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哈瑪斯加薩北部指揮官喪生,開戰以來最高階殉職官員;傳哈瑪斯願延長停火2至4天,再放20至40名人質

哈瑪斯加薩北部指揮官喪生,哈瑪揮官火至開戰以來最高階殉職官員

(中央社)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旗下武裝團體今天(當地時間26日)證實,斯加薩北喪生該團體北部旅指揮官甘杜爾(Ahmed Al-Ghandour)及其他3名高級領導人在以色列進攻期間喪生。開戰

《法新社》等媒體報導,來最哈瑪斯旗下武裝團體艾茲丁・卡薩姆旅(Ezzedine al-Qassam Brigades)發表聲明指出,高階官員甘杜爾是殉職其軍事委員會成員及北部旅指揮官。

艾茲丁・卡薩姆旅還提及其他3位高級領導人遇害,傳哈長停包括西揚姆(Ayman Siyyam)。瑪斯名人以色列媒體報導,願延西揚姆是天再艾茲丁・卡薩姆旅火箭發射單位負責人。

《美聯社》報導,放至哈瑪斯今天宣布了甘杜爾的哈瑪揮官火至死訊,但未說明他是斯加薩北喪生何時或在哪裡遇害。他是開戰自哈瑪斯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引發戰爭以來,已知喪命於戰爭中的來最該團體最高層級官員。

據報導,甘杜爾是哈瑪斯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北部的最高指揮官。

根據總部設於華府的倡議團體「反極端主義計畫」(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在2002至2012年期間,據信甘杜爾至少兩度從以色列暗殺中倖存下來。

傳哈瑪斯願延長停火2至4天,再放20至40名人質

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運動哈瑪斯集團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今天透露,與以色列目前在加薩走廊休戰的協議於明天到期後,哈瑪斯願意延長停火2至4天。

《法新社》報導,這名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哈瑪斯集團通知調停人,該抵抗運動願意將目前的休戰協議延長2到4天。該抵抗運動認為,此舉有可能確保20至40名以色列犯人獲釋。」這話指的是哈瑪斯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南部期間挾持的人質。

哈瑪斯武裝分子今天釋放第3批人質,包括4歲美國女童,交換更多巴勒斯坦人獲釋。

停火4天的協議於24日生效,內容包括人質交換。以色列軍方今天表示,13名人質返回以色列國境,其他4人則前往埃及。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上述13人包括4歲美國女童。其他4人獲釋不在停戰條件之下,包括一名俄羅斯裔以色列人,哈瑪斯表示,這是要「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所做的努力。」

在今天交換人質行動後,根據停火協議從24日以來獲釋的以色列人質總數為39人。

以方表示,作為交換,今天也有39名巴勒斯坦犯人獲釋。以色列過去兩天已經從監獄中釋放78名巴人。

人權觀察:火箭發射失敗造成加薩醫院傷亡慘重爆炸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天指出,證據顯示,10月17日加薩走廊一間醫院傷亡慘重爆炸事件很可能是發射失敗的一枚火箭造成。

《路透社》報導,加薩走廊阿里阿拉伯醫院(Al-Ahli Arab Hospital)這起爆炸在阿拉伯世界引起怒火,巴勒斯坦指責以色列空襲,以色列則表示,那是一枚發射失敗的巴勒斯坦火箭導致。

加薩衛生部表示,事件造成471人喪生,不過以色列對這個數字提出異議;非保密美國情報估計死亡人數「介於100到300人之間」。

人權觀察指出:「2023年10月17日在加薩阿里阿拉伯醫院造成許多平民死傷的爆炸,顯然是一枚諸如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常用的火箭推進砲彈造成。」

人權觀察表示,調查工作檢視照片和影片、衛星影像,以及對目擊者和專家進行訪談後,得出上述結論。

以色列和哈瑪斯都指控對方散布假消息並且觸犯戰爭罪,阿里阿拉伯醫院爆炸事件堪稱其中最激烈論戰之一。

哈瑪斯高階官員納伊姆(Basem Naim)告訴《路透社》,所有跡象都指向責任在以色列那邊,並且強調人權觀察的報告偏袒以色列,「不具決定性意義」。

「人權觀察沒有提出任何證據來支持他們的發現,也沒有提出目擊者證詞或獨立軍事專家見解。」他說哈瑪斯兩週前接到人權觀察提問,並且要求對方等到戰爭結束才公布報告。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納順(Emmanuel Nahshon)批評人權觀察太晚公布報告。他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說:「花費超過一個月達成敷衍了事的結論,結果跟全世界只花兩天就達成的結論一樣。」

納伊姆強調,哈瑪斯早就提出願意讓任何國際調查委員會前往加薩進行徹底調查,包括人權觀察。

人權觀察危機和衝突部門主任邵葉(Ida Sawyer)表示:「加薩和以色列當局,應該公布他們掌握到有關阿里阿拉伯醫院爆炸的彈藥殘留物和其他訊息等證據,以進行徹底調查。」

新聞來源

  • 哈瑪斯加薩北部指揮官喪生 開戰以來最高階殉職官員(中央社)
  • 傳哈瑪斯願延長停火2至4天 再放20至40名人質(中央社)
  • 人權觀察:火箭發射失敗造成加薩醫院傷亡慘重爆炸(中央社)

延伸閱讀

  • 以色列對哈瑪斯的打擊,會重蹈40年前在貝魯特的覆轍嗎?
  • 挺巴勒斯坦示威標語「從河流到海洋」,為何會成為某些國家的政治禁語?
  • 以巴衝突釀全球新一波反猶浪潮,美媒:猶太人不應成為戰爭的代罪羔羊
  • 以巴衝突持續延燒:反猶太主義的抬頭,恐將德國人帶回過去「最可怕的時代」
  • 以巴衝突連鎖效應,美國反猶太、反穆斯林暴力升溫,大學生挺巴遭律師事務所撤銷工作機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