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印尼名作曲家葛桑描繪家鄉的大河風光,橫跨兩世紀的〈美麗的梭羅河〉成經典中的經典

我自小愛聽老歌,印尼尤愛60、名作描繪70年代中英文及印尼文流行歌曲,葛桑光橫此外也愛聽各國民謠,家鄉經典經典以及印尼格朗章曲調(Keroncong)。大的美兒時,河風河成每當看到大人準備播放音樂時,跨兩既期待又開心!世紀梭羅

結婚後,印尼我最愛在燒飯、名作描繪整理家務時,葛桑光橫邊聽老歌。家鄉經典經典宛如老歌,大的美能帶領我穿越時光隧道,河風河成回到在南洋印尼的跨兩童年生活。

眾多老歌中,我最愛聽的歌曲之一〈Bengawan Solo〉(美麗的梭羅河),是60、70年代,大名鼎鼎、紅遍兩岸三地、日本,以及西方世界的印尼歌曲,這首歌有許多歌手翻唱,還翻譯成至少13種語言,同時是電影常用的主題曲。

從幾部50-60年代日本電影,到近代2000年王家衛拍攝的《花樣年華》、2006年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以及2019年上映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均有此首歌作為電影中的插曲、片尾曲。〈美麗的梭羅河〉橫跨兩世紀,依舊深受眾人喜愛,是經典中的經典。

〈美麗的梭羅河〉是一首格朗章歌曲,由印尼名作曲家葛桑 (Gesang Martohatono)創作。歌詞描述家鄉的一條大河──梭羅河風光、源源不絕的河水,以及商船穿梭在梭羅河上。葛桑於1940年創作這首歌曲,當時年僅23歲,前後花了6個月的時間編曲填詞。

Gesang_Martohartono_2020_stamp_of_IndonePhoto Credit: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Indonesia
印尼名作曲家葛桑 (Gesang Martohatono),〈美麗的梭羅河〉創作者

梭羅河位於印尼爪哇島,橫跨中爪哇及東爪哇兩省,全長約560公里,爪哇語裡的Bengawan意思為「大河」。如其名般,梭羅河確實是爪哇島最大及最長河流,自古商船來回不斷,人來人往,至今依舊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葛桑創作的Bengawan Solo曲調優美、輕柔,富有時代感,無論後人如何編曲、融合各種風格的音樂,均非常動聽,因而廣泛流傳。

關於Bengawan Solo的中文歌名,尚有兩種版本,包括〈梭羅河畔〉,以及〈梭羅河之戀〉。另有台語版本,歌名〈曼卡灣蘇羅〉、〈文雅灣梭羅〉等。中文版本〈美麗的梭羅河〉歌詞,翻譯自原詞,而《梭羅河畔》、《梭羅河之戀》,以及台語版本歌詞,可說是重新填詞、創作。

重新翻唱這首歌曲的歌手眾多,包括潘迪華、潘秀瓊、尤雅、呂珊、顧媚、陳蓉蓉、美空雲雀、文夏、紀露霞、費玉清、梅艷芳、余天,到近代年輕一輩歌手胡歌均翻唱過,共同點是翻唱這首歌的歌手都是佼佼者。

不過,不同時代的歌手有不同詮釋,無論聲調、編曲,以及使用的樂器,各有特色。然而這首歌特別之處,不論編成輕快、活潑、輕柔愜意,或帶著哀愁、傷感,均能打動人心,引起共鳴。

Bojonegoro_bengawan_soloPhoto Credit:Arifhidayat CC BY SA 3.0
印尼梭羅河

因為這首歌充滿魅力,知名度高,不少人還使用此歌名作為餐廳、糕餅店店名,足見其影響力和高知名度。此外,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宛如食物能給身體溫飽,使心靈得到滿足。

至於格郎章曲風,是何種音樂風格呢?據說,起初受葡萄牙法朵(Fado)音樂影響,隨著時間演變,走向本土化。根據紀錄,約在16世紀初,法朵歌曲開始在印尼流傳,當時由葡萄牙水手,以及來自馬魯古等地的奴隸傳唱。

真正形成格朗章音樂的時間則到1880年後,即19世紀末期。當時,除受葡萄牙影響,格朗章音樂還汲取夏威夷曲風,故有使用烏克麗麗伴奏習慣。最初在巴達維亞郊外處督古村(Kampung Tugu或Kampoeng Toegoe),即現今雅加達北部流傳,再慢慢傳入到爪哇島其他地區,並和當地音樂、曲風融合。不同時期,格朗章音樂的呈現,以及風格有些差異。

COLLECTIE_TROPENMUSEUM_Een_Euraziatisch_Photo Credit:Tropenmuseum CC BY SA 3.0
1905年的印尼格朗章樂團

最早格朗章音樂節奏輕快,曲風有濃濃葡萄牙音樂風格。隨著格朗章音樂流傳到中爪哇,並以梭羅為中心時,曲風變得較緩慢,以符合中爪哇人生活習慣和習性。

而保留曲調較快、風格相對活潑的格朗章曲風,印尼人稱之為「格朗章督古」(Keroncong Tugu或Krontjong Toegoe),至今仍由世代居住於督古村的葡萄牙後裔傳唱。

除以烏克麗麗伴奏外,格朗章基本樂器尚有:低音提琴、大提琴、小提琴、吉他、鼓、長笛等,後加入印尼笛子,還融合印尼本土樂器如甘美朗(Gamelan)。

大部分格朗章樂團,由印尼本地人組成,不過近代部分印尼華人樂團,開始組成華人格朗章,將印尼格朗章曲風結合中國傳統樂器,例如古箏、二胡、琵琶等,使格朗章音樂在原有的風格與特色外,再度創新,呈現多元樣貌。

Waldjinah_met_Orkes_Keroncong_Bintang_SuPhoto Credit:Tong Tong Fair CC BY SA 2.0
2013年之名印尼歌手Waldjinah在海牙的Tong Tong博覽會上的演出,其擅長「格朗章」曲風

此外,當代部分格朗章作曲家,將格朗章音樂注入搖滾(Rock)、當嘟(Dangdut)、饒舌(Rap)音樂等元素,希望藉由創新,持續受到大眾的注意。但仍有部分樂團,堅持傳統風格,希望透過懷舊曲調,吸引鍾愛復古風樂迷的支持。

初期發展,格朗章音樂主要由底層階級傳唱,歌詞多描述日生活所見所聞、歌頌男女情愛、讚嘆大自然等,也有部分屬於基督教詩歌,專門在教會傳唱,內容通俗,易於瞭解、歌唱。

格朗章音樂從最早受葡萄牙影響,後結合印尼本土樂器,展現獨有特色,到近代又再度融合各種曲風,充分反映印尼過去和近代多元的社會樣貌,猶如蜿蜒流貫熱帶雨林的梭羅河,風姿綽約,百變迷人。

延伸閱讀

  • 1940至50年代的雅加達旅行怎麼玩?疫情不能出國,就透過史料遊歷東南亞吧
  • 「中國情人」帶著西谷米來到印尼,華人與印尼文化的結合還誕生了〈甜蜜蜜〉原曲
  • 印尼名曲《美麗的梭羅河》,從小津安二郎到王家衛,幾代亞洲名導都愛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