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形形色色的離婚故事總歸一句話——從那時起,丈夫(妻子)突然變了

文:崔唯娜

〈我所愛的突變時刻〉

我實在沒辦法在短暫的諮商時間內仔細聽完委託人的所有故事。因此,從兩從那我會拜託他們在訴訟受理前,個人故事以陳述書的到個方式整理好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後交給我。雖然我期望收到的人形然變是從婚姻生活開始到決定離婚的過程,但實際讀過這些文章後,形色我卻發現在形形色色的色的時起結婚、離婚故事中,離婚出現了一句相同的總歸丈話。

陳述書的句話第一頁,大多是妻突在描述自己與對方相遇的過程,以及自己決心與對方結婚的原因。接著,從兩從那大約到了第二至三頁就會出現這句話——

「從那時起,個人故事丈夫突然變了」「妻子開始露出戀愛期間隱藏的到個真實面目」。

婚前讀到這些陳述書,我的內心不禁湧起了無限的好奇。

「為什麼人們總在婚後變了一個人呢?我一定要好好挑一個始終如一的人才行。」

曾經這麼想的我,很遺憾地也在婚後親身面臨到所謂的「突變時刻」。原來,我也不例外。

婚後才沒經過多久時間,我便有了「老公和戀愛時期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吔」的想法。人真的會變嗎?戀愛時期的模樣都是騙人的嗎?談戀愛時,總是津津有味地聆聽我的日常瑣事的人,卻在婚後讓我覺得他好像認為這一切只是無關緊要的事。豈止如此?曾經說過「你只要負責生小孩就好,其他事通通交給我」的人,卻似乎在我生完小孩後認為「教養小孩當然是媽媽的義務」。

直到結婚十多年後的現在,我才依稀明白了丈夫的突變。婚前的我們,基本上仍處在互相探索,以及言行舉止都得謹慎配合對方的狀態。自從結婚、生小孩後,一心想著必須讓家庭不愁吃穿的丈夫,便索性拆掉了煞車,只顧著向前衝。

儘管我一次也不曾要求丈夫背負起養家的責任。他為了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一家之主,重新排列了人生的優先順位,而我也為了自己的理想家庭奮鬥著。後來花了好久的時間,我們才懂得如何分享與配合彼此打造「安樂窩」的「方式」。

直到經歷過這些時間後,我似乎才稍微懂了夫妻間所謂的「突變」究竟是什麼。這與「為了毀滅對方而藏起利爪,等到婚後才露出本色的人」絕對是天差地別。更重要的是,婚後必須踏入全新環境一事,難免就會自然展現出各自隱藏的面貌,又或者說是因為彼此都有了不同的立場。

當然了,若是有暴力傾向的人為了與心儀對象結婚而隱瞞這點,結果一結婚後馬上對對方暴力相向,那就是「名副其實的突變」。不過,如果像我們一樣是在戀愛時期只表現出好的一面、分享甜蜜的事,然後在婚後面對現實問題時表現出立場不一樣的程度,其實就只是「普通的突變」。呼⋯⋯我實在花了太久的時間才明白這件事!

不少來找我的人提及自己的另一半突變的故事都是這樣的——

「談戀愛的時候明明說好婚後會包辦所有家務,實際一起生活後,才開始拒絕兌現諾言。現在的我,整天都忙著幫那個人擦屁股」「婚前從來沒有發過一次脾氣的人,婚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不起我,一天到晚對我大小聲、發脾氣」「生完小孩後,老公完全變了另一個人,好像把我在家照顧小孩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我到底要怎麼和這種人一起生活下去?」

實際聊一聊後,便會發現他們對對方突變的不滿,基本上都來自於深切體悟對方根本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的錯(?),然後藉由變回從前的模樣來解決一切問題。很遺憾,但這不只是夫妻間的問題,也是任何人在長久維持一段關係時的必經階段。

平時善於整理的人,竟在婚後突變?

人的行為往往都會出於本能地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當向來不擅長收拾、整理的人與戀愛對象一起去旅行幾天時,替對方細心整理行李一事既能讓自己產生成就感,又可以贏得對方更多的愛,因此這就是「對自己有利的行為」。

只是,萬一得在為期可能長達數十年的婚姻生活天天做這件事呢?當一個人持續亂丟,而另一個人無止境地幫忙收拾時,站在前者的立場或許會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但就後者的立場而言,卻只覺得整個人憂鬱至極,更遑論什麼成就感了。

從前默默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不是因為感情淡了才變得形同陌路,而是雙方都已經到了臨界點。無論是立下多少山盟海誓的完美關係,最終都一定會面臨這件事。當對方已經盡了全力,自然就會比較容易對此感到疲乏。一旦開始對整天需要別人幫忙善後的對方感到厭倦,或許就是時候想一想「原來對方也在我沒有意識的期間,忍受過我現在感受到的痛苦啊」。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風水輪流轉吧?

如果沒辦法像這樣換位思考,而是一味掛慮著只有自己很辛苦,關係破裂只是遲早的事。試著向對方坦白自己此刻的想法,並且詢問對方一直以來承受了多少痛苦後,訂定屬於彼此的簡單規則,多少都能解決諸如此類的矛盾。

談戀愛時從來沒有發過一次脾氣的人,竟在婚後突變?

嗯⋯⋯可能是戀愛期間確實沒有發生過特別值得發脾氣的事,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發脾氣的話會破壞關係而刻意控制住了?等到結婚之後,又覺得凡事忍一忍才是今後長久相處的上上策?有時,在憤怒的情況下適當發脾氣宣洩,才能讓關係發展得更好(發脾氣的程度過火,並且做出對對方人格侮辱的發言情況當然除外)。這種時候,只要稍微擺脫對方可能會離開自己的恐懼,宣洩情緒的行為就會變得較為容易。

當自己被從來不曾發過脾氣的人發脾氣的模樣嚇到時,不妨先放下「這個人變了,現在開始無視我了」的想法,然後勇敢地接受「我們現在已經是可以對彼此發脾氣的關係啦?這段關係想必就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等到兩人氣消後,再一起思考一下彼此應該如何處理發脾氣時的情況,以及透過何種方式提出自己生氣的原因。

對方究竟從何時開始將自己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