所提出的目標。

早期化工業相信自己的產品能為氣候變遷帶來正面效益。在世界資源研究所負責SBTi技術發展工作的亞丁(Nate Aden)說,「SBTi推出的頭幾年,化工業堅持不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除非他們可以因為減排獲利。」

最後是日本的住友商事(Sumitomo)和積水化學工業(Sekisui)株式會社率先加入,其他化工公司才紛紛參與SBTi。目前總共42家化工企業參與,其中15家訂定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已通過審核;製藥與生技業則有39家企業加入SBTi,有28家企業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通過審核。

企業在參與SBTi時,可以將目標設定在「控制升溫不超過2°C」、「控制升溫低於2°C(Well-below 2°C)」、「控制升溫不超過1.5°C」等類別。

此外,企業也可以選擇是否簽署更具野心的「1.5°C企業目標」(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也就是除了控制升溫不超過1.5°C之外,還需承諾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截至7月23日為止,全球共有665家企業加入「1.5°C企業目標」,總市值達13兆美元。

AZ零碳倡議表現突出,帶動製藥產業轉型永續

雖然製藥業的碳排量較少被討論,但2019年的期刊研究發現,製藥業的碳排濃度比汽車產業高出55%。科學家解釋,生化實驗室的能源消耗量幾乎是一般辦公大樓的10倍之多。再加上製藥過程每次僅小批次生產,又需更嚴格控制溫濕度、對於衛生標準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製藥廠消耗的資源與製造的污染,都比一般化學工廠來得多。

過去製藥業對環境的影響較不受重視,然而隨著社會關注度提升,生態友善轉型已然成為企業的「聲譽問題」,越來越多製藥公司轉型成更永續的企業,其中表現特別突出者如AZ。

除了提出經審核過關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AZ也簽署了「1.5°C企業目標」。此外,AZ在2020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更宣布,將投入10億美元執行一項企圖心十足的減排計畫「零碳倡議」(Ambition Zero Carbon),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自身營運達淨零碳排,並在2030年之前確保整體價值鏈都達到負碳排。

51343475090_72a080100e_bPhoto Credit: Pixabay
製藥廠消耗的資源與製造的污染,比一般化學工廠來得多

AZ執行長蘇博科(Pascal Soriot)說,「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自然環境與全球經濟永續形成迫切威脅。AZ今天做出的承諾,將會加快我們減少對氣候造成影響的腳步,並激發全球共同合作、影響政策改變。」

AZ積極的氣候行動,也為自己贏來聲譽。AZ連續4年受CDP氣候變遷評比為「A級」(A List);此外,AZ也從7000家企業脫穎而出,由加拿大市調公司「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選為全球百大永續企業,在生物製藥業排名第二。

嬌生也宣布淨零碳排,莫德納、BNT未加入「1.5°C企業目標」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