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戈登探長(德尼思化創辦人,打的秘希望讓文藝更加貼地)
近日M+開幕,泥人藝術殿堂兼打卡勝地,打的秘不論喜歡或討厭,泥人都會在網路看見許多照片。打的秘倩影之外,泥人備受關注的打的秘藏品,是泥人泥人藝術品。那萬千眼睛的打的秘看和被看,在M+藝術館,泥人我們應如何詮釋此作?
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打的秘鍾情人像,泥人泥人《亞洲土地》,打的秘為其《土地》系列的泥人作品。此作邀請廣州象山村,打的秘約300位老少居民,共同製作約20萬泥人,與村民配對呈現。
安東尼對村民的創作,只提出三個要求:泥人要如手掌大小、可站立、有一雙眼睛。其他部份,均由村民創作者自由發揮,許多泥人比例失調、形態各異,呈現「人類」多元。
在《土地》中,使用當地的泥土做泥人,從大地連結到文化,再由居民親手捏製,連繫祖先的靈魂,和源自土地的生命。
作品不止製作,記錄眾生,觸碰人的身心。
我們能夠看見,展場密集的陶泥人偶,如大軍壓境,千萬雙探究的眼睛竊視。站定在單一位置,眺望這片如海的泥人,我們不止觀察,亦被反視,數以千計的眼。
展出,是詮釋藝術品,最重要的考量。土地系列用密集式排列數以萬計的泥人,佔據展場的所有空間,數量足以震驚觀者。只能透過,無法跨越的門檻,遠眺泥海。
此作不似大多藝術,並非純粹的觀看。我們看見泥雕時,彷彿不是單向欣賞它,而是被成千上萬張,仰視的面孔注視。個體與集體的關係,作品啟發其中思辨。
思考總有盡時,直觀藝術作品,體驗它。安東尼諸作,皆強調我們的感受、連結,作品展覽離不開展出的場所,影響詮釋。在藝術館,感受身體置於、進入新的空間。
我們可以視小泥人,是房間的神秘風景,彷彿大地與我們對視。亦可配合村民相片,感受形狀各異的泥人,與村民生命的關係。作品真誠展露了,土地與生命相遇的狀態。
大家可能沒聽過安東尼,其實,說不定曾和他的作品擦身而過。2015年,他的「視界 香港」作品,在港島中西區放置了31個真人大小的雕塑,天台又有,行人路又有。當時還令許多人報警,誤以為有人跳樓。
你有沒有見過,甚至接觸過他這件作品呢?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請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