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敦克爾克大行動——神導諾蘭續寫傳奇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rik,2017)是敦克大行動神導諾備受矚目的國際大導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第一部改編自史實的戰爭片,從《黑暗騎士三部曲》就開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爾克他,在這部片中採用15/70mm IMAX與Super Panavision 65mm攝影機拍攝,蘭續為的寫傳就是有最清晰的細節、最精緻的畫質讓觀眾可以真正地感受處在當下。

諾蘭說:

這是敦克大行動神導諾我從來沒有做過的嘗試,但是爾克《敦克爾克大行動》一片的故事氣勢磅礡、震撼人心,蘭續所以必須以波瀾壯闊的寫傳畫面呈現。

諾蘭也提到他堅持使用IMAX底片拍攝的原因:「IMAX底片能呈現超高解析度的畫面,能讓觀眾完全進入電影的敦克大行動神導諾世界。當觀眾坐在戲院看這部電影,爾克他們會覺得大銀幕頓時消失,蘭續眼前的寫傳畫面彷彿伸手就能觸及,IMAX讓他們擁有最真實的感官經驗,所以最適合拍攝視野廣闊、規模龐大的動作場面。」

諾蘭作品另一個眾所皆知的「特色」,就是他酷愛「真實」。在他的電影裡,能夠真實拍攝的東西——都得是真的。

例如《全面啟動》中,為了拍攝夢境中旋轉的飯店走廊,諾蘭利用貨櫃做出真實的場景,讓演員在裡頭釣著鋼索,實際在劇中的扭曲場景裡演出。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片頭的飛機場景戲,可真的是找了台飛機機身,釣在半空中拍攝。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講求「真實」的諾蘭同樣堅持畫面中的物件都要是真的——船是真的、戰機是真的、敦克爾克港也是真的。拍攝時,甚至一度有高達62艘的船艦在海上參與拍攝。其中,有許多是曾經實際參與行動代號為「發電機行動」這個撤退計畫的船隻。

諾蘭說:

對我來說,能夠盡量讓真實的演員,利用真實的道具,在真實的場景拍攝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才會有彷彿讓人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感,而且更能夠將觀眾帶入故事中。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諾蘭與製作團隊用各種方式,把笨重的攝影機置入機艙、甲板,取得一個更貼近寫實的視角。他試著營造一個真實的環境,讓演員們能夠更自然地融入其中。為了更貼近當年的現實場景,諾蘭找了一群沒有大螢幕經驗的年輕人擔任要角。他要的不是熟練的演技,而是要讓觀眾跟這群如同新生兒般的演員一起重新體會、感受他所創造出的現實。

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人氣音樂團體One Direction的哈利史泰爾斯(Harry Styles)說:「諾蘭在你周圍營造出一個逼真的世界,真的能讓你彷彿置身其中,不必多想什麼就能自然演出。」

諾蘭說:

我為了真實呈現片中的三條故事線,希望挑選符合每一個角色真實年紀的演員。我們下定決心要讓觀眾知道,當年被徵召入伍,前往危險戰區打仗的菜鳥新兵到底有多年輕,其中有一些新兵根本就還是青少年。

表面上看來,《敦克爾克大行動》非常地「不戰爭片」,但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戰爭片」。而也只有諾蘭,才能拍出這樣的戰爭片。

如果提及那些有著大型場面調度、改編自史實的經典戰爭片,近代大概不出《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1987)、史蒂芬・史匹柏《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1998)等作品。爆破、衝鋒,各種聲光刺激與動作,幾乎型塑了我們對「戰爭片」的想像。但就這點看來,《敦克爾克大行動》非常地「不戰爭片」。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給了戰爭片新的形式創新。 諾蘭帶給觀眾的,不是戰爭電影中有的刺激感,反而更接近於恐怖片的驚悚、懸疑片中的焦慮,一種屬於希區考克式的壓迫。

諾蘭在訪談中也曾提到他希望用這種懸疑感來推進電影,除了希區考克的作品之外,他也參考了許多默片,將默片特有的空間停滯、以及時間滴答經過營造出的焦慮感受,帶進作品中,成為《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基底要素。

如同諾蘭過去傑出的作品,這回他的老班底們從演員、攝影、剪接到配樂,也再度為這部大師之作提供卓越的貢獻。

必須提及的亮點,仍是當代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Florian Zimmer)這次與諾蘭的合作。包含《黑暗騎士三部曲》、《全面啟動》、《星際效應》在內,這是他第六次跟諾蘭合作電影配樂。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裡,他用諾蘭懷錶走動的滴答聲當做電影配樂的主體,利用時間的聲音,強力營造出懸疑的迫近感,彷彿將觀眾也推入這個法國的海灘上,成為盟軍的其中一員——面對彷彿會從任何地方出現的德軍一步步逼近、一面對自己不知道能否順利存活滿是焦慮。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電影上映前,諾蘭曾在採訪中這麼說:

我們要把觀眾丟進噴火戰機的駕駛艙裡,讓他們跟梅塞施密特二戰德軍戰機製造商纏鬥。我們要把他們丟到海灘上,讓他們感受遍地沙礫、海浪。我們要把他們丟進小型平民船裡,往險惡的戰區的旅途上隨海浪起伏。

這是沒有裝備的虛擬實境。

儘管諾蘭長期以來作品備受肯定,也從未讓影迷失望,但還是有人懷疑他是否能夠做到。電影上映後證明,諾蘭說的這段話並非空話。《敦克爾克大行動》正是他目前為止,最好的電影作品。

靠著IMAX攝影、實事求是的場景調度與出色的編劇,諾蘭成功地將觀眾吸進他的世界之中。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創造出了一個現實——一個只有在螢幕上才能達到的現實。

這部片也是諾蘭繼《跟蹤》(Following,1998)、《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後,再次獨立創作的劇本。《敦克爾克大行動》故事劇情本身極為簡單,諾蘭擅長的多線敘事能力,是最受影迷津津樂道的部份。而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裡,如同電影海報三種字體顏色所暗示的,他將故事分成三條主要路線:陸、海、空三路,三個空間時序並不相同,在他慣用的剪接手法下,將三個時空串連起來,像是同時發生一樣。

諾蘭在訪談中解釋:

對那些深陷戰火衝突的士兵來說,事件發生在不同的時序。

在陸地上有些人被困在沙灘上一週,在海中,事件持續最長是一日,而如果你要飛往敦克爾克,英軍的噴火戰機會盛滿一個小時的燃料。

要結合這不同版本的時事,必須要融合時序階層。即使是簡單的故事,也是一個複雜的結構。

Photo Credit: Warner Bros Pictures

《敦克爾克大行動》被看做諾蘭最好的電影作品,最大的原因是劇本的成功。這部76頁的劇本,完美的將諾蘭以往作品中,曾被人詬病的幾個缺點填補起來。例如多餘的解釋性對白、懶惰的多線敘事方式,過於樣板的情感戲⋯等等。

例如從《記憶拼圖》(Memento,2000)一直到《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諾蘭慣用對白解釋、推動劇情,這種容易讓人出戲的方式,讓人懷疑他對影像語彙的掌握是否不夠爐火純青。而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他讓這個缺點一掃而空。

他將默片的敘事方式引入本次的新作中,電影中對白極少,僅有的少數台詞,都是強而有力、不突兀的話語。回歸到由視覺來推動整個故事主體。

諾蘭的多線敘事、與掌握分鏡斷點節奏的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但在他過去作品中,故事情節的銜接仍然是全知視角的。一段故事到一個段落後,就粗暴的接上另一段故事,像觀眾僅僅坐在位置上跟著故事情節走,毫無參與感。

《敦克爾克大行動》在多線敘事的呈現上,比起以往的作品更具有故事性,諾蘭企圖嘗試一種順著角色視角來看故事的方式,讓觀眾進入影片中而非旁觀者。呼應諾蘭想要在作品中引領觀眾進入他所營造的「虛擬實境」。

情感戲也是一直以來也是觀眾對諾蘭多有批評的部份,雖然諾蘭曾為自己辯駁說「想讓觀眾帶入情感。」不過,他卻從未解釋為何他作品中的情感戲份,給人過於樣板而做作的機械感。而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或許因為題材傾向的緣故,反而讓這種灑狗血式的情感,發揮的淋漓盡致。

簡而言之,諾蘭在2017年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一部雖短(全片僅106分鐘)、但把焦慮感厚實的堆疊出來,讓戲院裡的時間一分一秒前行,卻讓觀眾隨著螢幕時刻掛著心的傑作。

▶【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年7月20日,全球同步上映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