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产业旺环境美,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

大通区统筹抓好产业培育、产业环境整治,旺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旺环境美,境美卷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

近日,乡村新画记者前往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采访,振兴展开只见新拓宽的产业村道笔直地由村口向村里延伸,新铺就的旺环水泥路面整洁而平坦。

村道宽,境美卷产业旺。乡村新画目前,振兴展开全村草莓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了1000亩。产业景开跃是旺环村里的草莓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了5亩草莓,境美卷每亩纯受益约1.5万元。乡村新画

环境美,振兴展开乡村兴。河沿村通过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让村子更加干净、有颜值更有气质。

产业旺,乡村振兴有底气

要想富,先修路。河沿村村道全长约3公里,原来的路只有4米宽,村民骑车、开车都不方便。村里利用360万扶贫资金实施了村道拓宽工程,新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0万元修建道路300米。拓宽后的路面达到6米宽,群众无论是骑车还是开车都更为通畅。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该村积极推进塘下1600多亩土地整体流转,打造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高端农业生态园,村民可通过入股、流转、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利用扶贫资金新建粮食烘干厂房,购置3台粮食烘干机等设备,计划采取包干租赁方式实现收益,促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与村里民丰瓜果蔬菜合作社、景氏农业有限公司和种植大户进行产业对接,种植优质水稻、草莓和瓜果蔬菜,打造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和“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社区店+基地”销售模式;争取40万元旅游资金对河沿村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建成旅游扶贫“八个一”项目。

由点及面,大通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有声。该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行无公害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生产,目前全区共拥有国家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区4个、市级示范区12个,市级龙头企业1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家。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72238亩,今年新增流转面积1360亩;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280家,今年新增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8家。同时,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今年预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8家、绿色食品1家,现已有5家企业获得证书;全区累计申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57个,注册农业商标15个。此外,四个乡镇已全部配齐蔬菜、畜禽、水产快检设备,已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已累计上传检测数据3986条,检测合格率98%。

环境美,乡村振兴有颜值

九龙岗镇王楼村,是大通区较为偏远的一个村。近两年,村民发现村庄环境在悄然改变: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清运生活垃圾;改造后的卫生厕所已投入使用。“村庄环境变美了,群众心情变好了,渐渐养成了文明卫生的好习惯。”村民李启兰说。

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面子”。大通区坚持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下好环境整治先手棋,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市级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各村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评选等活动,推行卫生责任书签订和“门前三包”“网格化”管理等做法,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投身专项整治。

资金是环境整治的保障。该区采取市场化作业模式,配备保洁人员400多人,各类环卫车辆160余辆,投入移动式塑料垃圾桶4890多个,区财政在城乡环卫一体化723万的基础上,投入了环境治理经费144万元,保障垃圾清理作业长效运转。

开展“三项整治”大会战。美丽行动,从集中清理房前屋后、道路沿线、河塘沟渠等重点部位垃圾开始,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盲区。强力推进厕所革命,今年计划完成250座农户户厕改建任务,目前已完成55座。强力推进污水治理,摸排沿淮河、高塘湖排污口,全部进行封堵并落实关停措施;清淤疏浚上窑排洪大沟等沟渠,做好龙王撇洪沟大通段清淤、护坡、绿化,将途经九龙岗镇排洪排污沟纳入亚行水系整治中期调整项目;推进陈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大通工业新区污水处理站、孔店乡污水配套管网和上窑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将淮河洛河段、上窑段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范围,将高塘湖等内陆水体纳入区级“河长制”管理范围,织牢织密治水生态链和责任网。

产业旺,乡村振兴有底气;环境美,乡村振兴有颜值。如今,大通乡村奏响了发展变奏曲,获得感、幸福感洋溢在每一位群众的笑容里。(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